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2)


2014/9/4    热度:498   

益西彭措堪布: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2)

 

  甲二、中善正宗分:十大愿王

  乙一、十大愿王分四:前行七支行愿;回向七支功德;正行三大愿;总结无尽愿。

  丙一、前行七支行愿分七: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请佛住世。

  本品以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提出并具体解释十大愿王而展开,诸佛菩萨因地发此十大无尽愿王,并如实修持,现在正安住如此境界,但作为初学者可称性发此大愿,并作相似观修,不一定立刻能真实修持和现前此愿王。所以作注释的目的是:激发初学者使其真实发起无上菩提大愿,并以窍诀开示使根基不同、智慧各异的人都能随分得到不同的利益。

  《华严经》中云:“不发大愿,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永明延寿大师云:“发大誓愿者,万行之因,能长慈悲,不断佛种。大事成办,所作剋终。成道利生,皆因宏誓,是以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行愿相从,自他兼利。”如果大愿不发,则不能感应诸佛摄受加被,也无法开显自心如来法身本性。上不能报上师三宝的无极深恩,下无法普渡苦海中沉沦的六道父母。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作福无愿,无所树立。愿为导师,能有所成。譬如销金,随师所作,金无定也。菩萨亦尔,修净土愿,然后得之,以是故知,因愿获果。”龙树菩萨接着说如果能从心中发愿并说:“愿我当作佛,消灭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样的人虽然没有断除烦恼,没有行持难行苦行,因为内心诚恳,所以超胜一切众生。

  诸佛如来都以福慧两种功德庄严法身与色身,我们欲求成佛也必须依此广大的行愿门,修积无边广大的福慧资粮。藏地洛钦大译师、宗喀巴大师等开示我们:修积广大福资粮的殊胜窍诀即是《行愿品》中的七支供修法,普贤菩萨劝请我们说:想要成就如来浩瀚功德应当修十大行愿。

  丁一、礼敬诸佛

  礼敬即是以恭敬至诚心,用身口遍礼殊胜对境。礼敬可以消除我慢的障碍,发起恭敬的信心,得到尊贵身。印光大师也说:「佛法从恭敬中得来,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为了得到佛法实义,我们应随普贤菩萨发愿行持。

  颂曰: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所有十方世界之中,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诸佛世尊,这些世尊如对目前,我恒时以清净的身口意,全部一一礼敬而无有遗余。仰仗普贤行愿威神力及自心信解力的加持,在每一尊佛前,都显现不可说世界微尘数身体,如是每一身体都周遍礼敬不可说世界微尘数的诸佛。

  前二句指出所应礼敬的对境:即尽虚空遍法界的三世一切人天导师佛陀。三句指出能作礼敬的三业清净之人。四句指出周遍。五句指出能如是周遍的因是:仰仗普贤行愿力的加被。后几句指出礼敬的方式。

  在地球的四方四隅上下,每一方向的虚空都是无边无际的,广大无垠的虚空中有难以计数的国土佛刹,将所有的国土都分成微尘,自然微尘的数量多得无法衡量,有这么多不可说微尘数的诸佛如来。这是佛教一般的世界观与宇宙观。在无碍法界的境界之中,大小互容互摄,无量即一,一即无量,重重无尽,此境界已非常情所能测度。我们相信世尊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所以丝毫不会疑惑。如此多的佛如何能一一礼拜呢?只有借助普贤行愿的威神力及自心的信解力,才能成办。

  礼拜是八万行门中殊胜的一种,地上大菩萨及地藏、弥勒都精勤礼佛,文殊、普贤、观世音为古佛再来,显现上也恒时遍礼一切诸佛。不但他们,就是无等大师、十方慈父、功德海藏的释迦世尊,也在大众中恭敬顶礼骨塔。断尽我慢的诸佛菩萨虚怀若谷,所以经中记载佛与佛之间也互相问讯礼敬。又常不轻菩萨自处卑下,平等恭敬礼拜一切众生。祖师大德们见到牦牛,也会退在一边,合掌恭敬让牦牛先行。但有些凡夫目空一切,傲气凌人,夜郎自大,认为没人能比得上自己,所以我慢比天还高。但请想一想,作为业障深重、福报浅薄的无明凡夫,还生大我慢,不愿礼敬实乃情理难容。“礼佛一拜,罪灭恒沙”,所以自古祖师大德都以身作则常行礼敬,教弟子拜塔、拜经、拜佛、拜忏、拜愿。古德拜《华严》、《法华》,一字一拜;智者大师拜求《楞严经》十八年,风雨无阻;藏地磕几百万大头的人比比皆是,这种诚敬的精神应该激励策发我们也精进不息。

  经中宣说礼敬的功德,让我们向往不已。如《业报差别经》云:“礼佛一拜,从其膝下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获十种功德:一者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处众无畏;四诸佛护念;五具大威仪;六众人亲附;七诸天爱敬;八具大福报;九命终往生;十速证涅槃。”现在我们身体丑陋、容色粗糙,出言人多不信,在大众中胆怯畏惧,魔障缠身,举止粗鲁,众叛亲离,精怪厉鬼作祟,贫困乏瘠,生于五浊恶世。对照佛经这面镜子,确实应该礼佛。《地藏经》中云:“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礼敬地藏菩萨能消除一切恶事、灾难、苦恼,同样礼敬其他诸佛菩萨也都能获得如此功德。

  《宝积经》中说身体有四十种过患:身体是牢狱,恒被贪嗔痴等烦恼所束缚;是臭秽坑,八万虫蛆攒食居住;是行动的厕所,被不净物所装满;是愚痴的罗刹,被我见吞吃智慧之身;如恶贼,世人悉皆讥嫌讨厌;如死狗,一切圣贤如弃敝履;危脆不坚如芭蕉水沫;迅速衰败刹那无常如草露电光;百般将养调理反作怨仇不知报恩。身体的过患无量无边,应该深深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和一般世人一样,百般滋养这个酒囊饭袋。肆意纵情YIN欲,日夜大造杀盗等十种恶业,深深地沉沦在苦海中。现在以此臭秽皮囊礼拜供养,如以毒药换取醍醐,瓦砾换取珍宝。否则虚掷光阴而不修行,一旦老病忽来,杀鬼猝至,欲礼不能。所以当净心诚意,断除身口过患而恒时礼敬诸佛,方不辜负得个人身,否则与畜生之身没有差别。下面对礼敬的修法及种类略作宣说。

  一、我慢礼:指没有恭敬心,内怀我慢,礼拜如翘翘板一上一下。憨山大师费闲歌中云:“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甚至有的人礼拜时松松垮垮,歪歪扭扭,东张西望。或头不点地,或起立时弯腰曲背,或顶礼的环节作得不圆满,这些都有很大的过失,所以应该如理如法符合规矩而顶礼,否则为了求福却反而种下恶因,很不值得。《坛经》中有段公案讲:法达法师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累计达三千余遍,功德确实很大。当他拜见六祖时,怀着贡高我慢心,因此在顶礼祖师时头不着地。大师教训他,礼拜头不碰地,不如不礼。并说偈曰:“礼为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礼拜本为折伏我慢的高幢,但若怀有我慢之心,无有恭敬,头不点地,则依此我慢反成罪过,若能不执著功德之相,才能获得无量福报。由此可见我慢礼应该舍弃,我们应省察自己的礼拜是否如法,若是我慢礼,则应痛改前非,并剋责忏悔。

  二、唱和礼:指礼拜时高声喧哗,为求名闻利养故意显露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惊扰同参的观想修行。词句混乱不清,口中闲言杂话滔滔不绝,同时身体也不停地礼拜,这些都有很大的弊端,应该认清这些过患,谨慎行持。

  三、恭敬礼:即经中所说的以断除身口意十种恶业的清净三门而礼敬佛、菩萨、声闻、缘觉、善知识、正法等。恭敬礼的仪式虽说都是五体投地接足而礼,但藏地、汉地、南传、日本、朝鲜等因地域、宗派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对这种情况无须自是非他,只要是佛法清净宗派中的礼敬,都应该认同。而且礼拜时口中所念、心中所观更是传承各异,但只要内心虔诚观想、发愿,愿词念诵清晰明朗,身体威仪如法,则无论何种都能调制身心。(此处对不同地域诸多宗派的礼法、观法、念法不作一一宣说。)《离垢慧经》中的礼佛方法,大家都可共同行持。经中说:「我今五体对佛礼拜,为断五道,远离五盖,令诸众生常得具五种神通,具足五眼。愿我右膝著地时,令诸众生常得正觉道;左膝著地时,令诸众生虽入外道法中不起邪见;右手著地如世尊坐金刚座以右手指地时,大地震动,现诸瑞相,证大菩提;左手著地愿以四摄法摄受外道进入正法;愿我头著地时,令诸众生远离骄慢心,悉得佛的无见顶相。」

  四、无相起用礼:即安住般若本性之中,泯灭能礼所礼,一切悉皆空寂。虽然诸法微尘许的本性不可得,但缘起显现不灭,所以遍运身心,如水月般,普遍礼敬。如汉地古德造的礼敬颂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恭敬礼。”

  有人刚听闻般若、中观经论中“诸法空性离戏绝非、远离能所”之理,就舍弃一切礼拜、诵经、绕塔、经行、布施、持戒等事相修行,堕入断见坑中不觉不知。见他人修行积福反而妄加指责、横加干扰。经常以“不执著、不分别”为借口而放弃修行善法,这种人对般若空性连影子尚未梦见,犹不知惭愧,还高谈“顿悟成佛”,其心早已堕入魔界,办好了直入地狱的快速通行证。《华严经》中说:「断除希求善法的心,是菩萨的魔障。」佛在《像法决疑经》中早就揭露出这一类人的丑恶嘴脸,并授记了他们的下场。「佛说:如果有人看到他人修积福报,施济贫穷之人。就讥毁说∶“出家人何用布施,你肯定是邪命之人,为求得名闻利养。只用修禅定智慧就可以了,何用那些纷扰无益之事呢?”只是如此作意,命终之后,堕大地狱,经久受苦。从地狱中出来又生于饿鬼,舍饿鬼身,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狗。舍狗身,五百世中常生贫贱之家。」经云:“厌离有为功德是为魔业,乐著无为功德亦为魔业。”

  请看悟彻心源、证等诸佛的祖师是如何做的呢?禅宗百丈怀海禅师云:“行道礼拜,慈悲喜舍,是沙门本事,宛然依佛教敕,只是不许执著。”《金刚经》中也说不著相行布施等,所得福德量等虚空。唐朝代宗皇帝当沙弥时,一天看到黄檗禅师在大雄宝殿中礼佛,他就跑过去卖弄口舌说:“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长老如此辛苦礼拜求什么?”禅师回答:“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礼如是事。”谁知他不解禅师的深刻开示,还不知高低地问:“那礼拜什么?”禅师“啪”就给了他一个耳光,当巴掌落在脸上时,他们这类人痛苦万分,早把平时不执著、不分别、大空性等口头禅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五、内观礼:即内观自己身内法身真佛,离言绝相,离念平等,犹如虚空。心不攀缘外境,舍迷妄垢心,契合本觉妙心,即可称为皈依礼敬。

  六、大悲礼:安住实相自然会发起无缘大慈悲心,观三恶趣众生无法礼拜,三善趣众生虽能礼拜,但信敬三宝者少之又少。彼等恒被无明业惑所缠,极为可怜,我应观想带领他们,或代替他们礼拜诸佛菩萨,以此善根令诸众生离苦得乐。

  七、无尽礼:如天帝宝殿因陀罗网上所悬宝珠颗颗圆明,一颗周围有无量珠,无量宝珠的影像都可明清地呈现在一颗之中而不混杂错乱,这样相互映摄,则每一珠中都有无量珠影。同样,法界中的诸佛与我都是一颗宝珠,不用费力观想,我身自然如影般现于佛前,诸佛也一定影现在我这颗宝珠里。所以若有这样的信解智力,一礼拜则礼尽法界所有一切佛,这样一个身体一时普遍显现在每尊佛前广行礼拜,犹如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个修法极其轻松自如,但其功德却是无法衡量的。本经中云:“一毛孔中悉明见,不思议数无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礼一切世间灯。”又云:“于一微尘中,见一切诸佛,菩萨众围绕。法界尘亦然,一一如来所,一切刹尘礼。”

  如上所说只是讲了一个端倪,打开一点思路。真正圆顿华严的不共修法必须依赖普贤神力的加被与自己深心信解的智慧力的真实摄持,令所观境如对目前,虽然历历明现,但不分别执著生灭、一多等相状。能见心依智不依分别心识,这样心境一如,佛与自己无二圆融,方能入其不思议解脱境界。如本经云:“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复云:“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自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

  最后让我们以广大心发宏誓愿:“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十大行愿每一个都应如是而发。

  丁二、称赞如来

  赞叹佛可消除口业的四种障碍,得到四无碍辩的功德。

  颂曰: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佛菩萨证得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所以具足小中现大、大融于小的无碍境界。在一微尘中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土微尘数的诸佛,每一尊佛都处在无量菩萨海会围绕之中广转****。一个微尘中是这样的,法界中微尘,每一粒也都被诸佛海会大众所充满。这种境界不是凡夫狭隘的心量所能接受,只有以法性不可思议力、诸佛如来加持力以及自己闻思修的智慧才能深深胜解,朗然明观。面对如此殊胜的对境,我遍以如大海般无量音声,一一音声中又出生无边美妙悦耳动听的言辞,尽于未来漫无边际的一切时劫,不停地赞叹诸佛如来浩瀚无涯的功德海。

  《法华经》中说娑婆世界以音声而作佛事,因此在这个世界上提到修行,大多都是借助念、诵、读、唱等,如念佛、持咒、读诵、唱梵呗、唱赞文、讲经说法等。《法华经》中云:“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赞叹如来功德也是音声佛事中的主要内容。

  佛的功德无量,所以诠释佛功德的佛名也无量,如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光、无量寿、……超日月光等等。因众生心力狭劣无法忆持,世尊才为众生宣说《万佛名号经》及《佛十号经》等,如来即是佛的十种德号之一,《金刚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又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涅槃经》中云:“如过去佛所说不变,从六波罗蜜来,至大涅槃故名如来。”如来这一德号是从法身不迁不变、如如不动的角度来诠示佛的功德。所以念佛就是念佛的功德,就是赞叹称扬佛,因此能感召无量功德。

  当我们翻开大藏经时,会发现称扬赞叹佛功德的经论特别多,有的是佛自己宣说,有的是诸大菩萨、声闻等说,有的是历代的祖师所造。从因地所发大慈悲愿,从行菩萨道时修六度万行,从戒定慧,从三十七道品,从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四无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十力,从成就国土、度化众生等各各角度来赞叹佛的功德,可谓五彩纷呈、各尽其妙,但也只是赞叹了其中的少分。为了消除无始以来口中所造的一切不善恶业,成就如来迦陵频伽圆满妙音,获得四无碍辩才,应尽未来际称扬赞叹诸佛如来。

  长行文中提到辩才天女可以作两种理解:一是指自在天王的名叫善口的婇女,本经《出现品》中说天女善口,舌根微妙,口中发一音声,能和上百千种音乐,而且每一音中又出百千不同的音声。二是指妙音天女,《金光明最胜王经》中宣说了她的功德,她有广大的智慧,能满一切众生的愿求,能赐予众生智慧及无碍辩才。若谁对文字句义有所忘失,经妙音天女加持可令其全部忆持不忘。她也能令人开悟成就,获得陀罗尼总持。偈云:“于诸女中最梵行,发言犹如世间王,辩才胜出若高峰,念者皆与为洲渚,众生若有希求事,悉能令彼速得成,亦令聪辩具闻持,于大地中为第一。于此十方世界中,如大灯明常普照。”宗密大师说她一定是古佛示现。

  现在我们以宗喀巴大师开示的窍诀来观修:如礼敬时一身幻化无数身,亲到诸佛菩萨众会中,且一一身上有无数头,每头之中都有如妙音天女的微妙舌根,一一舌根中流出无量音声,一一音声中演出无尽微妙言辞,尽未来际无有疲厌地赞叹诸佛无尽功德海。

  普贤菩萨赞叹佛云:“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说佛功德。若有闻斯功德海,而生欢喜信解心,如所称扬悉当获,慎勿于此怀疑念。”我们如果能对经论中所宣说的佛功德欢喜信解,就能得到所有称扬赞叹的功德。法王如意宝说:“如果要消除修行中的违缘,速疾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培养坚固的信心,就应该经常作诗词,歌颂上师三宝的功德。”赞颂文无量无边,大家应依各自所好,以念诵吟唱来尽情赞叹诸佛。

  经中所云“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的大精进行只有在以殊胜智慧断除分别心后安住于解脱境界中才能真正成办,凡夫以分别心只是相似观修,但此等大愿凡夫仍可以发起。

  丁三、广修供养

  供养除悭贪障,得大财福。

  颂曰: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如前遍法界微尘数的诸佛海会之中,每一尊佛均有无量人天菩萨大众周匝围绕,如此多的海会诸佛,凡夫的身力、心力确实无法一一供养承事,必须仰仗诸佛及普贤菩萨的行愿力,自己也要深心信解自心普贤本来具足这样的妙用,才能作如此广大的供养。接着我们观想法界虚空界中一时出现所有上妙供养资具,一时周遍供养一一诸佛,无空过者。所谓华云、鬘云、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等,以三摩地每一种又自然显现无数无量,供品堆聚高如须弥山。(颂词中的“妙高”即须弥山)又燃种种灯,如酥油灯、各种香油灯。每一灯巨大无比,灯炷如须弥山,灯油似大海水,这些灯放出无量光明,一一光明供养诸佛,无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如此观修才称得上广修供养。

  一切诸佛都曾广修供养,如释迦世尊在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有空过者。普贤菩萨是古佛应化,尚且发此供佛大愿,修此无边胜行。但有些人认为众生心性中圆满一切功德,或般若法身中一法不立,为什么要徒增执著,妄加分别地修善断恶,简直是推舟于岸劳而无功。说此话的人,正暴露了他没有正确知见,不了解法身更不认识般若。《般若经》中说:「般若虽空,不坏一切法,合于一切法。」正因法身不立一法,而能炽然建立一切善法。《维摩诘经》中云:“菩萨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八地菩萨证得无生法忍,现前无功用行,离一切分别念,但仍然精进供养恒沙诸佛。

  修行无上菩提的人最初依靠善法趣入,最后以善法助成佛果。所以善法是超越生死海的舟航,趣涅槃城的道路,人天善趣的基石,成佛作祖的墙垣,现在将来都不可暂时废除。以贪著心行持善法成有漏小果,心无所著则成无为善道,至于善业本身有什么过失呢?《华严经》也说:「虽无所作,而恒时安住善法之中。」《大智度论》中记载佛说:「我过去曾经作过恶人和小虫,但因为积累善法的缘故,现在才得以成佛。佛陀十八不共法中有欲无减者,佛知善法的恩德,所以常常想修集善法的心念不曾减少。」经中佛告比丘云:“功德果报甚深,无有如我知恩分者,我虽复尽其边底,我本以欲心无厌足故得佛,是故今犹不息,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佛达到了无量功德海的边底,尚且对善法无有厌足,而我等为了趣入解脱道,开显自性三身佛果,更应披上精进铠甲,遍修广大福德。

  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中开示修习信心的四个法门,其中就有广修供养。论中云:“信有四种。一者信根本,谓乐念真如法故。二信佛具足无边功德,谓常乐顶礼恭敬供养,听闻正法,如法修行,回向一切智故。三信法有大利益,谓常乐修行诸波罗蜜故。四信正行僧,谓常供养诸菩萨众,正修自利利他行故。”菩萨戒本中也要求每日供养三宝三次,否则犯轻垢罪。

  在佛的教法之中不论大小显密都提倡供养,若不供养非佛弟子,是被魔所摄持。《楞严经》中佛详细宣说了五十种阴魔的境界,如同照妖镜,后学者依之可辩邪正,避免误入歧途。经中讲到:「有人入定见色阴消失,受阴明显,就生大满足,无端起大我慢贡高心,以及慢、过慢、增上慢、身劣慢同时发起。此人尚且轻视十方如来,何况声闻独觉?此时大我慢魔附入他的心脏之中,不礼佛塔庙,摧毁经典佛像。对施主说:“佛像是金银铜铁土木铸塑而成,经典是树叶纸墨而已,你们不供养真常肉身,却膜拜恭敬土木,真是迷惑颠倒。”有人深信他的胡言乱语,就依照而行,或毁碎或坑埋。如此误导众生定堕地狱、常劫沉沦。」如此之流过去就有,现在也不乏其人,当来更会嚣张,所以请大家擦亮慧眼,仔细辨认。

  福德是安乐的根本,智慧是解脱的门径,这两支轮子不能舍弃也不能分开。从智慧母、方便父出生一切诸佛、佛子,福慧必须双融才是成佛的正确轨道,拔除痛苦的甚深要因。《大智度论》云:“福德是菩萨摩诃萨的根本,能满愿一切。圣人所共赞叹,无智人所毁咎。智人所行处,无智人所远离。是福德因缘故,作人王、转轮圣王、天王、阿罗汉、辟支佛、诸佛世尊。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种智、自在无碍皆从福德中生。”古今善知识都普遍上供十方佛,中供诸贤圣,下施六道群生,毫无差别。

  一般世人所珍惜爱重的无非:妙香、奇花、宝灯、净水、珍果、香茶、美食、财宝、宝珠、妙衣十种。把自己难舍的财物,以清净心彻底舍弃,用来供养法界中的一切贤圣及六道所有众生,这样内可断除悭吝贪嗔之毒、滋长法身慧命,外可培植生生世世福德尊贵之身,乃至成就佛的报化二种庄严身相。看起来是供养他人,其实功德全部都归自己。不同的供物,可以感得不同的果报,宗密大师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中云:“奉嬉常受悦,献笑佛怜悯,奏歌得法音,供舞得神通,奉瓶得宝瓶,进宝获觉分,亦感宝庄严。由供养严树,得庄严觉树。奉幢得妙宝,能遍济贫乏。供幡超胜幡,献铃众归敬,献缨获严具,进鬘得宝冠,上花得佛容,如是一一皆获胜报。”来果禅师说:“供香则身口不臭,供花则相貌端严,供灯则心眼光徹,供水则恶病全消,供果则富乐尊荣,供珠则身钦洁贵,供衣则福寿绵长。”《华严经》云:“以灯供养诸佛故,得成世中无上灯。”《普广经》云:“燃灯供养,照诸幽冥,苦痛众生蒙此光明,得互相见,缘彼福德,拔彼众生,悉得休息。”由此可见燃灯可消除众生的痛苦,超拔众生得以超升。《施灯功德经》云:“佛告舍利弗,若人于塔庙施灯明已,临命终时,得见四种光明。一者临终见于日轮,圆满涌出。二者见净月轮,圆满涌出。三者见诸天众一处而坐。四者见于如来正遍知,坐菩提座,垂得菩提。自见己身,尊重如来,合十指掌,恭敬而住。或散花供养,严饰道场,尽作菩提之缘因,成佛之正行。”《悲华经》云:“若以一花,散虚空中,供养十方佛,乃至毕苦,其福无尽。”

  藏地有个极好的规矩,就是经常以青稞大米等代替鲜花撒在空中供养三宝、善知识、法师、活佛等。打水时先舀上一瓢观想供养上师三宝,吃饭时也随时随地作供养。看到晴朗湛蓝的天空,雪白如玉的云海,霞光万道的朝阳,皎洁清凉的月轮,绚丽动人的彩虹,遍满鲜花的大地,清澈甘甜的溪泉,浩瀚无边的大海,气势磅礴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等等,凡是自然界一切赏心悦目的美景,都先观想供养给上师三宝。如此时时处处忆念三宝,在不经意中已种下无量无边的福报,这样如靠近炉边,自然会感到上师三宝加持的温暖。

  《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花,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散乱心都有这么大的功德,那么至心恳切恭敬献供,其功德谁能衡量呢?不但散乱,就是无意供养也能获得殊胜功德。经中记载:曾经有五百强盗,到一寺中盗取佛眉间的宝珠,因光线太暗,强盗首领用箭挑了挑灯芯,灯焰照亮了佛像。后来到释迦世尊成佛时,这个强盗头子,就成了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诚所谓“三宝门中好种福”,无意供养都能种下解脱的胜因,确实稀有。世尊成佛时发出十种微笑,其中之一即:佛见种小因能成大果故而微笑。所以我们在殊胜的对境面前虽然只是小小的供养,当来却可成就巨大的福报。如种下一颗芥子大小的无忧树种,会长成参天的无忧大树。

  佛陀时代有位亿耳阿罗汉,过去世曾经用一朵花供养佛塔,以此果报九十一劫受人天妙乐,最后以此福德见释迦文佛,证阿罗汉果。由此可见,有的人虽然条件有限,不能拿出丰盛的供品,但应随分随力,以虔诚心发广大愿来供三宝,同样能感得大福报。如毗婆尸佛时,有一个贫穷人,见到僧众,生大欢喜,无物可供,就采了些野花野草,供养僧众,以此功德九十一劫身体端正庄严,心中若有所需,只需动念作意就会立即现前。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在《万善同归集》中云:“若有人能于佛法僧,少作微善,如毫发许,所生之处,受报弘大,无有穷尽。”

  《菩萨本行经》中也记载了一个公案:佛在世时,有位名叫娑多竭梨的阿罗汉用神通观察他的宿世:发现他在因地时,曾洒扫定光佛的古塔,除草伐木,庄严清净,洒扫完毕,欢喜踊跃,转绕八匝,作礼而去。命终之后,生光音天,天寿尽后,又作了一百次转轮王,容颜端正,见者欢喜,行走时道路自然清净,九十劫中天上人间,富贵荣华快乐无极。现在又遇到释迦如来,舍弃豪门福贵,出家证果。《正法念处经》云:「若有众生净心供养众僧,洒扫如来塔,命终生意乐天,身无骨肉,亦无污垢,香气能熏一百由旬,其身净洁犹如明镜。」但我们作为求解脱、修大乘法的人,应以菩提心摄持回向成就佛果,往生净土,不能只求人天小果。

  若没有福报或福报不足就不能开悟、证果。无相好佛优波毱多见一比丘无有福报不能得道,就让他供养僧众,后来才证果。类似的公案《百业经》中多有记载,可阅读了解。同样《高僧传》中说:弥天高道安法师精进修行,感得圣僧告诉他说:“你的行为与见解都超于常人,只是缺少福报。如果浴僧众,你的心愿一定能成办。”平时经常听人说福报浅薄,业障深重,所以修行障碍很多,极难相应,遑论开悟成就,这句话很有道理。

  有人心不平等,只认为供佛供僧功德大,不知众生即未来佛,《行愿品》中明文申明三世一切诸佛,都要平等供养。如维摩诘居士上供难胜如来,下济最极贫困之乞丐,并说此二功德等无差别。因为作为未来诸佛的众生极其痛苦可怜,如果以慈悲拔苦心供养施舍,经中说:「所获功德超胜供养佛、声闻、独觉。」《像法决疑经》云:“若人于阿僧祇劫,以身供养十方诸佛,并诸菩萨及声闻众,不如有人施与畜生一口之食,其福胜彼百千万倍,无量无边。”因为见三恶道众生极为痛苦,而以大慈大悲心,拔苦与乐,所以功德极大。

  《丈夫论》云:“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救一厄难人,胜余一切施。众星虽有光,不如一月明。”所以当发慈悲愍念苦难众生,发愿以身语意成办他们的一切所须,甘心承侍令彼欢喜。如填平坑堑,开通道路,造船修桥,远道中建立亭榭,路旁栽植花果,这样消除来往人的疲乏,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或者施食供水,探病送药,提供住处,制作供养衣服及一切所须。普行六度,遍种八福,一念善因,能感二报。一者花报:在人天中感受快乐。二者果报:成佛作祖。佛在《华严经》中教诲我们应如是发愿,如是行持。所谓:“菩萨乃至施与畜生之食,一摶一粒,咸作是愿:当令此等,舍畜生道,利益安乐,究竟解脱,永度苦海,永灭苦受,永除苦蕴,永断苦觉,苦聚苦行,苦因苦本,及诸苦处,愿彼众生,皆得舍离。菩萨如是,专心系念一切众生,以彼善根,而为上首,为其回向一切种智。”

  广修供养有三种含义。一供事供具多广:即要有外内密供养,或身语意的供养,供品要广大。二供养的对境数量多:即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及众生。三供时长:即尽未来际恒作供养。

  通常说外物为外的供养,如衣服饮食宝物国城等;妻子儿女为内供;自身头目脑髓心肝肢节等是密供;弘法修持安住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证悟心性,安住三摩地等是极密供养。外供众所周知,内供如佛因地为义成王子时舍王妃及儿女等,密供如《法华经》云:“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法华经》中药王菩萨焚身供佛,佛赞叹说:“是真精进,是真供养。”所以为代众生受苦,为供养佛,为消除贪嗔烦恼,舍身焚身烧指燃香都是真供养。

  如大悲释迦导师过去世为求正法,剜身千孔,燃千盏油灯,只为听闻:“常者皆尽,高者必堕,会合有离,生者皆死。”一偈,忍受如此难忍痛苦煎烧,没有一丝一毫的悔恨心。并发下宏誓大愿,愿我将来成佛,以智慧光明照亮众生的心田,把他们从愚痴的黑暗中解脱出来。又如世尊为毗楞竭梨王时,为从劳差婆罗门处求得“一切皆无常,生者皆有苦,诸法空无生,实非我所有。”一偈而身钉千钉,为救度我等愚迷众生舍身求法。世尊过去世曾剥皮为纸,析骨为笔,用血为墨而书:“常当摄身行,而不杀盗YIN,不两舌恶口,妄言及绮语。心不贪诸欲,无嗔恚毒想,舍离诸邪见,是为菩萨行。”还有跳入火坑、割肉喂鹰、舍身喂虎等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事迹,都是真供养的典范。

  自古以来,印藏汉三地的高僧大德多有行持施身之法,或将自身施予众生食啖饮啜,或以身燃香供佛。宁玛巴祖师华智仁波切为度化虻蜂与蚊虫等,夏日常赤裸上身,任它们叮咬,以至身上血迹斑斑,亦毫不移动。现在色达县附近尚有华智施身石。对这位具大悲心,真实行菩萨道的大德,藏地人们经常称扬赞叹,对于他的这一事迹更是津津乐道。汉地古德也有很多行持这种供养的。如僧崕菩萨为代众生受苦,烧焚自手。智者大师的弟子净辩禅师在四十八日中烧身供养,请求智者大师久住世间教化众生。然而现在的有些人却口念佛号,肆意大杀苍蝇蚊子、虱子,对此应该有所反省!

  《楞严经》云:“我灭度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燃一柱香。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世人对财物及妻子儿女等执著稍轻,但对自身执著最大,所以若能供养自身,功德也超胜前者。所以《妙法莲华经》云:“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宝物,而供养者。”所以真实发心清净,树广大志愿,心不追悔,不是如外道逼迫恼害五蕴之身,但为供养上师三宝,报答父母恩德,代众生受苦,而焚香燃指或背烧宝塔、身燃卍字,其诸功德经中明文昭彰,此属密供养。密宗中古沙里施身法也属此类。

  极密供养主要是法供养,这在长行文中广作宣说。归纳而言包括如法修行、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代众生受苦、精勤修积诸善根、不舍菩萨的殊胜事业、不舍弃菩提心七种。因为诸佛如来尊重法宝,诸佛如来皆从如说修行而出生,所以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其功德超胜物品供养无量无数倍。

  至于安住解脱境界三摩地及真如中供养的修法,密宗中有很多窍诀,此处不作宣说,有志者当如法而求。

  应强调的一点是,若有甚深智慧摄持,则仅献一花、燃一灯也能同时圆满内、外、密、极密的供养。如焚一香,从一香中出无量香,一时此香遍满虚空尽于法界,香中涌现所有庄严供具,香中幻现无量身,如普贤菩萨一样修十大愿王,遍作一切佛事,普熏一切众生令发善根,普施一切众生安乐。如颂云:“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能供所供泯灭无形,但仍作广大供养,这样的供养是无上法供养。

  古德云:“万行之中,能净三业,皆名供养。”能行万行才是广修供养。如此大愿虽然不能真实行持或如量观修,但内心也要欢喜踊跃,对诸佛菩萨诚挚地发此大愿,并祈祷三宝放光加被迅速入此大愿。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要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当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业,都回向给「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上报四重恩」是回向给我们有恩德的人,「下济三途苦」是回向给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