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与不见
2015/5/23   热度:209
佛监禅师听完学僧守珣禅师的见地后,道:
“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接着又举灵云禅师的诗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灵云的不疑之处?”
守珣立刻回道:“莫道灵云不疑,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
佛监又问:“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未彻任’,哪里里是他未彻处?”
守珣恭谨地道:“深知禅师老婆心切。”说完便呈偈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佛监禅师认为守珣悟了,但圆悟禅师不以为然,想再勘察一下守珣禅师的见地,就与他游山,在一潭边,忽然将守珣禅师推入水中,问道:
“牛头法融未见四祖时如何?”
守珣:“潭深鱼聚。”
圆悟:“见后如何?”
守珣:“树高招风。”
圆悟:“见与未见时如何?”
守珣:“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禅师听后大为读歎,认为守珣真的悟了。
禅者有没有觉悟?这是可以经过考试得知的,“行家面前一开口,便知有没有”,悟与不悟,禅师一勘便知。守珣禅师的悟道,一考又再考,总要见出真章才能通过。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 禅宗公案 | 禅宗思想 | 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的言行,把它记录下来,就是戒律;佛的知见,把它记录下来,就叫经典。经典不是造作的,所以佛没有著作。佛没有意思,佛没有起心动念,经典是自性里头自然的流露,所以它不是著作。自性是平等的,大乘经上佛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十方三世佛,这一切佛里头,包括所有众生,为什么?所有众生是未来佛。我们随顺经典的教诲,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我不是跟释迦牟尼佛学,我是随顺自己的性德”。修行的标准,是自性的性德,我自己没有明心见性,释迦牟尼佛引导我,引导我随顺自性的性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