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续编下→56.无量寿经颂序(民二十五年)


2015/5/23    热度:258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於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锢途教义相绳。古今多有深入经藏.彻悟自心.於此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力特别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义.则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比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也。溯此法之发起.实在於华严末会。善财遍参知识.至普贤菩萨所.蒙普贤威神加被.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为称赞如来胜妙功德.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以华藏海众.皆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已遍游尘刹佛国。其弥陀誓愿.极乐境缘.往生因果.一一悉知.故不须说。然华严会上.绝无凡夫二乘.及权位菩萨。故虽大弘此法.而凡小莫由禀承。乃於方等会上.普为一切人天凡圣.说无量寿经.发明弥陀往昔因行果德.极乐境缘种种胜妙.行人修证品位因果。此经乃说华严末後归宗之一着.说时虽在方等.教义实属华严。华严唯局法身大士.此经遍摄九界圣凡。即以华严论.尚属特别.况余时乎。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了生死者。佛以大慈.深恐众生不便受持.故又说阿弥陀经.庶可日常读诵。又说观无量寿佛经.令诸行人.西方依正庄严.常在心目之间。此三经.文有详略.理无二致。末法学人.如其智力充足.不妨圆修万行.迥向往生。否则固当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横超三界.直登九莲也。无量寿经.古疏甚多.近悉遗轶.所存无几。道传大师.读诵此经.深感佛恩.作颂赞扬。虽於佛心经义.未能彻底显示.和盘托出。然亦可以助发我辈无力断惑证真者之信愿.以壮其坚决往生之雄心.故令排印流通焉。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道源老法师讲过样的故事:在民国初年,他那个时候出家当小和尚。他们家乡有一个乞丐,而乞丐的儿子以后经商发财了,在地方上很有声望、很有地位。老子在外头要饭,所以亲戚朋友都骂他:“你不孝,你发这么大的财,你怎么可以叫你的爸爸在外头讨饭?”受社会大众的责备,他当然心里很难过,所以他就派了很多人到外面去找。也是一番苦心,终于把他的父亲找回来了。父亲找回来之后,他派了一些人伺候照顾,在家里好好供养。那里知道,他父亲在家里住了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样子,看到人家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偷跑了。他跑出去,又去要饭去了。人家就问他:“你儿子发大财,在家里接受供养,你为什么还要作要饭的?”他说:“你不懂,那个生活太苦了!处处有人伺候照顾,我过不习惯。我要饭,天天游山玩水,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只要肚子吃饱了,晚上随便找个破庙休息一下,天天游山玩水,我过的生活多自在!”乞丐菩萨!你才知道人生意义在哪里?他过那个生活,他觉得有意义,他快乐、他自在、他幸福。心里面无忧无愁,无牵无挂,不生烦恼。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利害得失,跟大自然合而为一,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