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7)


2014/9/3    热度:2377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7)

 

  第七节课

  思考题

  31、无愧者还有哪几种?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多吗?请用你周围的事例进行说明。

  32、请以比喻说明,什么叫做不放逸?

  33、世间人从小到老是如何被放逸所迷惑的?你也是这样的吗?

  34、地位高贵、名声远大的人,是否值得我们羡慕?为什么?

  35、我们为什么应当思维来世?

  此课音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audio0/erguijyl07.mp3

  此课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video0/erguijyl07.wmv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白昼饮酒赌博等,沉迷损害名誉法,

  夜间唯作不净行,此等亦是无愧者。

  世间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取舍,白天做没有意义的事,如喝酒、赌博、看戏[1],晚上唯作不净行,这种人也是无愧者。

  喝酒的过失,佛陀在佛经中讲得非常多[2],如《毗奈耶经》中云:“草尖露珠许酒亦切莫饮,倘若饮用,则彼非我声闻,我非彼本师也。”有人以会供为借口而饮酒,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有时候为了表示一下,只开许用一滴酒的百分之一。从世间的角度来讲,喝酒也有损于健康,一个人本来很有智慧,但喝完酒以后,一切行为都变了。

  以前有一个修行人,原来非常精进。一天来了一位妇女,牵着一只山羊,并拿了一瓶酒,对修行者说:“你或者与我作不净行,或者杀了这只羊,或者喝酒,三者必选其一。”他想:“杀生和邪YIN的过失太大,饮酒可能没有大问题。”于是他喝下了那瓶酒,谁料饮酒后神智不清,他不仅杀了羊,且与女人做下了不净行,最终,这三样罪业都造下了。

  饮酒还能令人威力丧尽。佛陀时代,有位弟子非常了不起,可以用神通降伏恶龙,人们对他十分称赞。有一次他口渴了,误把白酒当水喝下,之后烂醉如泥,倒在路边,很多癞蛤蟆爬在他身上。佛陀和阿难正好路过,佛陀指着他对阿难说:“这就是酒的过患,现在他不要说降伏恶龙,就连癞蛤蟆也降伏不了。”

  过去在某地有一官员,经常贪于饮酒。一次,他喝得醉如烂泥,躺在道上呕吐狼籍。一群狗跑来吃呕吐物,逐渐逐渐开始舔他的嘴,他也反过来舔狗的舌头,迷迷糊糊地说:“嗯!这面片真好吃……”这样的表演,也许很多喝酒的人都会干的。

  我也见过一些领导,平时挺有威望,言行举止很有分寸,但喝了酒以后,就开始胡言乱语了:“我对你们佛教是如何如何支持……” 不该说的话也说出来了。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只好应付道:“我们隔一天再讲吧!”可见,喝酒的过失特别多。

  赌博等其他的过患,在此我不用广说了。总而言之,世间中损害名誉的法,大家最好远离。现在有些人聚在一起就谈论:“某某地方可以看到黄片,好长时间没有看了,要不要去一下?”“某某地方来了个明星,要不要去看热闹?”实际上这是非常愚痴的行为。当然,现在很多愚笨的人都迷醉其中,谁也没办法制止,但我们毕竟是学智慧、学慈悲的修行人,把慈悲和智慧全部放下,然后参与这种活动,实在是不应理!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应该控制自己,千万不能去不清净的场所,因为凡夫人的心很容易被外境引诱。现在有些大老板,就跟这里所讲的一样,白天要么赌博,要么抽烟喝酒,晚上就到妓院、夜总会里面鬼混。这种人生,有时候看来还不如山上的牦牛清净,牦牛整天就是吃草喝水,而这些富贵者或腐败分子的生活特别肮脏。修行人若要效仿他们,一切的一切都完了,所以大家应该谨慎!

  无义琐事耗时日,且造种种不善业,

  对此不知自惭愧,此等亦是无愧者。

  有些人在无有任何实义的吃吃喝喝中耗尽珍贵的时日,同时也造下了对来世不利的各种恶业,但他们还不知道惭愧,此等人也是无愧者。

  现在很多人经常吹嘘“我会吃活鱼”、“我会吃醉虾”、“我会吃猴脑”,到处炫耀自己的“功德”,从早到晚做的事情没有一点意义,对今生有利的知识或佛法的智慧与慈悲,没有丝毫兴趣。整天只知道去一些大餐厅,把可怜的众生装在肚子里,除此之外对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一窍不通,什么都是迷迷糊糊的,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我经常想:现在有些人的一顿饭,已经具足了在千百万劫中无法从地狱解脱的因。在我们藏地,如果有人杀了一头牦牛,一辈子都会念经忏悔,但现在不懂因果的人,尤其是沿海城市里的人,一碗一碗地吃无数生命,倘若没有忏悔,来世一定会堕入地狱。

  这一点不用问别人,我们有时候比假瑜伽士还厉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佛法研究二十多年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道理,应该比假瑜伽士说得准。就像一个生意人,他卖一种产品都二十年了,肯定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如果杀了那么多众生还不忏悔、重新做人,来世堕入恶趣这一点决定无疑。所以,空耗时日、无义造业的无愧者,自己应该好好反省,否则下场非常可怜!

  现见圣教正规时,既不生起喜乐心,

  亦无希求追随意,此等亦是无愧者。

  现量见到了圣者的教典或大德的正规,但既不生起欢喜心,也不产生追求心,这种人也属于无愧者。

  有善根、有智慧的人,如果见到殊胜的经典论典,就会觉得非常珍贵,希求心不断地引发。但现在世间人好多不是这样,他们见到非法的活动、非法的场面,就兴奋不已,而对真正的正理、圣者的论典却毫无兴趣。

  当然,现在是末法时代,这种现象也是正常,毕竟在佛陀时代都有这种情况。当时佛陀示现涅槃之际,迦叶尊者正带着五百比丘在各处云游,游至半路遇一尼犍子外道,手持佛陀入灭时的白莲花。迦叶尊者询问佛陀之事,外道答言:“世尊已涅槃七日。”迦叶尊者闻后非常悲伤,随行五百比丘有未离欲者,如圆木一样倒地痛哭。而六群比丘中的跋难陀说:“你们别难过了!佛在世时,天天教我们这个应做、那个不应做,种种约束使我们不得自由,而今世尊入灭,无人管束,我们可以自由了……”迦叶尊者闻后很不欢喜,待佛身荼毗后,集中僧众告之跋难陀途中所言,提出结集毗尼的建议,说:“佛在世时,以戒摄僧;佛灭度后,比丘不学不持教法,会如烟云一样转瞬即逝,并遭外道讥嫌。”经大众同意后,五百罗汉结集了三藏。

  佛陀在世时,尚有弟子对佛理不感兴趣,现在有这种现象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这种人的生活的确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大家应当学习好的论典、好的教规,如果实在没有兴趣,就要励力地忏悔、祈祷,这样自己的行为才会逐渐规范起来。

  总之取舍一切事,无有定准而行持,

  脱离世法二规矩,即谓愚笨无愧者。

  在此,麦彭仁波切对特别坏的人做了严厉批评。我们是不是无愧裸体者?希望也经常观察一下。总而言之,取舍任何一件事情,必须要有准则,然而现在世间中的无愧者,对所取所舍根本没有抉择能力。就像我家乡那边的有些人,每天都是无所事事,有了钱就生欢喜心,此外什么都不知道。作为一个人,应该对好的方面有一种向往和精进,对不好的方面,尽量地把它舍弃,如果实在舍弃不了,自己在心里好好忏悔,这是具有智慧人的做法。

  假如整天都是吃饭、睡觉,那跟牦牛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做有意义的事情,舍弃没有意义的事情,在生活上有一种定准。没有任何定准的人,觉得杀生偷盗也可以,布施持戒也可以,这样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因此,每个人首先要分清楚好事和坏事,对好事有希求心,对坏事尽量地遣除,有了这样一种心的力量,那做什么事情都可以。

  但现在大多数人并不是这样,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人每天怎么生活的,大家应该一目了然。因此麦彭仁波切在这里说,倘若一切取舍无有定准,脱离了世规和佛规的轨道,那就是世间上最可怜、最愚笨的人。

  若人具足惭愧心,能除颠倒散漫行。

  设使无惭无愧者,教言于彼有何用?

  前面总结了,人要有智慧、稳重、惭愧心,若没有这三个基础,好人是做不了的。昨天我们换届时选很多人,当时我提出几个人问大家的意见,有些稳重、具智慧、又有惭愧心的人,马上就被大家认可了。当然,这并不是故意用《二规教言论》中的道理来衡量,而是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如果这个人不稳重,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没办法承办;假如没有一点智慧,可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些人虽然有智慧,也很稳重,但在某些场合中一点惭愧心都没有,这也是非常麻烦,这种人即使头顶上有如意宝,大家也都不敢接近,害怕他在众人面前对自己做出什么事来。因此,前面这几个功德,大家不要留在字面上,应该先做一个好人,然后再谈修行,否则你连基本的人格都没有,怎么有资格当修行人呢?

  此颂是说,假设具足知惭有愧之心,颠倒散漫等不如法的行为自然会被遣除,不可能跟没有智慧的人闲聊乱逛。但一个人若没有惭愧心,再怎么珍贵的教言,对他来讲也没有用,就像牦牛面前放几百万人民币一样,可能还不如一口草好。

  殊胜的教言对无愧者,肯定是用也用不上,听也不愿意听,听到就开始打瞌睡,眼神也慢慢不对了。而一提到去喝酒抽烟、看电视、说乱七八糟的话,他就兴致勃勃、聪明伶俐,眼睛睁得大大的,兴奋得不得了。所以,对无惭愧者来讲,再珍贵的教言有什么用呢?

  复次心具惭愧者,终不远离世法二,

  殊胜善妙之规道,恒常行持不放逸。

  具有惭愧者,永远不会离开世法和佛法的轨道。他平时行为小心翼翼,不做让佛教丢脸的事情,也不做令世人厌弃的事情,所作所为如理如法,时时刻刻以不放逸而摄持。

  这一颂是承上启下,下面开始讲“不放逸”。

  四、不放逸

  何以名为不放逸?如人居于危崖上,

  如是自护自身心,恒时郑重谨慎者。

  什么叫做不放逸呢?比如一个人居住在非常险的悬崖上,稍不留意就会掉下去,如果掉下去了,自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会步步谨慎,三门不敢放松。(我小的时候,在特别陡的峭壁上放牦牛。遇到非常高的悬崖时,前进也不敢,后退也不敢,心里特别害怕,前后左右到处看,就是不敢往下看,往上看舒服一点。那个时候自己全神贯注,特别特别注意。)同样,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详细观察会不会令来世堕入恶趣、会不会染污自己的相续,时时以正知正念提醒自己,万万不能放纵三门。

  有智慧的人做什么都会小心谨慎,不像无愧者那样,做事一点都不考虑,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所谓的不放逸,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对心里的起心动念经常观察,对身体的所作所为也经常观察,这就是真正的不放逸者。

  孩童沉迷游戏乐,成年沉迷贪嗔境,

  老年迷惑身心衰,皆为放逸所迷住。

  世间中被放逸所迷惑的人非常多。比如在童年时,整天喜欢各种玩具,把它当作实有财产,不分昼夜一直耽著,为此不知哭过多少回。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可笑,因为玩具对今生来世并不重要,有没有它都可以,但由于当时的迷乱,自己却死死执著这些。

  人到了成年时,为了钱财和亲友,始终被贪嗔等烦恼所逼迫,遇到讨厌的敌人就恨之入骨,遇到可爱的朋友就恋恋不舍,为感情流了无数眼泪。现在很多人对空性一无所知,不明白外境如幻如梦,却偏偏执为实有,未达到目的就特别伤心,产生无边的贪嗔之心,没有一点自在和快乐。这完全是放逸所导致,如果像高僧大德那样,从小就接受爱心和悲心的教育,长大以后,就不会执著这些乱七八糟的外境,也不会有那么大的伤心。

  一旦步入老年,人对童年的游戏不执著,对成年的感情名声也不执著,最重视的,就是自己能活多少年,身体是不是很健康,走路会不会摔倒……,对身心的衰败非常重视。

  所以,世间的众生非常可怜,完全被放逸迷住而不自察,短暂的一生就这样度过了:年少时喜欢游戏,成年时迷恋感情,老年时执著身心,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一辈子根本没有做过。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没有正知正念,放逸自己的身心。

  贪等愚痴所惑众,沉溺恐怖轮回泥,

  若尚未止贪痴心,则成卑劣入恶道。

  被贪嗔痴烦恼所迷惑的众生,永远沉溺在极其恐怖的轮回泥坑中,若不依靠修行来对治相续中的纷飞妄念,将来必定成为非常卑劣的众生,终将堕入恶道。

  我们起贪嗔之念时,若不加以克制,生生世世都会受到极大影响。我以前也讲过顺治皇帝的一些公案[3],所以希望大家尽量制止自己的不良分别念。

  以前佛陀在世时,有户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相貌端正无比。他们出生将满两个月,有一次父母出去干活,回来时刚好听到两个婴儿在对话,一个自责道:“当时我出家修行,本来快要得道了,可惜那时我痴心妄想,还俗而堕落到现在。”另一个说:“我以前也是个很好的修行人,要成道的时候,因为遇到一点小挫折,没有转为道用而生起恶分别念,还俗导致现在的后果。”父母听后非常惊讶,怀疑这两个小孩是魔鬼的化现,准备堆起木柴把他们烧死。正在这时,佛陀以智慧照见此事,显示神变来到他们家,宣讲了这两个婴儿的前世:“在迦叶佛时,他们是两位出家人,志同道合,共同发愿生生世世在一起。但他们临当得道时,忽然动了邪思妄想,退道还俗堕落,不能得到解脱,从此沉沦于生死苦海中。”

  我们现在沉溺在轮回中的可怜众生,也是往昔的分别念没有转为道用,经常处于放逸状态而导致的。所以,有时候我非常担心:这里的有些法师、修行人,现在还是非常不错,在山里闻思修行也好,在其他道场弘法利生也好,都是数一数二的人才,但今后若遇到一些违缘,分别念无法当下转为道用,造恶业而堕入恶趣受苦,那该多么可惜啊!

  因此,每个人应该观察自己,就像《入行论》第五品所讲的那样,常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同时想一想古今中外的历史。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应像处于悬崖上一样小心翼翼,若能一直关注自己的身心,必定会对治烦恼的。

  当然,假如没有祈祷上师三宝,光是以分别念想要注意,也不一定有效果,有时候烦恼现前或魔障出来时,自己也是身不由己。但若一心一意祈祷上师三宝,上师三宝的力量不可思议,定可通过各种方便来转变你的分别念和身体的行为。因此,大家要时时祈祷上师三宝。

  拥有宝座伞幡等,然而放荡不羁者,

  刹那堕入险恶处,如遭魔王铁钩牵。

  虽然地位崇高、名声盖世、富可敌国,经常坐在宝座上,拥有宝伞经幡,生活在掌声与鲜花当中,但若行为放荡不羁,一刹那就会堕入特别可怕的险地。

  在世间中,有些人本来是国家领导、省委书记,有成千上万人的拥戴和尊重,可是后来贪污腐败,被人查出来之后,什么事情都暴露无遗,最终甚至被判死刑,刹那间从天堂掉到地狱。还有些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原本拥有傲人的名声和成群的眷属,但因为自己行为不如法,很快就变成特别可怜的人。

  以前我的家乡有个法师,当时他的声望可谓轰动一时,大家都以在他面前听佛法为荣,每次开法会时,人山人海、场面壮观。但后来他有些行为不如法,名声马上一落千丈。去年我在炉霍碰见他,问及他的生计时,他说:“我现在卖牛皮,每天能赚一些钱,反正生活能过得去。”以前他是至高无上的尊者,根本不用考虑生活能否过得去,现在变成这样,就像遭到魔王的绳索牵引一样,自己也是无力自主。

  因此,世间上的人在拥有名声地位时,各方面应该值得注意。而出世间的修行人,尤其是在座的出家人,更应珍惜眼前的时光。你们现在的生活非常非常快乐,有吃、有穿,有修行的机会,又有空闲的时间,此时若不加注意,短时间内就会变成非常可怜的人,那个时候即使你想恢复,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了。人在拥有快乐幸福时,通常都不发觉,一旦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因此,大家白天晚上要时时观察,看自己算不算一个修行人?

  妙龄少女僧人敌,贿赂国王法师敌,

  守护劣眷主人敌,此等怨敌毁诸众。

  一般来讲,妙龄少女是出家人的大敌,有些出家人在过路或住宿时,遇到一些美女,迅速就毁坏了自己的相续;接受贿赂是世间国王、寺院法师的大敌,能令其事业毁于一旦;护持恶劣的眷属是主人的大敌,以其行为和发心,最后牵连主人也会遭殃。这些怨敌,定将毁坏众人的相续。有些人经常护持一些性格不好、没有智慧的人,倘若长期如此,整个团体就会乱成一团,所有的眷属也会分崩离析。因此,作为有智慧的人,应观察自己的怨敌到底是谁?

  众生财富如闪电,身如浮泡无常性,

  我等陷于病魔中,甚多逆缘围困故,

  犹如风中之残烛,无有少许可依赖,

  何故不思当来事,依然放逸安心住?

  世间中的财产,如闪电般转瞬即逝,富人沦为乞丐的故事比比皆是。而四大和合的身体,就像水泡一样不稳固,年轻变成衰老、生病变成死亡都是轻而易举,一切皆为无常的本性。我等陷于病魔等违缘的围困中,活在世上的机会少之又少,犹如风中残烛,没有任何可依靠处,不管亲人朋友、财产身体,一切的一切如同梦幻中的生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思维一下自己的来世,依然放逸安心度日呢?

  如果没有行持善法,每天说些无聊的话,做些无有意义的事,心里也一直胡思乱想,这样有什么意义呢?短暂的人生在放逸中度过,没有为众生和自己做有利的事情,这是非常可耻的!

  昨天有个人给我打电话,说她对某人产生了执著,特别痛苦。我就毫不留情地呵斥她一顿:“你对自己如是执著,却从来没有为众生流过一滴眼泪,你们这些人这么丑恶、这么恶劣!”我故意这样说了以后,后来她也不哭了。有时候人与人互相说好话,好像没有什么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方面,谁都不想。大城市里有些人,整天想的、说的、做的都是为自己,根本没有想过众生。为自己也只是人生几十年,这跟蚂蚁没什么差别。夏天蚁穴里的蚂蚁,天天无意义地跑来跑去,有时候看到也会产生一种厌烦心。可是反过来说,我们人类做的事情也好不到哪去,对自己的来世不考虑,从不思维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天天在无义当中虚度宝贵的时光,这是多么可惜啊!

  有个法师说:“我们晚上睡觉时,应把手放在胸口上,闭目思维:我今天做了什么?明天以后要做什么?我为众生做过多少事情?没有这样想的话,不算一个修行人。”很多老修行人也经常会扪心自问:“我从小到现在做了什么?享受过什么样的人间快乐?财产受用有什么用呢?当我离开人间时,随身的就是善业和恶业,其他一丝一毫也带不走,为什么现在苦苦地为财富而奔波,为无意义的事情而操劳?”当然,没有智慧的人得过且过,每天都是浪费人生,不能与此相提并论!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1] 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说,赌博、看戏、懈怠懒惰、依附恶友、饮酒、夜间游逛他处,是损害名誉的六种法。

  [2]《念住经》中云:“制酒、饮酒、令他饮之人,多转生号叫地狱。”《宣说戒律经》中云:“饮酒者将堕入烧热地狱,堕于此地狱之众生长达数千年中受煎熬之苦。”《金刚顶续》中云:“酒乃诸祸根,是故当断除。”《不动威猛续》云:“智者莫饮酒,断绝世人谤。”《文殊根本续》云:“咒师饮酒若已醉,百劫之中不间断,住于号叫地狱处。”

  [3] 详见上师所著的《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其中解释“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一句。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供养就是放下,能把一切放下,心就清净了。我们想修清净平等,为什么得不到?心里头有牵挂,放不下!佛教菩萨要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普贤菩萨修供养,也是教我们统统放下。从哪里放起?从身外之物放起。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没有贪恋之心,没有取舍、没有得失,你就自在了。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