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教禅坐(七)
2015/5/23   热度:456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打坐的反应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酸、养,其中除了心痛和头痛是有病以外,其他如腿痛、腰痛、肚子痛都是正常现象;麻的情况通常都在腿部,并没有危险,有两种麻法:一种是站起来时,觉得两条腿不是自己的,甩甩腿,慢慢地走几步就好了;另一种是麻□,腿上有一块皮肤捏著时好像不是自己的,不要紧张,过一殷时间自然会好。酸的情况,通常是在腰部、或者是在关节,起坐以后,用手按摩几下就会好;我们打坐时为什么要用大毛巾盖住两腿?就是为了避免风寒,以免酸痛发生。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皮肤养,这是体内有一种浊气或油垢,经过皮肤毛孔排出时,会感觉养,另一种是骨头养,这是经络的气脉不顺,才会发生。打坐时调整气脉的运行,就产生了养的感觉。最好不去管它。
第二类现象是暖与热、凉与寒。发热发寒是生病了,不能打坐,要看医生诊治,清凉感和温暖感就很好。
气动的现象
第三类现象是气动。在打坐时出现动的现象,分为两种,一是气动,一是灵动。气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规则地动,一种是规则地动。
不规则地动是每次打坐时就会出现,但是动的部位,动的方式不固定,有时手抖、有时腿跳、有时头摇。规则地动是每次打坐都在固定的一个部位,发生动的现象。
动的时候有有大动和小动的不同。我有一个弟子,可谓本领大的很,有一次打坐时因为有人大声咳嗽,结果使他「砰」地一下跳起来,翻个跟斗,再坐下来。人家受到惊吓,他还在那里坐的好好的。过了几年以后的现在,已平静了。另外有一位女医生,现住在美国,她学打坐已经十来年了,最初开始时,全身的气动很厉害,到现在,动的现象己越来越少。还有一位住在我们附近的女画家,她的气动不仅在打坐时,即使在做家事时,只要多用一点力一接触家俱,马上会有反弹的现象,当她知道排气的方法后,现在已经正常了。
打坐时发生气动的人,如果你学会排气,可以从脚底心、肛门或者从喉咙呃气的方式排出。不管气动发生在身体的那一部位,你的注意力不要放在鼻孔或小腹的出入息,要放在脚底心的涌泉穴,注意一段时间之后,气动的现象就会消失。有人因为动的厉害,不能继续打坐,就暂时不打坐。
灵动的现象
第四类现象是灵动。发生灵动的人,大致上是有点神经质,有点歇斯底里的;期待心很强的人,也容易发生灵动的现象。灵是什么?是一种漂浮在我们生活空间的灵体、灵力,在我们环境里处处都可能有。神经质、期待心与恐惧感很强的人,这些灵体就容易有机会乘虚而入,来的时候,会自然而然使你身体出现某些动作,譬如会作出各种手印,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常常于一个手印反覆三次、七次、十四次、二十一次,最多有七七四十九次,之后再变换另一种手印,很有规律。但这不是你的自我意识在控制,而是灵体的力量在操作你身体的动作。
由灵动也可以产生灵感,这不是写文章的灵感,而是一种灵力的感应,能让你听到看到平常人不容易听到和看到的。这种灵力感应,可能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所谓真的,即是本来你不可能听到的,而你听到了,譬如你在这里打坐时,却听到在曼哈顿的先生或者太太讲了一句什么话,你立刻打电话去问,他(她)回答说:「是啊!我刚才讲过这句话,你怎么知道的?」你会奇怪,你在皇后区的东初禅寺打坐时,产生了特异功能。请不要高兴,那根本不是特异功能,而只是由一种灵力的媒介,给你传递了消息。
灵动在初期发觉后,是容易控制的,只要心理想著说:「这是灵体在使我动,不是我自己在动,我不要让灵力支配我,我要指挥身体不要跟著灵动。」就能渐渐的摆脱灵动了。十多年前,曾有一位居士在我们东初禅寺打坐,坐著坐著,却站起来打太极拳了。我问他:「你打过太极拳吗?」他说:「没有。」我再问他:「跟谁学过太极拳吗?」他仍说:「没有。」我说:「这一招姿势不是这样的。」并且帮他纠正过来,他又恢复成那个错误的姿势,并对我说:「师父你教我的姿势是错的,我的姿势是对的。我问他:『谁告诉你的?」他说:「我听到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刚才法师教你的姿势是错的。」这已是灵动及灵感双重表现了。我劝告他:「如果你继续接受这种来自灵力的命令,就会成为灵媒了!」后来这位居士在出现灵动,做出打拳的动作时,出现灵感,听到灵体的声音,他就暗示他自己:「我不跟著作动作,也不想听他的指示。」不久之后,这种现象就不再出现了。
幻觉的现象
打坐会有身心反应,是平常事,无所谓好坏,当成幻觉处理是最安全的。
有一位太太,在我们禅七中,连坐了两支香的时间都没有起座,我走过去从她背后用香板轻拍她的肩膀,隔了几秒钟,她缓缓地转过头来问:「师父,你为什么把我叫出来?」接著我叫她个别谈话,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她刚才是到极乐世界去了。她首先是看到她座位前面的墙壁上,出现一幅图画似的景色,接著便投进了那个境界,一直到我拍她肩膀时,就回来了。对于一般信徒而言,这的确是能让人生起信心的好现象,但在禅修者而言,这是幻境。也有人看到墙壁上的花纹变成老虎、狮子等,由静态的变成动态的,这些都是幻觉。在打坐时,凡是耳听、眼看、鼻闻到的异象,全是幻境。
有的人不在打坐时,也会闻到某种香味。曾有一位居士告诉我,有一天她在一座大楼底下闻到一股檀香味,觉得好喜欢,于是跟著香味寻找,寻到楼上一户人家,敲开门,屋里供著一尊像,檀香味就是从那尊像上散发出来的。
幻境幻觉有可能是真的,多半是假的。假的是只有你一个人看到、听到、闻到,周围的其他人没有感觉到。真的是当你发现时,其他的人也可发现的感官境界。比如你正在我们寺内打坐时,看到自己的孩子摔了一跤,打个电话去问你太太,真的是孩子摔了一跤。这虽是真的,依然要当幻觉处理。否则你就有很多麻烦了,所谓走火入魔,便是这样形成的。《楞严经》里说,凡是任何一种境界出现,不管是幻境还是幻觉,不管是你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的,若当作圣境执著,就会著魔,当作幻觉则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你才能够继续修行清净的佛法。
因此禅宗的修行经验一定是非常清净的,即所谓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意思是任何反应,任何感应都要当成平常现象和幻觉幻境处理,才是最健康最安全的禅修观念。因为初学坐禅的人,没有办法判断异常经验的是真是假,乾脆一律视为是假是幻,是比较妥当正确的。一旦有了重大的禅修经验,那就应该到师父这里来请求勘验了。
自我的肯定
自我肯定,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如果没有自信心的人,就会像一只火鸡,遇到警报时,会把翼翅及尾羽竖起来虚张声势一番,或者像一只澳洲的驼鸟,它害怕敌人袭击时,便一头钻进沙堆里,躲起来,自欺而不能欺人地苟且偷安一番。能够自我肯定的人,不会虚骄,不会逃避。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半斤就是半斤,有四两就是四两,实实在在。有许多人希望由他人来承认和肯定自己是真正的人物,他们自己也假装著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这就不是自我肯定。其实,一个人若无自知之明,就会常遇到挫折。除非这个人的福气好,处处能够歪打正著。否则的话,他会处处碰壁,还不知错在那里,最后就变成没有信心。因此,要想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必先完成自我肯定,有了自知之明,才能自我肯定,才会建立起自信。
孙子兵法主张「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实,以常人而言,知己要比知彼更难,例如在家庭里,夫妇俩人如果经常吵架,老是互相指责对方,看对方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问题就是出在夫妇两人都只看到对方的不是,而未明白自己的习气。凡是知彼而不知己的人,一定是烦恼多多,既不会做人,也难于成事。
自我的肯定,不等于自我的膨胀、自我吹嘘、自夸自大。自我肯定必须建立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譬如像我这样的人,好多人跟我讲:「圣严法师,以你的智慧和才能,如果不当和尚,也能当到部长。」但我知道自己的底细,最好还是当和尚,我不是当部长的材料。例如一九九二年,台湾的执政党不断地找我,要我担任不分区的国民大会代表。当时我很感谢国民党,和尚之中的确该有人出来问政,但是我很清楚,我自知不是一个适合当国大代表的人。类似的机会,包括名、利、位、女色等,蛮不少的,可是我还只是肯定自己,最好是只做一个普通和尚。又如一九七五年时,我在日本留学,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那时正逢台湾退出联合国。日本又承认了中共政权,台湾的前途未卜。就有一位日本教授对我很关心地劝说:「台湾已成了国际孤儿,你今后如何打算?」我说:「是啊!今后听天由命,一切都靠因缘。」他说:「我介绍你到一个寺院当住持如何?」我说:「有一个寺院住持做也不错啊!」教授说:「,不过,依日本的习惯,寺院住持,必须娶妻。」原来当时有一小寺院的住持去世了,留下遗孀及一个年轻的女儿,却未有儿子来接住持的位置,那对母女就必须离开寺院。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那位教授想我这个人大概可以递补一下。后来母女俩人来看我,这就是相亲罗。我想那怎么行!我还是适合做一个不娶老婆的中国和尚。幸亏我能自我肯定,所以今天还能够在这里跟你们诸位讲自我肯定。
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分量,应该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材料,然后来充实自我,发挥自我;不放弃自我的既定方向,不动摇自我的基本信念,就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失落了自我。例如也有人曾对我说:「你是个文学博士,也写了不少本书。如果你是个在家居士,肯定是一个名作家。」我说:「好在我作了和尚,要不然就没有文章可写了。」也有人建议我说:「你们法鼓山及东初禅寺不是需要很多钱嘛?何不跟我们合夥来做生意,赚了钱就可以弘扬佛法。」我说:「千万请你不要害人。如我做了生意,必定一败涂地!」像你们诸位都是在事业上已经成功的社会菁英,你们一定知道,脱离自己的专长,改行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要考量每个人都有他们的先天条件及后天条件,那就是因缘的配合,也就是知己知彼,或者叫做识人识己识时务。
要想自我肯定,必须增长优点,改善缺点,若能自知缺点,也是一种优点;若是夸张优点,便是一种缺点。
如何知道自己的缺点?如何发现自己的优点?打坐便是好方法。诸位是不是常听说「身不由己」和「心不由己」二句话?你会发现心不由己的妄念或杂念太多了。自己的心中所想的,往往不是自己要想的;自己希望要想的,往往反而想不出来。妄想杂念,是非自主的思绪和念头,与妄想杂念相对的是自主自律的正知正念。我们能够经常自主地指挥自己的念头,去想什么和不想什么的时候是很少的。常常心不由己,品德就有问题。所以,一般没有修行经验的人,其品德大致上都不是很健全的。如果一个人的品德已经十全十美,那就是成佛了。因此,平常人的品德不健全是正现象。然而,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品德不健全。所以常常听到有人说:「请你不要侮辱我的人格。」这似乎是说,他的品德本来已经很完美,可是被他人侮辱之后就不完美了。其实,人人都应该坦诚地承认自己的品德尚有许多问题,才能面对自己的缺点,改善自己的缺点;能以真面目见人,坦诚承认自己的缺点,反而是一种美德。
如何衡量优点和缺点?不能光用别人的判断,要用你自己的标准,别人看你是缺点,也许恰恰是你的优点。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很难有绝对标准,从这边来看,认为是优点和长处,但是从另外一个立场看,很可能被认为是缺点和短处。原因是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反适相成的,例如你的缺点,恰恰也是另一个人的缺点,配在一起,臭气相投,正好他需耍你。反过来说,如果你的长处正好是另一人的长处,两强相抗,他就容不得你了。
人与人相比,都有多福、少福和无福的区别。一个人今天因缘未成熟,所以没有福;过几天因缘成熟了,就是有福的人了。当因缘不成熟时,不要失望,说不定另外一个机会正在等著你。
人的优缺点,可以是多方面的:有性格的、有品德的、有心理的、有智能的,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福德因缘的配合与否。
所谓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舒卷自如,一般人往往是能伸不能屈,那便是大缺点。
先要自我肯定,才能受人肯定;先要自己有信心,他人才会对你有信心;先要尊敬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
我勉励我们法鼓山的全体会员,要有「见人低一级」的修养。意思是不要自高自大,要虚怀若谷;不要盛气凌人,要尊上谦下。可是,对长辈、对能力强过自己的人,谦虚还容易,对晚辈、对不如你的人谦虚礼让,就很不容易了。如果当你的稚子叛逆不听话时,你是打他一顿,骂他一番,还是倒一杯茶给他?小孩子有叛逆的表现时,倒一杯茶给他,可能要比打骂训责一顿更好。这就是见人低一级的好处。
见人低一级,并不是自我作贱,而是自我的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面对任何人时,一定要在心平气和的态度下,尊重他,关怀他;在肯定他人帮助他人同时,也肯定了自己。
自我的成长
成长什么?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有智慧的菩萨,不会厌世,也不会恋世,故名为出世;真能出世,才能入世及化世。入世化世而成为圆满的大觉者,便是成佛。例如诸佛成佛都以人身在人间成佛,一切菩萨必须以慈悲心广度众生,方能成佛,假如菩萨不入世间,岂有众生可度;菩萨出现世间而又迷恋世间,岂能救度众生?唯有入世,才能有化世的工作好做。菩萨们有慈悲,所以能入世化世,菩萨们有智慧,所以入世而不会被世事迷惑,并且运用智慧来指导去做救度众生的化世工作。这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双修的菩萨行。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闻慧,从听讲开示、看佛经书而改除邪见,建立正见,信因果,明因缘。第二是思慧,以禅观的方法,做思惟练习,从思惟而得一心的定境,由定力而产生明晰的智慧。第三是修慧就是修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修戒是在身口意三种行为方面不做自害害人的事,不说自害害人的话,不动自害害人的念头。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尽一己的所能及所有,用身口意三业,来作自利利他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就会产生无我的智慧。
修戒,亦名为持戒,凡是危害身心人健康的行为不可以做,凡是有益于他人大众身心健康的事,不得不做。消极面是已做之恶要改过,未做之恶令不起;积极面是已做之善要增长,未做之善要开发。
修定,可以用打坐的方法。打坐能使人在平常生活中经常保持情绪的稳定,人格的健全。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打坐,也可以念佛安心。前一阵子我在台北时,有一位国大代表见我,他说刚才在阳明山中山楼开会时吵了一架,甚至有人说粗话抙「三字经」。我劝他:「下次别人抙你们三字经,你就改念『阿弥陀佛』的四字经,架就吵不成了。念佛之后,就能心平气和,就能好好地商谈沟通了。」除了打坐与念佛可以安心定心,诵经、礼拜等,也都能产生心平气和的作用。
修慧,是要看佛经、佛书,看有益于身心健康及精神修养的书籍,而佛书是最好的,它能让我们心胸豁达、气度恢宏,建立人格的座标。
从闻思修的三慧,能够获得利益的经验,名为证慧。证慧的最高深点,便是大觉智者的佛果位。
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悔、感恩的三方面努力。
「惭愧」的意思是自知对不起自己称为惭,自知对不起他人称为愧咎。一般自负、自大、狂傲、骄慢的人,不会产生惭愧心,总觉得自己无愧于天,无愧于地,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像这样的人,在智慧和慈悲方面,是不容易成长的。有了惭愧心,便会谦虚礼让。儒家也说,满遭损、谦受益。自知有所不足和有所缺失,是自我的检讨反省,便有改过改进的可能,否则错上加错,那里还有自我成长的机会。所以惭愧心是人格的清洁剂,在清理了染污物之后,向著既定的方向,继续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忏悔」就是承认自己的过失,承担应负的责任。比如做老师的人,没有尽到老师应尽的责任,对不起学生,就是用忏悔心来弥补;小过失对自己的良心忏悔,大过失当对学生的面忏悔,忏悔不会丢脸,忏悔也不等于老师永远就有过错,那是表示勇于负责,勇于改过的态度。有些人不懂得忏悔的真义,他们在神前或佛前,焚香祈祷,说是犯了错害了人,请求神佛,网开一面,原谅他们无知;这样在神佛的偶像之前忏悔之后,便以为不再受到应得的惩罚了,下一次有了机会,再三再四地犯错害人,又再三再四地去焚香祈祷表示自己的无知,请求神佛原谅他们的无知。这种忏悔的心态不正确,也不能收到忏悔的功效。
「感恩」不仅是一般人所说的回馈,应该是饮水思源,感念之情常系心头。所谓恩人,究竟是谁呢?除了父母是最亲的恩人之外,凡是在你的生命中对你有益有助的人,都是恩人。恩人可有两类:一是为你顺水推舟的人,二是使你逆水行舟的人。一般人仅以顺水推舟的人为恩人,给你打击、批评、诽谤、阻扰的人,便以为是仇人。其实,那些人使你从逆境中受到锻练,助你久炼成钢,岂可以说不是恩人。例如释迦牟尼在《法华经》中说过,他的一个叛逆弟子提婆达多,将来一定成佛。因为从释迦牟尼在过去无量劫前发菩提心后,提婆达多都是给他逆向的帮助──打击、阻挠、破坏。提婆达多使释迦牟尼得到了磨炼,使他成了佛,所以有大恩德。
诸位菩萨,在你们的生命史中,这样的恩人多不多呢?如果有,在你们心里是怨恨抑是感恩呢?一般人要做到不怨恨已经很不容易,何况要向这种人感恩!曾有两位法师,因为细微的法义之争而吵了一辈子的架,彼此发誓不想见面。逢到佛教界有聚会的时候,两人都会先问有没有对方参加,如果有一方参加了,另一方就不参加。另有第三者跟其中的一位说:「我们大家总有一天要到极乐世界去,你们二位也要去啊。怎么现在就有他没有你,有你没有他地吵个不休呢?」那位法师说:「阿弥陀佛,如果那个魔王也能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还是什么极乐世界吗?他都去了我还想去吗?」双方怨恨到如此程度,还是两位出家人呢?不过出家人也还是人,所以也会产生怨恨。毕竟不是为了私利而为法义,故在二位法师中,有一位在临终前悔悟了,他留下遗言说:「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与某某法师为了佛法的观点之争,吵了一辈子架,并且从此不相往来。我死之后,希望某某法师能够原谅我,能来参加我的葬礼。」因此使得另外一位法师在葬礼上痛哭流涕地说:「阿弥陀佛,我怎么跟他吵到死为止呢?还是他先原谅了我,他真是成佛了,而我却仍是个丢不下怨恨心的鬼。」
像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产生怨恨心是很容易的,消除怨恨心则很难,如果能把恨得很深的人当成恩人看待,是极不容易的事,但是我们要练习,不练习就没有智慧,也没有慈悲。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总会遇到像这样助你逆水行舟的人,如果你从来没有遇到过,总是一帆风顺地走过人生,你真是一位福德殊胜、因缘殊胜的人了。
自我的消融
自我的消融,是要从自我肯定及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如果连自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同他谈自我消融是毫无价值的。譬如对一个不知道钱为何物的人,说不要钱,便等于废话。诸位不要因为听到说佛教讲「无我」,就等于否定了自我的价值。所以一定先要有我,然后才能无我。
我是什么?是生命加身体。可以用一个「十」字来标示,竖的一条线代表时间,横的一条线代表空间。在时间这条线的座标上不断地移动的是生命,昨天在,今天在,明天还在,表示我还活著,这是生命的存在;在空间这条线的座标上,我的身体要占据一个位置,或是在这里,或是在那里,不停地移动,表示我有一个活著的身体,在两条线的交叉处「+」,便是活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自我价值的存在,自我的价值,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正面的价值是获得的成就,负面的价值是遇到的挫折,成就和挫折使人产生了爱和憎,因此爱和憎相加,也等于自我。爱什么?首先是爱自己的身体所拥有的生命,有了命,另外想爱的东西就多了,财、色、名、位、权、势等,恨不得整个世界都属于我的。可惜的是,世事无常,包括老命在内,一切的东西,都不能保有多久。因此,身体加生命,所构成的自我,是那般的脆弱与无奈。因此,自我的另一个代词就是「无常」。从观念上说,这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故也人人可把自我消融。自我消融就等于佛说的无我。
但诸位不要害怕,一听到无常、无我的道理之后,回家去就会连先生、太太、孩子都不要了。因为一切都是无常嘛!因为自我消融,并不等于不负责任。何况无常无我,也不就是什么也没有,尚须有慈悲的责任及智慧的功能。
无常并非不好,如果当你正处在接受恶运折磨的情况下,因为恶运也无常,你就不会绝望,往往恶运过后否极泰来;因缘的转变,坏事可成善果,这种因缘就是自己的努力,加上时势环境等的配合。菩萨就是按照因→缘→果的法则,从凡夫转化为圣人,从菩萨完成佛果。成长到佛的层次,就从自我的成长中,逐步完成了自我消融的境界。当在没有达到这个彻底的消融自我之前,就要练习著如何来自我消融。《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亦不可得。」从时间上来说,过去的已过去,未来的尚未来,现在的,转眼即成为过去。都只有过程而无实在的东西,所以都不能执著,执著也是幻景,如把幻景当做实有,就会变成自我的累赘。人生的一过程,犹如火箭升空,火箭从发射台发出而飞向太空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扔掉一节已经用完燃料的废物,若不扔掉就会成为阻碍火箭继续升空的累赘。人要自我成长,就像要上升的火箭一样,不断的丢掉累赘的废物;使用燃料时那是储蓄著动力的有用之物,用完了动力不扔掉它的空壳,便成上升前进的累赘。
人生应当要不断地落实于现在,努力于现在;有了成就,而能不执著成就,便是自我消融。
《金刚经》里,尚有这样的几个名词:「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是个人与另一人相处而存在;「人相」是因为我相而存在;「众生相」,是从我与许多人相处而存在;「寿者相」是自我中心在时间上的延续。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便不会感觉到我的存在,因为有我与别人的相对比较,才有自我价值的出现。我的成败得失,是相对于别人的存在而浮现出来。一旦能够把自我价值的情执化解消融,便会体验到《金刚经》所说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四相,其实就是自我的消融,也就是自我的最高人格的完成。
消融了自我的执著、自我的烦恼,便能显现出无我的大智慧以及平等的大慈悲;实际上就是自我的无限自在与无限包容。可以称之为空,也可以称为无我、无相、无住、无念,一切都无,唯有智慧与慈悲的功能,在世间的众生群中,永无休止地展现于无穷空间及无尽时间的内外中间。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比喻人失人身,还能够得人身的,“如爪上土”。世尊当年在祇树给孤独园,向地上抓了一把泥土,然后撒到大地,指甲上还有一点。学生们看到佛这个动作,就向佛请教这是什么意思。佛说:“人失掉人身,来生再得人身,就像我指甲上的土;来世不能再得人身,堕三途的,就像我撒在大地上的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