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三→106.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


2015/5/23    热度:300   

佛与众生。心体是一。而其所受用.天渊悬殊者.以其用心不同之所致也。佛则唯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度脱众生为怀.了无人我彼此之心。纵度尽一切众生.亦不见能度所度之相。故得福慧具足.为世间尊。众生则唯以自私自利为事.虽父母兄弟之亲.尚不能无彼此之相.况旁人世人乎哉。故其所感业报.或生贫穷下贱.或堕三途恶道。即令戒善禅定自修.得生人天乐处。但以无大悲心.不能直契菩提。以致福报一尽.仍复堕落.可不哀哉。是则唯欲利人者.正成就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药师如来本愿经者。乃我释迦世尊.愍念此界一切罪苦众生.为说药师如来.因中果上利生之事.实为究竟离苦得乐之无上妙法也。众生果能发慈悲喜舍之大菩提心.受持此经.此咒.及此佛名号。推其功效.尚可以豁破无明.圆成佛道。况其余种种果位.种种福乐乎哉。然在佛心.固欲以无上觉道.全体授与一切众生。而众生智有浅深.固不得不随其所乐.令彼所求各各如愿也。须知药师一经.及与佛号.并其神咒。即释迦药师.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凡至诚受持者.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也。故玉琳琇国师.常持此经.及此佛号.以是禅教律净之总持法门。故受持者.或生净琉璃世界.或生极乐世界。待至豁破凡情.圆成圣智.则直契寂光.东西俱泯。而复东西历然.随愿往生。则与弥陀药师.同归秘藏。是名诸佛甚深行处。圣聪大师.以心安和尚所书之本.刻板流通。欲令受持者发起正信.祈简明以告之。又此经系唐玄奘法师所译。其八菩萨.但举其目.未标其名。说咒一段.又复缺略。後之知识.欲令经义完全.故依七佛木愿经。添入说咒一段.共四百二十八字。依灌顶第十二经.添入八菩萨名。以三经原是一经故也。须知在昔贝叶.唯属钞写.或有遗亡.以致译文全缺互异。後人添入.深契佛心。故诸注者.咸皆宗之。恐以藏本对校.致生疑虑。故并书缘起.以庆完璧云。(说咒一段从说咒前复次曼殊室利起至所求愿满乃至菩提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学,学什么?见怪不怪,我们的心就清净了。不要被环境所动摇,不要被环境所染污,在环境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这就对了。看到善人好事也好,恶人坏事也好,都把它看平等了,这叫真正修行。佛是应众生而有,我们修行也是应众生而修,没有众生,我们到哪里去修?没地方修。有情的众生分为两大类:善人、恶人。一切境界也分两大类:顺境、逆境,就是好环境与坏环境。在这两类里面修什么?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的慈悲心,这就叫菩提心。菩提心不能离开众生、不能离开社会,离开众生与社会,菩提心到哪里去生?生不起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