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的境界
2015/5/23   热度:720
文殊心道禅师是一位禅者,但他参究“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年,可是对心识的问题仍不能契会,于是就行脚参访。一日到太平佛监禅师的地方,想以“赵州庭前树”的公案,向佛监禅师请示,但自觉禅师预先知道他的意思,就刻意说:
“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
心道因而大起疑惑,但日久便有所悟,于是就到方丈室想谒见佛监禅师,叙述自己的见地。可是住在方丈室中的佛监禅师见有人来,便将房门关上。
心道在门外仍然大声地说道:“禅师!你不要骗我。”
佛监在门内应道:“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
心道禅师就以拳弄破纸窗,佛监禅师猛然把门打开,抓住心道追问:“说!说!”
心道禅师以两手捧着佛监禅师师的头,作口啐而出,并且说:
“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满天下;
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向根源会。
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
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
佛监禅师为他印证说:“你已经开悟了!”
世间上的事有是是非非,辨明道理也有真真假假。赵州庭前柏树子的公案,是因为有一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回答:“庭前柏树子。”庭前的柏树随时令而自然春绿秋色,这个无心的境界尚是祖师西来意。
心道禅师在佛监禅师这儿找到了柏树的根源,体悟了无分别智,难怪要骂尽天下饶舌的知解禅者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 禅宗公案 | 禅宗思想 | 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修行,在念佛或者念经、念咒时,不要去追求数量的多少,而是要做到如理如法,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如理如法,如理指的是要遵循大慈普渡、真实平等之佛理;如法指的是能够正确的理解佛经,按照佛经正确的修行。 如理如法,二者不能相违背,应当一致。 我们念佛或者念经、念咒,不能是为了自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而去念佛念经念咒,这样就违背了佛理。 学佛修行,应当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所以呢,念佛念经念咒要发心为所有一切众生而念,愿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凭借念佛念经念咒的功德,得以脱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道,这才是正确学佛修行,也就是符合了大慈普渡之佛理。 真实平等,是让我们不要再去执著三界六道中的一切虚妄、无常、生灭的事物,全心投入到学佛普度众生利益众生中去,这样就做到了真实平等。 心不执著于虚妄、心不执著于生灭、心不执著于无常,这样的心就是真实心。 心不再随着生灭而生灭,就是不生不灭。 因此,如理如法的修行最重要。 违背佛理,追求念佛念经念咒的数量的多少,都不是正确的学佛修行,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