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30


2014/9/4    热度:389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30

 

  寅二、约有情辨(分二科) 卯一、标差别

  如是安立世界成已,于中五趣可得,谓那落迦、傍生、饿鬼、人、天;及四生可得,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复有六种依持;复有十种时分,谓:时、年、月、半月、日、夜、刹那、怛刹那、腊缚、目呼剌多。复有七摄受事;复有十种身资具;复有十种受欲者,此如中阿笈摩说。复有八数随行;复有八世法,谓:得、不得、若誉、若毁、称、讥、苦、乐。复有三品,谓:怨、亲、中。复有三种世事;复有三种语言;复有二十二种发愤;复有六十二种有情之类;又有八位;复有四种入胎;复有四种威仪;复有六种活命;复有六种守护;复有七种苦;复有七种慢;复有七种憍;复有四种言说;复有众多言说句。

  「复有十种身资具;复有十种受欲者,此如《中阿笈摩》说」,这一段昨天讲过了。「复有八种随行」,这下面有解释。「复有八世法」,就是世间有这八种事情。「谓得、不得、若誉、若毁、称、讥、苦、乐」,这八种法。「得」,就是得到财富了。「不得」,就是没有得到财富。「若誉、若毁」,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係,就是不当你面讚歎你,在背后讚歎你,叫做「誉」;在背后诽毁你、谤毁你,那叫做「毁」。「称、讥」,就是当面讚歎你,叫做「称」;当面指责你叫做「讥」。这个称扬、讚歎就是说:你在佛法裡面有很多的成就,有戒、定、慧的成就;这个「讥」呢?就是你在佛法裡没有这麽多的功德,都是罪过。「苦、乐」,前面是从表面上说,这两个字是在内心裡面说的。你内心裡面感觉到痛,感觉到愉快,所以叫做「苦、乐」,一共有这八样事。八风不动,这就是八风。

  「复有三品,谓怨、亲、中」,人与人之间的关係有这三样不同,或者是怨恨的,或者是亲爱的,或者也不恨、也不爱的,是中间性的。

  这个十种时间、十受欲、八世法、三品,这后面没有解释。「复有三种语言」,后面有解释。「有二十二种发愤」,也有解释。「复有六十二种有情之类」,也有解释。「又有八位,复有四种入胎,复有四种威仪」。「四种威仪」,后面没有解释,就是行、住、坐、卧,这样的叫做「四种威仪」。就是很尊贵的、很尊重的仪表,所以叫做「威仪」。

  「复有六种活命,复有六种守护,复有七种苦,复有七种慢,复有七种憍,复有四种言说,复有众多言说句」,这一共是二十四科。二十四科裡面有五科,下边没有解释,就剩了十九段。这十九段有解释,所以这下面「随应释」有十九科,第一科是「五趣」。

  卯二、随应释(分十九科) 辰一、五趣(分二科) 巳一、举那落迦

  云何那落迦趣?谓种果所摄那落迦诸蕴、及顺那落迦受业。

  「云何那落迦趣」?我们昨天解释过了。「谓种果所摄那落迦诸蕴」。

  这个「种」就是因,就是种子。就是能招感果报的功能,就是种子。在种子的时候是不容易认识的,等到种子发生作用了,就是得果报了,那个时候才明白是怎麽回事情。现在这裡是说地狱的因果,属于因、属于果的,属于地狱因果的「诸蕴」,就是它的色、受、想、行、识。怎麽叫做地狱呢?就是有它的因、有它的果;总而言之是指色、受、想、行、识。

  「及顺那落迦受业」,这上面,随顺招感那落迦果报的、所受的苦恼果报的业力。这个「业」和前面那个「种」,应该是一回事;但是特别地把它说出来,就有一点不同了,有点不同。这个「业」,就是有支种子;前边那个「种」,就是名言种子了。名言种子和有支种子,其实在来说,也不能严格的分开的。就是内心裡面造这种极恶的罪业的时候,内心的思惟分别,那就是名言种子。你做这件事表现出来那种行动,那就是它的罪业。其实不是很难把它分割开来的。

  巳二、例傍生等

  如那落迦趣如是,傍生、饿鬼、人、天,如其所应,尽当知。

  前边是有支种子和名言种子,当然也包括我、我所的种子──造了罪业,受了地狱的果报,那就叫做「那落迦趣」。「如那落迦趣如是」,是这样子。「傍生、饿鬼、人、天,如其所应,尽当知」,也完全可以明白了,也由它的名言种子和有支种子所得的果报。这是解释五趣。

  辰二、四生(分四科) 巳一、卵生(分二科) 午一、辨相

  云何卵生?谓诸有情破辊而出。

  这底下说「四生」,「四生」裡面先说「卵生」。卵生是什麽样子呢?「云何卵生」。「谓诸有情破辊而出」,就是它生命开始的时候有差别。这一类的众生是有卵的,在这裡边,然后从这壳裡面破开,它这生命就成就了,那麽这就叫做「卵生」。

  午二、举类

  彼复云何?如鹅、雁、孔雀、鹦鹉、舍利鸟等。

  「彼复云何」?彼又是那一类众生是这样子呢?「如鹅」也是卵生;「雁、孔雀、鹦鹉、舍利鸟」,那些都是属于「卵生」。

  巳二、胎生(分二科) 午一、辨相

  云何胎生?谓诸有情胎所缠裹,剖胎而出。

  云何叫做胎生呢?「谓诸有情胎所缠裹」,在胎裡面缠裹着。「剖胎而出」,就是解开这个胎衣而出。

  午二、举类

  彼复云何?如象、马、牛、驴等。

  这些都是「胎生」。

  巳三、湿生(分二科) 午一、辨相

  云何湿生?谓诸有情随因一种湿气而生。

  「云何湿生」呢?「谓诸有情随因一种湿气而生」出来的。

  午二、举类

  彼复云何?如虫、蝎、飞蛾等。

  这都是「湿生」。

  巳四、化生(分二科) 午一、辨相

  云何化生?谓诸有情业增上故,具足六处而生,或复不具。

  这是说:有情裡面,他得果报的业力力量非常大,不需要那麽多的助缘,他就能够「具足六处而生」,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六处,就完全具足的无而忽有,就出现了。「或复不具」,或者是不具足六处,这个不具足六处,那就指无色界天的人。欲界天、色界天,化生都是六处具足的。无色界天的人,他没有眼、耳、鼻、舌、身,没有这个;只有受、想、行、识,所以他是不具足。按我们欲界天、色界天的人对比来说,他是不具足六根的;但是,他若是神通变化,那他还是可以像一个人似的,也能变现出来的。

  午二、举类

  彼复云何?如天、那落迦全,及人、鬼、傍生一分。

  「彼复云何?如天」,像天上的人,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也都是化生。「那落迦」,这地狱也都是化生。「全」,是全部都是化生的,不是一部份。「及人、鬼、傍生一分」,人间的众生,「鬼、傍生」世间的众生,一部份是化生,不是全部的。有的是化生、有的不是。若约人来说,就劫初的时候人都是化生;但是以后就是变成胎生了。

  「鬼、傍生」裡边,到现在也还是,也是有一部份是化生,一部份不是。这个龙也有是化生、金翅鸟也有化生的,各式各样的情形。鬼也有化生的;但是不全是。

  辰三、六种依持(分二科) 巳一、徵

  云何六种依持?

  四生解释完了;现在第三段,解释「六种依持」。怎麽叫做「六种依持」呢?

  巳二、释(分六科) 午一、建立依持(分二科) 未一、出体

  一、建立依持:谓最下风轮、及水轮、地轮。

  这是举体,这是「建立依持」。这个世界的最下边就是有风轮;这个风轮之上还有水轮,有大水。水上面有大地;或者这个地轮就包括金轮在裡面。为什麽它名之为「建立依持」呢?

  未二、释名

  令诸有情不坠下故起,是名依持。

  「令诸有情不坠下故起」,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居住的众生,他可以不坠落到下面去,就是被这个风轮、水轮、地轮摄持住了,所以他就不坠下,因此而有风轮、水轮、地轮的建立。它是这个世界的众生的依止处,它有力量能摄持住,使令你不坠下,「是名依止」。这个「依」,是居住、是所住的地方、所依止的地方。它为什麽众生可以在上面依止?它有这种摄持的力量。其实,也还是众生的业力。

  午二、藏覆依持(分二科) 未一、略

  二、藏覆依持:谓屋宇等,为诸有情离流漏等所损故起,是名依持。

  第一个是「建立依持」;现在第二个是「藏覆依持」。这个「藏覆依持」是什麽呢?「谓屋宇等」,营造的房子,这个屋宇。「宇」,也是房子。「为诸有情离流漏等所损」,为什麽要有房子这一类的东西呢?「为诸有情」,为了这些诸有情的众生可以在裡面居住。居住的情形就会「离」──远离了「流」和「漏」的损害。

  这个「流」,是动,就是如果你没有一个居处,当然这个人就是等于没有房子,那麽就是一个大地了,没有一定的住所,那麽就是各处流动了。所以有了房子,就是在那裡安居下来了,所以就没有「流」的过失。

  这个「漏」就是:你有什麽财物可以藏在裡边就不会失掉、不容易失掉,所以叫做离漏,离开了、远离漏的这个损害。这是能够藏在裡面,它能够覆盖、能够保护你的安全,所以就有屋宇的依持,「是名依持」。

  未二、广

  彼屋宇等略有三种:或由造作、或不由造作、或宫殿化起。

  这个屋宇有三种的不同,或者是你自己设计造作的、你自己建筑的。「或不由造作」,不是造作的,那麽原来就有的,那麽这也是一种情形。「或宫殿化起」,或者是你居住的那个更好的地方,是凭你的福业就自然的现出来了,不需要自己造。那麽其他的或者在山洞裡面,那可能也不是造的,也是自然有的。

  午三、丰稔依持

  三、丰稔依持,为诸有情段食故起,是名依持。

  「丰稔依持」,就是有丰富的粮食。这五穀也是人所必需的一种生命存在的条件了。这「丰稔依持」是什麽呢?「为诸有情段食故起」,我们欲界的众生还是有饮食,这个一段一段的吞食这种食品;那这也是必需的,所以有这个丰稔的依持。「是名依持」。

  午四、安隐依持

  四、安隐依持:为诸有情离刀杖等所害故起,是名依持。

  「安稳依持:为诸有情离刀杖等所害故起」,这个「安稳依持」是什麽呢?这个也就是保护安全的。「为诸有情」要远离这个刀杖的伤害,这件事固然自己要想办法保护自己的安全,如果从大多数来说,应该是有政府了,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慢慢的才会演变成有这种事情,有保护老百姓的安全,就叫「安稳依持」。「是名依持」。

  午五、日月依持

  五、日月依持:为诸有情见色故起,是名依持。

  「五、日月依持」,太阳和月亮,这也是众生生存的依持。「为诸有情见色故起」,没有明、没有光明,就不能见色了;为了见色,所以要有日月的依持。「是名依持」。

  午六、食依持

  六、食依持,谓四食:一段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为诸有情任持身故起,是名依持。

  「六、食依持」,饮食的依持。「谓四食」,四种饮食能够滋养生命体裡面的四大种,因为四大种本身有生减变化、消耗,你一定要补充它。补充它,有四种。

  第一个就是「段食」,就是香、味、触;本来色、香、味、触,这个色不说了,只是香、味、触。它经过了消化,就能够滋养这个身体。

  二是「触食」,就是六识依止六根接触六境,这个接触的时候能摄取到喜乐,内心裡面能感觉到欢喜、快乐,这也是一种营养,叫做「触食」。这个我们也是讲过了,人不但是有饭吃就可以维持生命,也还要心情快乐,这个人才能活下去,所以「段食」之外,还要有「触食」。

  三、「意思食」。第三个,是「意思食」,我们也讲过,就是他的内心、他的思想,他有希望。譬如说我们佛教徒:我从经论上从佛菩萨的法语,我知道还有圣人,可以得无生法忍,我自己感觉到有希望,那你就能继续不断的走这条路,那他就能生存。从这上面说这个意思,「段食、触食」,不是只是说有了财富就可以的,人还是要有自由,思想要快乐,所以一定要有个「触食」,只是有饭吃还是不够的。这佛菩萨大智慧,看得很全面,看到这个问题。所以说,不给人家自由,不合乎生存之道,当然不合道理也是不行,当然还要有法。三是「意思食」,这就表示人都有欲望,他欢喜做医生、他欢喜做工程师、他欢喜出家当和尚,各有各的希望,你也要给他希望的自由,这也是一种。他所希望的事情被断绝了,他的生存就会因难,也是个问题。

  第四个是「识食」,这是阿赖耶识。若前边有段食、有触食、有意思食,还要有阿赖耶识的支持。没有它,你还是不能生存的。

  有四种饮食,「为诸有情任持身故起」,因为,这一切的有情要能摄持他的生命安乐的生存,一定要具足四种食;不具足就有问题。「是名依持」。

  辰四、七摄受事(分二科) 巳一、徵

  云何七种摄受事?

  这第四科,「七种摄受事」。这个摄受,在这裡边说出来七种、说出来七种意思。

  巳二、列

  一、自父母事。二、妻子事。三、奴婢僕使事。四、朋友官僚兄弟眷属事。五、田宅邸肆事。六、福业事及方便作业事。七、库藏事。

  第一种是「自父母事」,你自家的父母。自家的父母能摄受你,你也摄受父母。这个摄受,依我看是有三个意思,有三个含意。第一个意思是爱的意思,父母爱儿女就叫做摄受;儿女爱父母也是摄爱,是亲爱的意思,有这个意思。第二个、有积聚的意思:积聚财富、积聚智慧、积聚资粮、积聚知识。譬如说是我天天静坐,就是你要摄受禅定,摄受奢摩他、毗铃舍那的定、慧,天天用功修行,使令这个戒、定、慧增长叫做摄受,那就是积聚的意思;逐渐地增长,逐渐经过你如法的努力,逐渐的使令它成就,也叫做摄受,这个摄受有这个意思,我看是有这个意思。第三个意思,有个维持的意思,使令它已经成就的情况之下继续的维持,也有个摄受的意思。现在「自父母事」,最明显就是爱,父母爱儿女、儿女爱父母,这个意思。

  「妻子事」,也是爱的意思,当然由爱而会有一些种种互相照顾的事情。

  「三、奴婢僕使事」,这就是帮助你做种种事情的人,这和爱也有关係,和积聚也有关係,和维持也有关係。

  第四个,是「朋友」,父母、妻子、奴婢僕使之外,还要有朋友。朋友当然也是要有点缘的,没有缘这朋友也做不来;当然这也是一种智慧,人与人能做朋友,这也是一种智慧的。

  「官僚」,「僚」,就是官;或者是大家一同做官,这叫做「僚」。

  还有「兄弟」、姊妹,这都是属于「眷属」的事情。那麽这就是更複杂的关係了,除了「父母、妻子、奴婢僕使」之外,在社会上生活有更多更複杂的事情,你也要摄受的,也是要摄受。当然生活愈简单,那麽这些事情就愈少;人的欲望愈大了,这关係就是愈多。

  「五、田宅邸肆事」,这就是财富了。当然你要有个地方住,就是要有「田」、有田地。「宅」,是住的地方。「邸」,也是房子、住的地方;或者是你有房子而又能出租,或者是那叫做「邸」。这个「肆」,应该是店,做生意的这些房子、这些地方。那麽这裡面就是有生财之道在裡边、这些事情。

  「福业事」,就在你正当的职业之外,你又能去做一些福业的事情,那麽就是要有爱心、要有慈悲心、有公益心,为大众谋一点福利,有公益的事情,做一些利益大众的事情,那就是「福业事」。当然,若说是出世间在宗教裡面,或者是了生死、得涅槃的事情也可以包括在裡头。「及方便作业事」,那就是或者是你求财富,也要有一些前方便的事情;或者福业事,也要有些前方便的事情。

  「七、库藏事」,这个「库藏」是什麽呢?就是你若求得了财富,财富若是多了的时候,财富贮藏的地方还是一件事。现在这个社会上,有人的智慧会有些银行的这些事情。古代怎麽样呢?它也有它的办法,也会有个办法的,那就叫做库藏的事情。

  辰五、十种资具(分二科) 巳一、徵

  云何十种身资具?

  这是第五段「十种身资具」,这还是要生存,其实人类有种种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生存、维持生存;身体生存的条件就是「资具」。

  巳二、列

  一、食。二、饮。三、乘。四、衣。五、庄严具。六、歌笑舞乐。七、香鬘涂末。八、什物之具。九、照明。十、男女受行。

  第一个,就是「食」。第二个,就是「饮」,饮,应该指流质的说;食就是其他的一部份。第三,是「乘」,就是车。第四,是「衣」。第五,是「庄严具」,有了衣服、有了车、有了饮食之外,还要有「庄严具」,为了美还要有庄严具。六、是「歌笑舞乐」,还有这种事,要知道歌笑的事,还要舞。乐,是音乐的乐,音乐的事情。七、是「香鬘涂末」,香,各式各样的香。鬘,就是各式各样的花把它结成鬘。「涂末」,这个香裡边有可以涂的一种香。「末」,是粉末。这个「涂」也可以或者说是脂一类的香、香水也可以涂,当然也可以洒,各式各样的。

  八、「什物之具」,就是前边的七种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种资具,生存所需的一些东西,很多很多杂的东西。这个「什」,就是各式各样的意思,不是七、八、九、十,那个十,不当那个意思讲。九、是「照明」,照明也是生命所需的资具。第十、是「男女受行」。

  辰六、八数随行(分三科) 巳一、徵

  云何八数随行?

  这是第六科,「八数随行」。这个「八数随行」怎麽讲呢?

  巳二、标

  谓诸世间数数随所行事。

  有八种事情,这八种事情是「数数随所行事」,不是一次就过去、就没有事,不是的;要数数的这样做,常常的要随你、随时需要就要做这种事,有八样。所以叫做「八数随行」。这个「数」不应该念ㄕㄨˋ,应该念ㄕㄨㄛˋ,数数的随行,随时就要做的事情。

  巳三、列

  一、蔽覆事。二、莹饰身事。三、威仪易夺事。四、饮食事。五、睡眠事。六、交会事。七、属彼勤劬事。八、属彼言说事。

  一、是「蔽覆事」,二、「是莹饰身事」。看这样的意思,这个「蔽覆事」是什麽?就是穿的衣服,衣服能遮蔽身体叫「蔽覆事」,应该是这样解释。

  第二是「莹饰身事」。这个「莹」应该是沐浴的意思,常常要沐浴。而《清淨道论》上特别提到,在阿兰若处住的修行人,也提到:常常要沐浴。你的衣服,你的床铺的东西都常常要洗的,它那说得很详细,说得很微细的。这个「饰」,当然也是装饰,各式各样的装饰,这些事情。

  三、是「威仪易夺事」,就是行、住、坐、卧,你要知道变易、变化。这个「易夺」就是变化的意思。你坐久了一定要动一动,要走一走;行、住、坐、卧要变易,这时候应该卧、这时候应该坐、应该是行、应该是立,你不能就是一个威仪,一个威仪这个身体不合适,这个身体是不合适的。这个没有禅定的人……。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人,没有这个问题;欲界裡面的众生都有这个问题,你一定这四种威仪要变化,不然的话你受不了。

  第四,是饮食的事情。饮食的事情,按现在来说,的确是有问题。人自己的知识不够,自己会吃毒,所吃的东西裡面有毒自己不知道,这是一个事情。有营养、没有营养的问题。

  第五,是睡眠的事情,这也是一个事情,也是要有这种知识。(第六,是「交会事」。)若是从修行人的经验上看,大阿罗汉──有神通的阿罗汉他也是要睡觉;假设你是人间的人,不是色界天上的人,色界天上的人是不睡觉的。欲界天和人、阿修罗,乃至鬼、畜生都有睡觉;不过,地狱裡面受苦太厉害的,那是没有时间睡觉了。睡觉这件事,从修行人的境界上看,我刚才说是有神通的阿罗汉,在生理上他还是要睡觉的。就是从这《遗教经论》上说,只要你吃饭,你就是要睡觉。说是完全不睡觉,在生理上是不合适的。可是有神通的圣人,他如果特别不要睡觉也可以,那就是要用其他的功德来代替,那就是要入定才可以。所以没有定的人,不睡觉是不可以的;但是也不需要睡太多。好像头多少年,有人说一天要睡十二个钟头觉,这是太多了,睡太多。睡眠事。

  「六、交会事」,「交会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来往、集会的事情。

  第七、「属彼勤劬事」,就是或者属于这个交会──人与人之间的来往,这裡边有很多事。第一个是「勤劬事」,就是要用身体要去做的一种辛苦的事情。

  八、「属彼言说事」,属于交会,还要有语言,需要发表什麽样的议论,彼此间要协商什麽事情。这一共是「八数随行」。

  辰七、三种世事(分二科) 巳一、徵

  云何三种世事?

  「三种世事」,三种世间的事。那三种呢?

  巳二、列

  一、语言谈论,更相庆慰事。二、嫁娶宾主更相饮噉事。三、于起作种种事中,更相营助事。

  「一、语言谈论、更相庆慰」的「事」情,人与人之间一定是要说话的。说话;但是现在说什麽话呢?是庆慰的事情,那个人有什麽吉祥的事情,你去祝贺他,有这种事情。这也是人之常情,庆慰事。二、是「嫁娶宾主,更相饮噉」的「事」情。嫁娶的时候,有宾也有主,互相的要吃饭,我请你吃饭、你请我吃饭,这些事情,这又是一件事。「三、于起作种种事中,更相营助事」,第三,对于彼此间都要做种种事,做种种事的时候,要互相帮助:我帮助你、或者是你帮助我,这些事情。这是世间有这三种事,这当然都是人情,人情是这样的。

  而菩萨呢?佛法中说的菩萨,的确是──尤其是最后一种,「于起作种种事中,更相营助事」,帮助一切众生,作种种合道理的事情,因此而能结到缘,因为结缘了,就可以受教化了;不结缘的时候是不行的。那麽这是世间上事有这三种。

  辰八、三种语言(分三科) 巳一、徵

  云何三种语言?

  语言也分三种。那三种呢?

  巳二、列

  谓有法语言、无法语言、及馀语言。

  「谓有法语言、无法语言、及馀语言」,这三种。这三种就是站在佛法的立场而分类的。前边那「三种世事」也是通于佛法;但是又不是决定的。

  怎麽叫做「有法语言」呢?

  巳三、释(分三科) 午一、有法语言

  有法语言者:谓宣说厌捨,离诸缠盖,趣可爱乐等,广说如经。

  「有法语言者,谓宣说厌捨,离诸缠盖,趣可爱乐等,广说如经」,这叫做「有法语言」。这个「法」在这裡的意思,应该是指真理叫做「法」,就是这种语言裡面是有道理的。当然,社会上一般的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他说话当然也是可以有道理;但是,现在这是指佛法的道理说的。「谓宣说厌捨,离诸缠盖」,这样的语言。就是「宣说」──就是表达出来这件事的真义的语言,你说出这种语言来。是什麽呢?是「厌捨」,就是对于世间上都是苦的事情,世间上都是苦、都是假的、都是令人苦恼的事情,你应该要厌离、要弃捨;你不应该一直地这样相续下去,那是没有什麽意义的。就像昨天说到那十种受欲,众生就是这样子:去积聚财富,就这样享受了,或者供养父母、不供养父母,或者怎麽的。如果你没有依佛法,不是为成道业而受此食,那就是这样流转生死,那就是无尽期的苦恼下去了。如果你若能够感觉到人生是苦,六道轮迴就是苦,这个佛法裡面说四谛:苦、集、灭、道四谛;世间上就是两件事:一个苦,一个集。所有的受,我们说是有苦受、有乐受、有不苦不乐受,但是深一层的说,就是苦:人间是苦,地狱、三恶道是苦,天上也是苦。所以,如果你不觉悟,就是一直的苦下去。所以应该要厌捨,要弃捨这种事情。

  我说一句閒话,以前我和达成法师在一起住,都是达成法师做饭、做菜。他把这个油烧得很热、很热的。我原来也不懂,我看见报纸上说,油烧得太热了就有毒了,所以不要烧得太热。我就和达成法师这麽说,达成法师说:「几千年以来,一直都是这样做,不能改。」是这样意思。所以,我们从久远以来就是这样子生活下去──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就是这样惑业苦流转。而这种苦恼的事情,我们自己不知道;虽然是受苦,但是不明白,所以需要有人讲。所以「谓宣说厌捨」,要宣说:这是苦啊!不是快乐呀!要弃捨!就是这样意思,这就是叫做「法语」,叫做「法语言」。

  「离诸缠盖」,「缠」,就是烦恼,就是各式各样的烦恼。所有的烦恼都叫做「缠」,就像一个大毒蛇把人缠住了似的。很多的烦恼,就是很多的毒蛇,把人缠住了。要离诸缠,要弃捨一切烦恼。我们通常说烦恼,说人有了瞋心叫烦恼;有了爱不知道这是烦恼。但是在佛法来说,爱也是烦恼、瞋也是烦恼,疑惑心、高慢心、各式各样的这些分别心,都是烦恼。要离,要远离这一切的烦恼。

  这个「盖」,我们通常说有五盖。就是贪欲盖、瞋恚盖、掉悔盖、疑盖、睡眠还是盖,一共有五盖,要远离这些盖。远离这些盖,是怎麽样才能远离呢?你要知道它是有过患的,那个贪欲、瞋恚是有过患,你就会有厌离心。你若知道远离了盖以后是有功德的,你就欢喜离盖了,远离一切烦恼。人若是常常──这当然也是一种智慧,知道有了烦恼是苦,就要不要起烦恼,就会远离烦恼。常常有烦恼,受到烦恼的伤害,而还不知道弃捨烦恼,就是我们凡夫是这样子啊!常常起烦恼,受烦恼的苦恼;但是还不知道弃捨,这真是个问题!

  现在说要有人告诉我们,「宣说厌捨」,宣说「离诸缠盖」的功德,不离缠盖的过患,有人这这麽讲,要有人说这种话,那麽就叫做「法语言」。

  「趣可爱乐等」,「趣」,就是向前进,向前进一步。我们从久远以来,就困在这些苦恼的境界裡面不能出来。现在佛菩萨的法语告诉我们:涅槃是乐。第一步,从世间上的情况说:欲是苦;离欲到色界天是乐,就是得禅定是乐。但是禅定还没能断除我、我所,还是有无明烦恼。能解脱一切我、我所,得到涅槃了,那才是乐。佛菩萨对我们说这样的话。那麽我们能够有了信心,我们「趣可爱乐等」,就向那个可爱乐的涅槃那裡进、向前进趣,「趣可爱乐等」。

  经论上说:释迦牟尼佛有一天出去,带着阿难尊者出去,出去走的时候,遇见一个年纪老的女人,看上去也是很贫苦,看见佛就要抱,抱佛。阿难尊者就阻止他,不准她抱。佛说:你不要推她,叫她抱。这是为什麽呢?佛说:过去生五百世给我做过母亲,所以今天见面了若不抱不可以,不抱就会吐血而死。说:为什麽她这麽贫苦呢?是因为我常常要出家,她就是障碍我,不准我出家。所以这还是苦。

  所以,这上面「趣可爱乐」,就是劝人修学圣道,要从这个境界解脱出去。但是不明白佛法的人就是障碍:「不可以出家!」

  我在很多年前,在律上看见有四句话,这四句话是什麽意思呢?就是佛若到一个地方去的时候,那个地方预先知道,知道瞿昙要来了,有的人就对大众说,说是:「瞿昙要来了,你要把你的丈夫保护住,把你的儿女保护住。瞿昙来了,你不保护,他就带跑了,就出家了。」这个事情,佛在世就有这种事情,不要说现在,就有这种事。到了那个地方,当然佛就是在树林裡面、或者那个有寺院、有相信佛法的大居士,就是安排一个地方住下来。住下来,这个比丘出去乞食,乞食的时候就得到消息了,就是都是害怕他的儿女,他的什麽什麽的,就是怕他出家,就是这些事情,就对这些比丘说;比丘回来就报告佛。报告佛,佛说:「你若再听见这个人说这种话,你对他答覆他。」怎麽答覆?有四句话。我看完了感觉很有意思;有意思是有意思,这四句话不会讲,不是太明白。不太明白;但是,心裡常常想:要再去查,再去查,再去查就查不到。可是有一天我下了决心,非找到不可!就是一页一页翻,就是最后找到了。找到了,我现在能解释这四句话。

  这四句话,是第一句:『如来有大力』,『如来有大力……』,现在记不清楚了。但是义我能记住,义说是:佛有大智慧力量,能引导你到安乐的地方去,你的儿、你的女、你的先生、或者是你的父亲,若是出了家的时候,接受佛的教导,能引导他到一个高尚安乐的地方去,你怕什麽呢?你害怕什麽呢?这不是一个好的事情吗?为什麽怕呢?为什麽要藏起来,不要见到佛呢?这样意思。

  所以,人也应该──就算是不信佛,当然,不信佛、没有接触佛教那也很难。要想一想:我的儿、我的女,在家就是一般的这样子:学校读书,到社会上做事;或者是成功,或者失败,失败又成功,或者……然后就是老、病、死。就这样子嘛!那麽如果是出家,在佛法裡面去学习佛法、修行,他将来的前途是怎能麽样?你要想一想,是不是比在家好?是不如在家?你想一想,然后你可以决定这一件事:是赞成他出家?是反对他出家?如果没有接触佛教,也不大明白,就是捨不得。

  他记住了,我与他讲过。对!『如来有大力,以法而将去,以法将去者,汝等何忧怖!』就是这样意思。

  不过,我有一回问一个女居士。我说是,譬如说出家,我这话是说了一些……,这话也有意思。譬如说是:你的儿、你的女出家了,离开了你,你心裡面有点痛苦,你就反对:「不可以去出家!」假设是你的女,她读完书,年纪到了,要嫁出去。嫁出去,也可能你在美国,她到台湾做事,嫁到台湾去了,或者嫁到菲律宾去了,也是要离开你,你也反对吗?她说是:「不能反对;但是,心裡面也不舒服、心裡面也不欢喜,但是不能反对。」唉呀!我一想:原来道理就是这麽回事,就是对儿女的爱,总是在旁边,我天天看见,心裡欢喜;离开了,心裡面痛!原来这个反对主要是在这裡,就是这麽回事。

  所以「如来有大力」,有大智慧力。「以法而将去」,他带你的儿女,是用什麽力量、用什麽方法带他去呢?是以真理,法是真理。「以法而将去」,用真理带他去,就说带他到真理那裡去。「以法将去者,汝等何忧怖」,若是带他到真理那裡去,这是最高尚的事情了、最安乐的事情了,你害怕什麽呢?你顾虑什麽呢?佛告诉诸比丘,用这四句话来回答他这个事情。

  所以这裡面「趣可爱乐等」,世间上事情都是不可爱乐的,只有佛法说的真理:戒、定、慧、八正道,乃至大般涅槃──这是可爱乐的地方,若到那裡去,是「趣可爱乐」,要到那裡去。那麽这叫做「法语」,这是法的语言。「广说如经」,这经裡面说太多了。

  午二、无法语言

  无法语言者:谓染污心说饮食等。

  这是第二个语言,没有真理的语言。没有真理的语言,是什麽语言呢?「谓染污心说饮食等」,用染污心,就是用贪、瞋、痴──增长贪、瞋、痴的一种心情,去说饮食是有营养的,说这些话。在下边,这个《瑜伽师地论》下边还有很多,说些国家的事情,说军论、政治、经济,还有说男论、女论、贼论、王论,各式各样的事情,这些话。这些事情用佛法的道理来讲,当然这是都是戏论。人自己感觉到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非要学习研究不可的事情;但是按佛法来说,这都是苦恼事情,是不值得学习。所以这叫做「无法语言」,没有真理的语言,没有道理。这是第二种。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在这个世间,有些人的生活很幸福,有些人生活过得很苦,命从哪里来的?命是自己造的。如果你造善业,你的命就好,你就很幸福;如果造恶业,你的命就很苦。“吉凶祸福,是自己修来的”,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教我们要自度度他。怎么个度法?断恶修善,念念帮助一切众生,念念帮助这个社会。你存的是善心,造的是善业,你将来的果报不可思议!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