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无畏


2015/5/23    热度:293   

  有一次五台山隐峰禅师推着车子,搬运物品赶路,马祖道一禅师正好伸着脚坐在路中休息,隐峰禅师请求马祖把脚缩回去,以便让他的车子可以顺利通过,马祖却说:

  “我只伸不缩。”

  隐峰也不甘示弱的说道:

  “我只进不退。”

  两人相持不下,于是隐峰禅师不顾一切,仍然推车向前,结果辗伤了马祖禅师的脚。马祖回到寺里,立刻登堂说法,手里还拿着一把斧头,对聚集的寺中大众说道:

  “刚才是谁辗伤了我的脚,快站出来!”

  隐峰禅师便走到马祖面前,伸出了脖子,马祖放下斧头说道:

  “你肯定了的前途,毫无犹豫,三千大千世界你都可以走了。”

  隐峰缩回脖子,向马祖跪拜顶礼,然后弯腰退走。马祖称赞道:

  “能进也能退,才是真正法器。”

  禅者的行为,初看都好像非常怪异。为了推车,怎可将老师的腿子辗伤?受伤的老师怎可用斧头报复?但师徒之间原来在以此论道说法。进,是肯定前途;退,是真正法器。看起来“能进能退”,都是禅者的大无畏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教我们用心如镜:外面的境界明明了了,内心不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是佛的境界。起心动念,为社会、为众生,就能入佛境界。心中一念不生,就是知足。知足修圆满,就圆成佛道。念念为别人想,念念帮助别人,念念利益众生,这是佛菩萨的存心,这是觉悟人的心性。不让心中有贪嗔痴慢,不让心中有七情五欲。面对一切境界,不生七情五欲,就生智慧。真正健康之道是:身心清净、心中没有贪嗔痴慢。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