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21
2014/9/4   热度:354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21 申五、妄见闻(分二科) 酉一、薄福者 若薄福者,当生下贱家。彼于死时及入胎时,便闻种种纷乱之声;及自妄见入于丛林、竹、苇、芦、荻等中。 现在的文是说「别广胎生」,各别的详细的说胎生的情况,这一科裡面先说中有,中有裡面先说这个入胎的因缘,这一科讲完了。第二科「入相状」,入胎的情况,这一科裡面分成五科。第一科是「起趣欲」。第二科「起颠倒」。第三科「起贪爱」。第四科「被拘碍」。这四科也都讲完了。现在是第五科「妄闻见」,就是入胎的这个人,他虚妄的有所闻、有所见,这一段。这裡面分两段,第一段就是「薄福者」,就是少福的人,福德少的人。「若薄福者」,就是入胎那位补特伽罗这个众生,假设他是少福德的人。他是「当生下贱家」,他不能生到富贵家裡面,他要生到那个贫苦的人家裡头。 「彼于死时及入胎时」,那麽他在死亡的时候,乃至到「入胎」的时候,在这一段时期内,「便闻种种纷乱之声」,他就会听到很多的杂乱的声音,不可爱的声音。「及自妄见入于丛林」,「及」他自己虚妄的看见,就是错误的看见,他「入」在「丛林」裡面,很多的草或者很多的树在那裡面;或者是「竹、苇」裡面,或者是「芦、荻等中」,他不知道是入胎,他不知道,他就感觉到到这些地方去了。 酉二、多福者 若多福者,当生尊贵家。彼于尔时,便自闻有寂静、美妙可意音声;及自妄见昇宫殿等,可意相现。 「若多福者」,这是第二段「多福德」的人。「当生尊贵家。彼于尔时,便自闻有寂静、美妙可意」的「音声」,他听见了这样的音声。「及自妄见昇宫殿等,可意相现」,前面是听声音;这底下看见的境界,他自己错误的、虚妄的看见了,他「昇」,就是这个「宫殿」是很高的地方,那麽他「昇」到「宫殿」裡面去,在「宫殿」裡面,他不知道是入胎,他认为是到「宫殿」裡面去了。这个「宫殿」裡面的境界是很「可意」的,令人很满意的境界,有这样的「相」貌显「现」出来。 这是一个两种大概的说,这麽两种的有情,都是虚妄见。但是这个有福德的人的虚妄见,是满意的;这个无福德的人的妄见,就是很一般性的,在「丛林」裡面「竹、苇、芦、荻等中」,这是有这样的差别。不知道是入胎,他不知道这回事。 巳二、异熟摄(分二科) 午一、约自体辨(分四科) 未一、入胎位(分二科) 申一、总标 尔时父母贪爱俱极,最后决定,各出一滴浓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为一段;犹如熟乳凝结之时。当于此处,一切种子异熟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和合依託。 「尔时父母贪爱俱极,最后决定,各出一滴浓厚精血」,这底下是「异熟摄」。前面是「中有摄」,是属于「中有」的这个阶段的。可是「妄闻见」这裡面,也就接触到这个「异熟」了。「异熟」,就是果报,就是中有灭了,中有死掉了,这个生有开始了,就是果报的,果报的境界了,所以叫做「异熟摄」。这一科裡面是分两段。第一段「约自体辨」,约他本身的情况来说明。第二段是「他缘辨」,这个众生和别的众生彼此间的关係。现在第一段「约自体辨」分四科。第一科是「入胎位」,「入胎」,他这个时候已经「入胎」了,这个时候的境界。先「总标」而后「别释」。 「尔时父母」,这个时候这个中阴身要入胎的时候,「父」亲、「母」亲「贪爱俱极,最后决定,各出一滴浓厚」的「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为一段」,这个「二滴和合」的情形,「犹如熟乳」及「凝结之时」的相状。「当于此处,一切种子异熟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和合依託」:这个「熟乳凝结」的这一段,「阿赖耶识」就是寄託在这裡,这就是入胎了。这个「阿赖耶识」在这裡有三个相貌:第一个是「一切种子」的相貌,「阿赖耶识」裡面有「一切种子」,储藏了「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是「异熟所摄」,这个时候是属于果报的。「一切种子」是因;「异熟所摄」就是果,果报。这个「阿赖耶识」是通于因、果的,「一切种子」阿赖耶识,「异熟所摄」阿赖耶识。这「执受所依」,就是这个「阿赖耶识」这个「识」,和这个「熟乳凝结」的这一段的物质,和合起来叫做「执」。因为「执」,所以也就有「受」,也就有感觉,就是有情了,那麽这叫做「执受所依」。 这个「所依」,就是那个「熟乳凝结」的那一段,是生命的所依体。他要「阿赖耶识执受」才可以,不「执受」就是不能受孕的,意思是这样子,这一句话主要就是说「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和合依託」,「阿赖耶识」同那个「熟乳凝结」的一段和合,和合了,就是「依」他为「依託」之处,「阿赖耶识」以「凝结」的「熟乳」为所依止处,就寄託在那裡。但是反过来说「熟乳凝结」,也以「阿赖耶识」为依託,也互相依託的,这样意思。所以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段是「总标」,「总标」这个入胎的相貌。下面「别释」,「别释」分两段。第一段叫「和合依託」,「和合依託」又分两段。第一段是「总徵」。 申二、别释(分二科) 酉一、和合依托(分二科) 戌一、总徵 云何和合依托? 怎麽叫做「和合依託」呢?这是问。下面就解释。解释先解释「和合」,然后再解释「依託」。「和合」裡面又先解释「已生相」,这个生有已经出现了,本有、死有、中有、生有,这生有已经出现了。出现裡面又先说这个「识生」,先说这个「识生」的相貌,「识生」裡面分两科,也是先「标」出这个「相」貌。 戌二、别释(分二科) 亥一、和合(分二科) 天一、已生相(分二科) 地一、识生(分二科) 玄一、标相 谓此所出浓厚精血,合成一段,与颠倒缘中有俱灭。与灭同时,即由一切种子识功能力故,有馀微细根及大种和合而生,及馀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抟生。于此时中,说识已住结生相续。 这是第一科「标相」。前面是问,怎麽叫做「和合依託」?怎麽叫做「和合」呢?就是「谓此所出」,就是父母「所出浓厚精血,合成一段」。这个时候「与颠倒缘中有俱灭」,这个「浓厚」的「精血」,也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化的;而「中有」也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化的,所以说「与颠倒缘中有俱灭」,都是刹那灭的。刹那灭,但是这个时候这个「精血」是刹那灭、也刹那生;这个「颠倒缘」的「中有」他刹那灭,灭了就是灭而不生了,灭了就不生了,就是结束了,「中有」结束了,这生有现起了。 或者说这父母的颠倒,父母的贪爱心,和这个「颠倒缘」的「中有」同时都过去了,「中有」也灭了,因为生有一现前,「中有」就灭了。这个「中有」他是个颠倒的因缘,他看见这些虚妄的闻见,生贪爱心,那都是颠倒,都是颠倒的因缘,「俱灭」。 「与灭同时,即由一切种子识功能力故」,和这个中有灭的「同时」,这个生有就现前了,这个生有现前是怎麽个情形呢?「即由一切种子识功能力故」。这个「一切种子识」,就是阿赖耶识裡面的种子,这个种子当然如果是来到人间投胎,那麽这个就是他以前做的善业的种子的功能;如果是到了胎生的鬼的世界、或者畜生的世界,那就不是善业了。所以「即由一切种子识」裡面的「功能力故,有馀微细根及大种和合而生」,这个由于阿赖耶识裡面的种子的能力,由那个种子发生作用了,就在这个胎裡面「有馀」,有另外一种「微细」的「根」,就不是明显的淨色根,五淨色根,眼、耳、鼻、舌、身五淨色根。「及大种和合而生」,以及这个地、水、火、风的「大种」,和这个淨色根「和合」而出现了。这个「及大种和合而生」这个「及」字,或者是那个「即」,『色即是空』那个「即」,或者是那个「即」也是可以。 「有馀微细根」,而那个「根」,是由阿赖耶识的种子的能力出现的;那个淨色根就是地、水、火、风大种,地、水、火、风的大种,互相的和合出现了,那麽这就叫做生有。这麽说这个在道理上也是合的,也是相合的。「及馀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抟生」,除了淨色根之外,另外还有「馀」,「馀」的,另外的,另外的是什麽呢?「有根同分」,这个「有根同分」应该这样说,就是有淨色根,就是淨色根的「同分」,淨色根的「同分」是什麽呢?就是浮根尘,就是浮根尘,就是我们肉眼所见的眼、耳、鼻、舌、身。这个「同分」,这个浮根尘和淨色根是「同分」,彼此有点相似。而这个「同分」究竟是什麽呢?就是「精血和合」,就是「精血」。这麽看出来淨色根,完全是阿赖耶识裡面的种子所变现的;而这个浮根尘是「精血和合」,有这样的味道,有这样的意思。但是这个浮根尘也是阿赖耶识所变的,心外那有法可得呢?都是识所变的,但是这是先变的,可以说是他前一刹那以前变的;而淨色根是一入胎的一刹那才变的,这有时间上,应该说有前后。 「和合抟生」:这个「抟生」,也就是积聚在一起出现了,这样解释。「于此时中,说识已住结生相续」,就在这个时候,就是淨色根和浮根尘都已经和合而生了,在这个时候。「说识已住」,就是说这个「识」,阿赖耶识就是住在这裡边,住在这个合成一段的这一段裡面。「结生相续」了,这个「结生」,这个「结」,也就是和合的意思,和合的而生,这个生命就相续下去了。由本有的生命死掉了,那麽中有相续下来;中有死掉了,这个生有又相续下来,就是这个生命是有变化的,但是是相续不断的,这样意思,「结生相续」。 这个《披寻记》上解释,这个「结」字,能和合苦,所以叫做「结」。能和合苦,能令你苦和合,所以叫做「结」,这当然也是对。这能和合苦,故名为「结」,是本论本身的解释,在下文有这样的解释。就是这个「结生相续」,这就是苦的开始,所以也是可以这麽解释。 玄二、辨位 即此名为羯罗蓝位。 前面是「标相」,「标」出来入胎的「相」貌,入胎的时候这个阿赖耶识,同他和合而生的相貌。这件事只是前一刹那,这个生有的前一刹那,是阿赖耶识的境界,那一刹那因为是『去后来先作主翁』这《八识规矩颂》上的话,就是『来先』,入胎最先,入胎那一刹那,就是阿赖耶识,由那个时候中有闷绝了,这在《大毘婆沙论》上有这个话,中有闷绝了,这一刹那入胎了,这一刹那是阿赖耶识;第二刹那以后,其他的识也都活动了,就是六识也活动了,是这样意思。 这个时候「即此名为羯罗蓝位」,这是第二科。这就是「羯罗蓝」的这一个阶段。这个入胎以后一共有八个次第,有八个次第,现在就是第一个次第,这个名字就叫做「羯罗蓝」。「羯罗蓝」翻到中国话,翻个杂秽,也翻个凝滑。「即此名为羯罗蓝位」。 地二、名色生 此羯罗蓝中,有诸根大种,唯与身根及根所依处,大种俱生。 这是第二段「名色身」。前面说「识生」,那麽前面「识生」,就是那一刹那,最初生有的一刹那,是阿赖耶识从这个精血和合这一刹那,这叫「识生」。这个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就是这第三个,无明、行、识,这第三个识。第四个就是「名色生」。 「此羯罗蓝中,有诸根大种」,这个凝滑、杂秽的这个这一段物质裡面,「有诸根」的「大种」,有淨色根的「大种」。「唯与身根及根所依处,大种俱生」,而这个「诸根大种,唯与身根」,这个「诸根」裡面通常是说眼、耳、鼻、舌、身五根,这样说底下「唯与身根」这样说,那个「诸根」就是把身根除外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四根,这个四根的大种「唯与身根,大种俱生」,在一起生。「及根所依处」呢?那就是(浮尘根),浮根尘了,就是「身根」的「所依处」,「身根」的「所依处」也就是浮根尘,「身根」的浮根尘。 这裡把这个「身根」明显的标出来,其馀的四个根只说有大种,这个意思就是它特别微细,表面上的相貌还没有,还没有明显的相貌,还没有明显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的,只有身根,这样意思。 天二、当生相(分二科) 地一、明次第(分二科) 玄一、眼等生 即由此身根俱生诸根大种力故,眼等诸根,次第当生。 前边说这个「生相」,「识」和「名色生」的相貌,这个「名色生」。前面说「识生」,只是阿赖耶识;现在说「名色生」,就包括了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这四个加上色,就是五蕴,另外这个受、想、行、识叫做「名」。另外还有一个识,那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另外有个受、想、行、识,那个识就是前六识。所以在《阿含经》裡面有这样的话『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所以这个阿赖耶识实在是佛说的,不应该说阿赖耶识是别人说的,不应该说它是非佛说,应该这是佛说的,因为《阿含经》裡面有这个话的,所以「名色生」。这个裡面包括了这个「羯罗蓝中,有诸根大种,唯与身根及根所依处,大种俱生」,这裡面包括着受、想、行、识在内的,不但是阿赖耶识了。那麽这裡面怎麽知道有受、想、行、识呢?前面那个「妄闻见」,那一科说「薄福德」的人他认为入到丛林裡面去了;「有福德」的人他说是他自己感觉到,他自己看见了昇到宫殿裡面去,实在这就是入胎以后的境界,入胎以后有福报的人,他认为是在宫殿裡面住,很舒服的、很自在的,也不冷、也不热,那裡比在庐、苇的时候还是不同了,而这就是受、想、行、识的境界。 所以这是「即由此身根俱生诸根大种力故」,这底下说「当生相」,当要生起的相貌。前面已经生就是这样子,像前面说的,现在是「当生」。「当生」是什麽呢?「即由此身根俱生」的,和「身根」同时生的「诸根大种力故」,就是眼、耳、鼻、舌「诸根」的「大种」的力量故。「眼等诸根,次第当生」,这就是要一段时间了,「眼根」那四根,「次第」也要出现了,所以说是「当生相」。「当生相」裡面先说「次第」,「次第」裡面先说「眼等生」,「眼等诸根,次第当生」。第二段是「依处生」。 玄二、依处生 又由此身根俱生根所依处大种力故,诸根依处,次第当生。 「又由此身根俱生」的「根所依处大种力故」,「又由此身根」在一起,同「身根」在一起又出现的这个「根所依处大种力故」,这样说这个「根所依处」,有不全是「身根」的浮根尘,应该包括是眼、耳、鼻、舌的浮根尘。那个大种,那个浮根尘的「大种力故」,「诸根依处,次第当生」,那麽眼的浮根尘,乃至到舌根的浮根尘,也是「次第」的将会出现了。可见这个淨色根有淨色根的大种,浮根尘有浮根尘的大种,都是依据大种而出现的。而大种从那裡来呢?是一切种子识功能力故。可见这个次第是这样子,是这样子次第的。 地二、显圆满 由彼诸根及所依处具足生故,名得圆满依止成就。 这是第二段「显圆满」。前面那一段是「明次第」,能生起的次第。这底下说是「圆满」了。是「由彼诸根及所依处」,「由彼」淨色根的「诸根」,及淨色根的依止处,就是浮根尘,这两种「具足生故」,全部的都出现了。「名得圆满依止成就」,这个时候就叫做「圆满」了。是「依止成就」,这个「依止」,就是为心心所法的依止处。这个淨色根,淨色根要有浮根尘做依止,心心所法要以诸淨色根为依止,这可是有这样的次第的,为「依止」,这「依止」圆满了。「成就」呢?是时时的现前,时时现前,这个淨色根、浮根尘时时的现前,那麽这叫「圆满依止成就」了。 亥二、依託(分二科) 天一、释得名(分二科) 地一、标义 又此羯罗蓝色,与心心法安危共同,故名依託。 这以下,前面是说和合,前面是说和合,这个根圆满的成就了,那麽这个识就同它和合了,有了依止处了,心心法的依止处。这以下说「依託」,什麽叫做「依託」呢?解释这个「依託」,「依託」分两科。第一科解释「释得名」。「地一」先「标义」。 「又此羯罗蓝色」,又这个杂秽的色。「与心心法安危共同」,与这个「心心」所法,它们要「安」有是「共同」的,若是「危」也是「共同」的。有什麽伤害不安乐的事情,是「共同」的,就是「安」乐的时候也是「共同」的,「故名依託」,所以叫做「依託」。这个「依託」,是「安危共同」的意思。这底下就解释这个道理,怎麽叫做「安危共同」呢?这底下解释。 地二、随释 由心心法依託力故,色不烂坏。色损益故,彼亦损益,是故说彼安危共同。 「由心心法依託力故,色不烂坏」,由于这个「心」和「心」所法,依那个羯罗蓝色为「依託」处,所以依这个羯罗蓝色它不坏,依止的很健全,很健康,那麽这是「安」乐是「共同」的。「色损益故,彼亦损亦」,如果羯罗蓝色本身,有了什麽原因被伤害了,就是「损」。那麽「心心」所法也是受到伤害;如果羯罗蓝色是没有受到伤害,而且滋养的很好,很健康,很正常,那麽彼「心心」所法也是很正常,也是很明利的,所以叫做「色损益故,彼亦损益」。「彼」心心所法有是受到「损益」,或者「损」,或者「益」。「是故说彼安危共同」,所以说这个「心心」所法,和那个羯罗蓝色,他们是「共同」的,这就叫做「依託」,「依託」是这样意思。 天二、别託 又此羯罗蓝识,最初託处,即名肉心。如是识于此处最初託,即从此处最后捨。 「又此羯罗蓝识,最初託处,即名肉心」,这是第二段显託处。这第一段「释得名」,为什麽叫做「依託」,「释得名」。这底下说这个託的地点。「又此羯罗蓝」,这个「羯罗蓝」色,是阿赖耶识「最初託处」,是阿赖耶识最先寄託之处。这上面说阿赖耶识以「羯罗蓝」色为寄託处。「即名肉心」,寄託在那裡就叫做「肉心」。这个地方有的说是心脏,叫做「肉心」;又说是脑,叫做「肉心」。古代的旧的翻译就是心脏的心;但是近代的人,从南传的上座部,现在南传上座部就是铜牒部,他们的说法就是意识所依止的意根,是脑。就是近代的翻译应该说是脑,翻成脑,我认为翻成脑是有道理。当然这个脑也不能离开心脏,你没有血还是不行,所以「即名肉心」。 「如是识于此处最初託」,从这一段的说明可以知道,阿赖耶识在这个地方是最初寄託的,最初寄託在这个地方。「即从此处最后捨」,要死亡的时候也是从这裡「最后捨」,最后离开了。那麽这是解释这一段,解释这个「依託」同「和合」,解释完了。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酉二、一切种子识(分三科) 戌一、种类分别(分五科) 亥一、明具阙(分二科) 天一、具一切种 复次,此一切种子识,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 前边是解释「和合」、「依託」,解释这个「和合」、「依託」。这个解释,就是解「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这两句话;前面这一段。 这以下是第二科,解释「一切种子识」。识里边的种子究竟是怎麽回事?解释这个道理。这里分三科:第一科,是「种类分别」。种子识──这识里边的一切种子也是有类别的,并不就是这麽一句话就能明白了,要详细的说一说,这一科里边分成五段。第一段,是「明俱阙」。 「复次此一切种子识」,每一个众生都有这一切种子识的,很多无量无边的种子依止在识里边,以识为一切种子的依止处,一切众生都有这一种识;但是还是有差别,什麽差别呢? 「若般涅槃法者」,这个「般」当个「入」字讲,中国话是个入,要能入涅槃。若这一个众生他有能力能够入于第一义谛的涅槃,他有这种功能的。「一切种子皆悉具足」,那麽这个人他是有漏的种子具足、无漏的种子也具足。有漏的种子也随逐这个识、依止这个识;无漏的种子也依附这个识里面,一切种子都具足的。这样子,这个众生他才有希望能灭除去一切烦恼、灭除一切的苦恼,一切的烦恼能消除,也能灭除一切的痛苦得大安乐的。就是『诸行无常是寂灭法,彼寂灭故寂静为乐』,通常的旧的翻译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寂灭为乐。那麽这个众生是「一切种子皆悉具足」的。 天二、阙菩提种 不般涅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 「不般涅槃法者」,有的众生他也有一切种子识,但是不能够入于涅槃,他没有入涅槃的法,就是没有这种功德,没有这个种子。「便阙三种菩提种子」,他就缺少了三种菩提种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就是大菩提,这三种菩提的种子,他没有,就是阙。前面是「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是「具」;这一句话是「阙」,「具阙」,所以这一段是「明具阙」。「便阙三种菩提种子」,要是缺少了的话那就不行了,他就是不能够;就是永久的在生死裡流转了。 那这句话来说,我看是凡是信佛的人都是具足菩提种子的;不信佛的众生,有可能是,有可能也有,也有没有的了;信佛的人都是有的,所以我们信佛的人可以放心这件事。 亥二、明随逐(分二科) 天一、略标 随所生处自体之中,馀体种子皆悉随逐。 前边是说「具阙」,这是第一科,是「俱阙」。第二科,「明随逐」,这说具足了一切种子,那麽在生死裡面流转的时候,这个情况是什麽样子的呢?说这个意思,叫「随逐」。第一科,是「略标」。 「随所生处自体之中」,随这一个有情,他的业力使令他到一个地方去得果报,「随所生处」。「自体之中」,他得到的那个生命体,也就是异熟所摄的阿赖耶识。「馀体种子皆悉随逐」,其馀的这个生命体的种子也都是随着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带业了,带种子,这种子总是带来带去的,不会与识分离的,这样意思。这是「略标」,底下「别显」。 天二、别显(分三科) 地一、于欲界 是故欲界自体中,亦有色、无色界一切种子。 这底下「别显」,各别的显示,分三科。第一科,是「于欲界」。 所以欲界的众生的色、受、想、行、识,这五个自体中,「亦有色、无色界一切」的「种子」。所以欲界的众生如果是人,他可能会修四禅、修四空定会成功了,那麽他就死亡以后,就会生到色界天、生到无色界天去。当然这种种子,譬如说欲界人天的种子、三恶道的这种种子、或者是欲界天的种子,这是散乱的事情,那无始劫来多数是很多还没有受果报的这些事情,那麽这个是众生日常生活里边常常经验的事情。但是若色界天、无色界天的禅定的功德,在他的阿赖耶识裡面是有,可是你要使令它能够现行,还要再努力,你要再修行,加强你原来具足的种子的力量,你成功了,你才能够升到色界天、升到无色界天去;这个和散乱心所栽培、所创造的罪业、福业有多少不同的。有的人修学禅定容易一点,有人修难一点;难,也并不表示他不成功,不是,你努力,也还是可以成功的。这里这个用意,只是说具足这种种子的这个意思。具足这种子,所以你若修行就能成功。所以欲界自体中,亦有色、无色界一切的种子。 地二、于色界 如是色界自体中,亦有欲、无色界一切种子。 这个「色界」。这样子欲界是这样子,色界也是,所以叫「如是」。「色界」天的众生,他的这个阿赖耶识裡面,「自体中」。「亦有欲」界、「无色界」的「一切种子」,所以色界天的众生死掉了,有可能又是来到欲界来了;也有的跑到无色界天上去了;所以这个但是也要修行。色界天的人,他要再修四空定,他若是色界天的果报死了,才能生到无色界天去。若是来到人间呢?色界天的众生死掉了,寿命尽了,又跑到人间来、跑到三恶道去,那是他过去生中造的业力,不是在色界天的时候他会作五逆十恶,不会的,没有这种事情;所以还是有点差别,这是说色界。 地三、于无色界 无色界自体中,亦有欲、色界一切种子。 这个「无色界」天的众生,他的阿赖耶识里面也有欲界的种子,也有色界天的一切种子。所以无色界天的人死掉了,他也可能来到欲界,也可能是到了色界,是这样子。这表示这个种子一直是在阿赖耶识裡面都是具足的,这个意思。 亥三、明和合(分二科) 天一、出增长 又羯罗蓝渐增长时,名之与色,平等增长,俱渐广大。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 这底下是第三「明和合」。前面第一段「明俱阙」,第二段「明随逐」,现在第三段「明和合」。「和合」,第一段叫「出增长」。 「又羯罗蓝渐增长时」,这个羯罗蓝、这个杂秽的这一段东西,他在母胎中逐渐地增长的时候。增长的时候这个情形,「名之与色,平等增长」。这个「名」,就是受、想、行、识,和那个「色」:杂秽的物质。「平等增长」,一样的,彼此是一样的在增长,这个色渐渐的增长。「俱渐广大」,都是俱渐、渐渐的广大起来。这裡面这个色增长,这是很明显的事情;但是「名」怎麽增长呢?这受、想、行、识怎麽增长呢?我这麽想,就是在母胎中的时候,那个有情他也不知道是住母胎,他在他的住处:或者是在芦苇中、丛林中、或者在宫殿中,他的心也不閒着的,也是一直的妄想,所以那也就是增长的意思,可以这麽说,所以「俱渐广大」。 「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就是这样子去增长,就是不断的增长,乃至到最后依止圆满,圆满的诸根,淨色根与扶根尘都圆满了,一直到这个程度,这叫做增长。这叫做标示出来、是表示出来他的增长的情况。这个是说个大概,下面有详细的,还有一段一段的说明了。 天二、辨所由 应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由水界故,摄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坚硬。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 这底下第二段是「辨所由」,说明增长的缘由,为什麽他能增长呢?增长是怎麽情形呢?说出来。 应该知道此中增长是这样的:「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这个「地界」就是地的大种;这个「造色」,是地、水、火、风。地、水、火、风这个造色,是因为地界的力量,使令这个造色渐渐的增广,渐渐的就是广大了,由微小而逐渐地广大,这是这样意思。「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广大」。这个造色,在这儿看:这个地界依止造色,而造色又是由地界成就的,由地界故而造色渐渐增广;这是一个增长的相貌。 「由水界故,摄持不散」,因为有水界的关係,这个地、水、火、风就是彼此能摄持而不分散,能联合在一起而不分散,水有这种联合的力量,把它和合起来;若分散,这个眼、耳、鼻、舌、身就不能成就了,就是因为有水的关係,它能够组合起来。 「由火界故,成熟坚硬」,由于有火大种,所以地、水、火、风的成熟,它是坚硬的,它就不会流散了;若完全是水这不行了。 「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由无润故」,就是这个水大,它也是适可而止,也可以这麽说,就是这麽多就是好了,不能够太多。他能摄持不散,也是一部分的摄持不散,并不是完全摄持不散。譬如说两个手指头可以分开;你两条腿,这个腿也可以分开活动;若完全是联合在一起,这就不行了,这身体就是不对了。所以「由无润故,由风界故」,由这个动力的关係,「分别肢节各安其所」,所以这个肢节可以分别开,各式各样的肢节分开。「各安其所」,每一部分的肢节都能安在他那个适当的地方。所以这是「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就会增长成这样子。所谓「增长广大」就是这样意思,这是解释这个道理。 亥四、明习气(分三科) 天一、名言习气 又一切种子识,于生自体虽有淨不淨业因,然唯乐着戏论为最胜因。 这是第四段,「明习气」。这个第一段是「明具阙」,第二段「明随逐」,第三段「明和合」。现在第四段「明习气」:一切种子识习这个气的相貌。就是在这个自体中、在这个生命体裡面的三种习气的相貌。 「又一切种子识,于生自体」,这个一切种子识,它对于所得到的果报体裡面,他们的关係是什麽样子的呢?这裡分三类。第一个说这个「名言习气」。 「虽有淨不淨业因」,我们这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的出现,当然要有淨不淨业的力量,要有业力的力量。业,就是有支种子,那个《摄大乘论》裡面说的有支种子就是业力。或者是淨业、或者是不淨业,它能够引你、牵引你到人间来;或者牵引你到天上去;或者牵引你到地狱去,它有这个力量的。所以,我们这个果报体,虽然是有淨不淨业的力量使令你去得果报才能得果报;「然唯乐着戏论为最胜因」,可是这个乐着戏论的名言种子,他才是最强大的力量得这个果报的;亲生,它亲能够生此果报的。你譬如说是我们在田裡面种麦,麦的种子放在土里面,当然有这个种子,还要有土、还要有水、要有阳光、也要有风,这样子这个麦的种就生芽,慢慢就是茎、梗、枝、叶……就出来果了。除了种子以外,其馀的水、土、阳光、或者是风,他们对于种的生芽,都有强大的、帮助的力量的,都是有;但是如果没有种子是不行的,芽对种子来说,这个种子他的关係太密切了。所以说这个业──淨不淨业,能使令众生得果报;但是得果报的力量最大的是名言种子,因为名言种子它亲能生出来果报的。譬如说是我们这个识,这个眼识,是由什麽东西生出来的?由眼识的种子──就是名言种子,名言种子生出眼识来;可是没有眼根是不行,没有眼根,眼识也不行;但是你若是观察它的力量来说,眼识的种子生出眼识,他们的关係是很强大的,所以就说是名言种子对于得果报体是为最胜因,是这样意思。譬如说这个眼根很正常、很健康;但是若是没有种子,眼识没有办法生起,不行的。但是没有眼根,眼识也是不行,也是不可以生起。可是说起来他们不同类,眼识和眼根还是不同类。眼根是物质的东西,若是眼识和眼识种子,那他们的关係很密切的,所以说名言种子是为最胜因,是这样意思。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人如果真地懂得如来真实义,知道要把敬佛、敬菩萨那个心,带回家去敬自己父母、弟姐妹。敬自己父母、兄弟姐妹如佛菩萨,学佛就从这个地方学。佛法是讲理的,一定是合理、合法、合乎人情,不是不通人情,不是不讲理。佛法的确是给我们很多很多的方便,而不是给我们添麻烦,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