生命的本质


2015/5/23    热度:352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释尊正视痛苦与快乐的本质,这不是未启蒙的心可以看见的。通常,大部份的人不愿面对生命的真实面貌,往往藉由白日梦或幻想,以获得虚假的安全感。很多人从来看不见、不明了、甚至不在乎去寻找生命的真相,反而比较喜欢生活在平凡乏味的世界里。

  假如我们检讨一下人性,很明显的可以发现到人性充满缺陷,每个生物,不管是人或其他生物均为永无止尽的生存之战而挣扎,虽有短暂的快乐,但同时也伴随病痛的侵袭、年老及死亡。

  德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兼哲学家歌德曾说过:“假如让他算算这一生中快乐的日子的话,加起来不到两个星期。”

  不管我们如何巧妙的安排、组织社会、协调人际关系,只要世界存在,即使是最好的人,还是难逃苦难;即使我们拥有财富,避免生活的刺激,却也躲不过死亡,我们的肉体终将分解。必死的命运是人世上不变的法则,生存的终结是死亡,这个念头对无知的人而言,是难以容忍的,他们沉于享乐,并误认为生命是永恒的。

  拒绝认清真相,接受生命(如年老、死亡)的真理,到头来人必定吃足苦头。唯有念及死亡的必然,以及保持正直不阿的心态,必定能够赋予人勇气,去过有意义的生活,并在悲伤或面临死亡的刹那间保持镇定。

  贪欲像影子般跟随人的一生。在婴孩时期,就必须承担责任;在成年时期,更在养家活口的重责中挣扎,而晚年的生活又充满病痛、虚弱、依赖、孤独、受苦乃至死亡,这就是所有人类的命运。

  当一个过客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期待安全感或追寻永恒的快乐是极其愚蠢的。人为了一丝快乐而努力工作,忍受苦楚。但如果人想获得永久的快乐就必须放弃易逝的享乐;若人要结束痛苦,须将私心连根拔除,并学习惜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持午,如果他不用天文日历,最好在十一点半以前吃饭,大概就不会过中。 日中以后只能喝水,在戒律里面讲没有沉淀之物可以吃。水不沉淀,蜂蜜不沉淀,蜜糖不沉淀。豆浆、果汁会沉淀,凡是有沉淀的东西都不能吃。现在我们看到许多持午,下午水果、牛奶、豆浆也吃,这在戒律上讲全部都破斋了,持午功德完全破掉了。还有日中一食,吃的东西是有定量的,绝对不是把三餐东西一餐吃掉。他怕饿特别多吃一点,这样不行,这个错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