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51
2014/9/4   热度:266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51 子二、受用饮食(分二科) 丑一、总标 复次,饮食受用者:谓三界将生、已生有情,寿命安住。 「复次饮食受用者:谓三界将生、已生有情,寿命安住。此中当知触、意思、识,三种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寿命安住」:这是第二科「受用饮食」。前面「受用苦乐」一大科讲完了。「复次,饮食受用者」,这个「饮食」的「受用」也有很多的差别。「谓三界将生、已生有情」,这是说欲界、色界、无色界里面的有情,大概的说有两种:一种是「将生」的有情,一种是「已生」的有情。「将生」的有情,就是中有,我们平常说叫做中阴,中阴身。第二种是「已生有情」,就是六道众生了。这两种有情都要依靠饮食,他的「寿命」才能得「安住」的,若没有饮食是不行的。这是「标」。「标」出来受用饮食的大概的情况,下边就是一样一样的解释,先解释「触食、意思食、识食」这三种食。 丑二、别辨(分二科) 寅一、触意思识食 此中当知触、意思、识,三种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寿命安住。 「此中当知」,在饮食的受用里边,我们应该注意的就是「触」食,悦意触食。第二种是「意思」食,第三种是「识」食,这三种饮食,就是寿命得安住的一个原因了。由这三种饮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寿命得安住」,我们以前也讲过这个道理。 寅二、段食(分二科) 卯一、标唯欲界 段食一种;唯令欲界有情,寿命安住。 这个四种饮食,前三种是通于三界一切有情的。唯独「段食」这一种,不是通于三界的,它「唯令欲界的有情,寿命安住」有这种功能。这个欲界的有情是有睡眠的,上二界的有情没有睡眠这回事,也就是因为有这个「段食」的关係,所以这个「段食」它能令人睡眠。 卯二、别辨诸趣(分三科) 辰一、那落迦有情 复于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细段食。谓腑脏中,有微动风;由此因缘,彼得久住。 「复于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细段食」,前面说出来是唯独欲界才有这个「段食」。这底下「别辨诸趣」,先说这「那落迦」的「有情」。这个「那落迦的受生」的众生,他们也有段食,「有微细」的「段食」。「段食」有粗、细的不同,这里说他们是「有微细」的「段食」,像我们现在的饮食,就是粗的,粗的里边也包括微细。这个地狱的有情,「有微细」的「段食」指什麽说的呢?「谓腑脏中,有微动风」,他的「腑脏」里边有微细的,有小小的那个动那个风,那个风对他有一点营养,维持生命安住的作用。「由此因缘,彼得久住」,彼地狱的众生得以不死,可以常住。这是说到「那落迦」地狱的「有情」。这底下第二科,说到「饿鬼旁生人有情」。 辰二、饿鬼旁生人有情 饿鬼、旁生、人中,有麤段食;谓作分段而噉食之。 这「饿鬼」的众生、「旁生」的众生、和「人」的众生,在这三类众生里边,「有麤」的「段食」,和地狱不同了,「谓作分段而噉食之」。这个什麽叫做「麤段食」呢?就是一段落、一段落的这种食品,这样的食品我们可以「噉食」,可以吃它。 辰三、欲界天等有情 复有微细食,谓住羯罗蓝等位有情,及欲界诸天。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节;寻即销化,无有便秽。 「复有微细食」这是第三科,还「有微细」的一种段「食」。「谓住羯罗蓝等位」的「有情,及欲界诸天」的有情,「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节;寻即销化,无有便秽」,这是说这个微细的这种饮食,和段食是有这样的不同,它能容易消化,而没有便秽,又不需要排泄。这微细的饮食这样,诸天他不排泄;我们人间的人就是要排泄了。这是说到饮食,「受用饮食」。 子三、受用婬欲(分三科) 丑一、婬欲差别(分二科) 寅一、简那落迦有情(分三科) 卯一、标 复次婬欲受用者: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无婬事。 这个「受用建立」这一大科,就是分三科。第一科「受用苦乐」,第二科「受用饮食」,现在第三科「受用婬欲」。「受用婬欲」这件事,「诸那落迦中,所有」的「有情」,都没有这种婬欲的事情。 卯二、徵 所以者何? 什麽原因呢?底下解「释」它的理由。 卯三、释 由彼有情,长时无间,多受种种极勐利苦。由此因缘,彼诸有情,若男于女,不起女欲。若女于男,不起男欲。何况展转,二二交会。 所以他们没有这个婬欲的事情,就没有这个引发婬欲的分别。这个苦把他们困扰的到这麽个程度,他们还当然也有欲心,但是不动了。 寅二、辨馀趣有情(分二科) 卯一、鬼旁生人 若鬼、旁生、人中,所有依身,苦乐相杂,故有婬欲。男女展转,二二交会,不淨流出。 「若鬼旁生人中,所有依身,苦乐相杂,故有婬欲」:这个「那落迦有情」把他挑出去,他不在内。现在第二科「辨馀有情」。「馀有情」分两科。第一科说是「鬼」、和「旁生」、和「人」。这个地狱的世界因为太苦了,他们没有这种事;若是「鬼」的世界、和「旁生」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里边,他们所有的这个依止的身体,他们的身体「苦乐相离」,有苦也有乐,有乐也有苦,苦乐是相间杂的,所以他们「有婬欲」的事情。「男女展转,二二交会,不淨流出」是这样子。 卯二、欲界诸天(分二科) 辰一、总标 欲界诸天,虽行婬欲,无此不淨。然于根门,有风气出,烦恼便息。 「欲界诸天,虽行婬欲」,这底下特别的说到「欲界诸天」的事情。「欲界诸天」就从四王天以上,也是大概的说。「欲界诸天」,他们也是和人一样,也是「行婬欲」的,有这种贪欲。但是然「无此不淨」,没有「不淨」流出的事情。「然于根门,有风气出,烦恼便息」,他这个欲,欲的烦恼就停下来了,这个地方和人不一样。 辰二、别辨(分二科) 巳一、地居天(分二科) 午一、举四大王众天 四大王众天,二二交会,热恼方息。 这第二科。前面是「总标」。这底下「别辨」。先说「地居天」,这个「举四大王众天」的情形,「四大王众天」是「二二交会,热恼方息」。 午二、例三十三天 如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亦尔。 「如四大王众天」是这样子,「三十三天亦尔」。就是忉利天是「三十三」个「天」,因为四方须弥山顶,东、西、南、北四方各有八天,各有八天不是就是一个、两个这样子说,他就是那一个族就算一天,那麽四、八就三十二天,中间就是释提桓因。释提桓因他也是很多人,他有儿、也有女,有很多女人的,所以加起来就是「三十三天」。 巳二、空居天(分四科) 午一、时分天 时分天,唯互相抱,热恼便息。 三十三天,这底下第二科,是「空居天」。前面是「地居天」。「空居天」里面先说「时分天」,就是夜摩天。夜摩天是有时间性的,这个时间做这个事,那个时间做那个事,所以叫做「时分」。「唯互相抱,热恼便息」是这样的。 午二、知足天 知足天,唯相执手,热恼便息。 「知足天」,就是兜率天。兜率天他能「知足」不过分。可能是那个天上有菩萨在那里常说法,那麽人的烦恼轻一点,所以「知足」。他们那个欲相,是「唯相执手,热恼便息」了,这是「知足天」。 午三、乐化天 乐化天,相顾而笑,热恼便息。 「乐化天,相顾而笑」就「热恼便息」。 午四、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眼相顾视,热恼便息。 「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顶天了。是「眼相顾视,热恼便息」,不笑。那麽展转的不同了。 丑二、有无摄受差别(分二科) 寅一、举四大洲(分二科) 卯一、有摄受等 又三洲人,摄受妻妾,施设嫁娶。 这底下又回来,又说到地面上的事情。这个「有无摄」,「有无摄受的差别」。这是通于四大部洲加上六欲天,这个先「举四大部洲」。这里面先说「有摄受等」。这「又三洲人」,就是除掉了北拘卢洲,四大洲北拘卢洲不在内,这三洲人是「摄受妻妾,施设嫁娶」的,就是要「摄受」这个「妻妾」,也安排嫁、出嫁和娶女,男方来说是娶,女方说是嫁,也有这种安排。那麽这个「摄受妻妾」,就是彼此有举行结婚的仪式,有一定的名份。 卯二、无摄受等 北拘卢洲,无我所故、无摄受故;一切有情,无摄受妻妾、亦无嫁娶。 「北拘卢洲,无我所故,无摄受故」,那麽三洲的人有这种规定,那「北拘卢洲」呢?「无我所故」,他没有我所的,不是这是我的什麽什麽,他没有这种事情,所以就不摄受了,不去结婚的这件事,没有这件事。「一切有情,无摄受妻妾,亦无嫁娶」,所以「北拘卢洲」一切的有情,不摄受妻妾、没有嫁娶的事情。可是在《阿含经》里边,类似《阿毘昙》这些《阿毘达磨论》上说,北拘卢洲的人他的欲心,也轻。不像南赡部洲,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欲心重,他们欲心轻。从这几句话虽然很简单,也应该知道很多事,「北拘卢洲」是「无我所」,减去了很多很多的麻烦,可见「北拘卢洲」的人没有法庭、没有律师没有这种事情。就是那个地方那些人没有我所了,就是明白一点说,就是大家也没有争、没有纠纷,没有这种事情。 这个罪过,功德也是种种情形,若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我所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没有一定的秩序,就是有罪过了。若「北拘卢洲无我所、无摄受」呢?佛说他们那个世界的人,都是修十善的,那就是没有罪过,没有罪过的这件事。不过其中这个儿女和父母,是不可以有这些事情,不可以有这个婬欲的事情。那麽怎麽知道呢?就是他们到树下去,这个男女见面就想要做这种事,就到树下;如果他们是父母的关係,母女和父母的关係,那这个树就表示反对,树可以知道,会知道这件事。若没有父母的关係,这个树就自动的给他覆障,树会为他做这件事,那麽就是这样子。 寅二、例大力鬼等(分二科) 卯一、例 如三洲人如是;大力鬼及欲界诸天亦尔。 这个「三洲人」,就不包括北拘卢洲。「三洲」的「人」是这样有摄受妻妾、施设嫁娶的事情。那麽「大力鬼及欲界诸天」也是这样子,也有施设嫁娶事情,「诸天」也是这样子的,摄受妻妾、施设嫁娶的事情,「大力鬼及欲界诸天亦尔」。这鬼里面说有「大力鬼」,那麽没有大力的鬼,恐怕就是不行了,不能摄受妻妾,就没这个事。 卯二、简 唯除乐化天、及他化自在天。 这个欲界诸天就是最高的二层天,是例外的,他们不摄受妻妾、施设嫁娶,没有这个事。大概这个也可能就是欲心轻的关係,也可能是这样的。 丑三、欲天出生差别(分二科) 寅一、简依处 又一切欲界天众,无有处女胎藏。 第三科,是「欲天出生」的「差别」。第一个「简依处」。这个于「一切欲界天众」没有「处女」的「胎藏」,没有这件事。所以他们天上的女人不怀孕,没有这件事。 寅二、明差别 然四大王众天,于父、母肩上,或于怀中,如五岁小儿,欻然化出。三十三天,如六岁。时分天,如七岁。知足天,如八岁。乐化天,如九岁。他化自在天,如十岁。 「然四大王众天,于父、母肩上,或于怀中」,这第二科说这个「明差别」。这胎藏是个依处,这底下说出生的差别,那麽没有胎藏,他们小孩怎麽样的出世间呢?就是「于父母」的「肩上,或」者在「怀中」。「如五岁小儿,欻然化出」,忽然间就出来个「小儿」有「五岁」那麽大,这是「四大王众天」的情形。 「三十三天」,也是于父母肩上,或于怀中,「如六岁」的小儿忽然,「欻然化出」。「时分天,如七岁。知足天,如八岁。乐化天,如九岁。他化自在天,如十岁」这样子,这个化生的情形简单。所以大家都是人,但是由于这因的不同,果也是不一样,天上的人善法比人间是强一点。 壬六、生建立(分二科) 癸一、辨差别(分二科) 子一、三种欲生(分二科) 丑一、标 复次,生建立者:谓三种欲生。 这是由第四卷出来的这一科,那麽这是第六科「生建立」是这样。「谓三种欲生」,这个「生」的「建立」,先「辨」他的「差别」,然后就结束了。有「三种欲生」、「三种乐生」的差别。现在先说「三种欲生」。 丑二、释(分三科) 寅一、第一欲生(分二科) 卯一、释(分二科) 辰一、别辨相 或有众生,现住欲尘,由此现住欲尘故,富贵自在。 这个「生建立」,究竟是说的什麽呢?这底下要详细的说出来。「或」者「有」的「众生」,他们是所享受的境界是「现住欲尘」,就是现在已经存在的,这种享受五欲的境界,已经有了,什麽样样都是现成的。「由此现住欲尘故,富贵自在」,他们在这个现有的「欲尘」上面「富贵自在」,特别的丰富,也特别的尊贵,或者是贵重的意思。贵重,当然你若爱他,就是贵重他;你若不爱他,就不见得了。那麽有自在安乐的享受,这是一种欲生,这是现受欲尘生的众生。 辰二、出种类 彼复云何?谓一切人,及四大王众天,乃至知足天。 这底下说明谁是现受欲尘的众生呢?「彼复云何」,「彼」这个这样的众生,是怎麽回事情呢?「谓一切人」间的人,「及四大王众天,乃至知足天」。 卯二、结 是名第一欲生。 就是到了兜率天,就是「第一欲生」,就是现受欲尘生。这个人间的事情,似乎由于这个工业的,科学的发展,也有多少的变化,也不是全是现成的,也有多少变化。 寅二、第二欲生(分二科) 卯一、释(分三科) 辰一、别辨相 或有众生变化欲尘,由此变化欲尘故,富贵自在。 这是「第二」种「欲生」。「第二欲生」是怎麽样呢?「变化欲尘」,就是把这个「欲尘」变化一下,随他自己的意愿「变化」出来种种的「欲尘」。这个「变化欲尘」怎麽讲法呢?这个「变」,就是已经有的「欲尘」的境界,再随意的变现,随意的转变,已经有的「欲尘」把它变化、变化,变一变。「化」,是原来没有的,忽然间有了,化现出来,这个「变化」有这样不同的意思。总而言之,他不愿意享受现有的欲尘,要变化他这样子,那麽有「富贵自在」的境界,这样子的众生。 辰二、出种类 彼复云何?谓乐化天。 「彼复云何?谓乐化天」,这一种众生是谁呢?就是「乐化天」,这一天的众生是这样子的。 辰三、释所由 由彼诸天,为自己故,化为欲尘;非为他故,唯自变化诸欲尘故,富贵自在。 「由彼诸天,为自己故,化为欲尘;非为他故」, 这底下解释出来,他为了「自己」的享受,所以变化出来很多的「欲尘」,不是为他人变化的。「唯自变化诸欲尘故,富贵自在」,所以叫做「自变欲尘」的众生,这样子。 卯二、结 是名第二欲生。 是结束这一段。 寅三、第三欲生(分二科) 卯一、释(分三科) 辰一、别辨相 或有众生,他化欲尘,他所化诸欲尘故,富贵自在。 这是「第三」种「欲生」,就是「他化欲尘」的众生。这一类众生是怎麽回事呢?「他化欲尘」。由他人,由「他」,这个「他」这个字看下边还有一个特别的意思。「由他所化的欲尘故,富贵自在」,得大安乐、得大快乐。 辰二、出种类 彼复云何?谓他化自在天。 「彼复云何」呢?这底下又解释。「谓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有这样的享受。 辰三、释所由 由彼诸天,为自因缘,亦能变化。为他因缘,亦能变化。故于自化,非为希奇。用他所化欲尘,为富贵自在,故说此天,为他化自在。非彼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尘;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尘者。 这是辰三,第三科解「释」他的原由。「为自因缘,亦能变化」,这一类的众生「他化自在天」,他为了自己的享受的原因,他也能变化。「为他因缘」,也「能变化」,这个是和前面乐化天不同。「故于自化,非为希奇」,为自己变化那不算希奇的事情。「用他所化欲尘,为富贵自在,故说此天,为他化自在。非彼诸天,唯受用他所化的欲尘;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尘」的是这样子。那麽这上面说他所,「为他」所「化」,结果也还是自己享受,还是自己享受,这是动机不同。 卯二、结 是名第三欲生。 这个「三种欲」,这「欲」,就是色、声、香、味、触这五欲,在五欲上有享受,有如意的享受,这是「三种欲生」,三种欲乐的众生,这是指欲界天,人间也在内,人间的人及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这都是欲生。这一科说完了。现在第二科「三种乐生」。 子二、三种乐生(分二科) 丑一、标 复有三种乐生。 「复有三种乐」的众「生」,这一科先是「标」。底下解「释」,先解「释」第一乐生。 丑二、释(分三科) 寅一、第一种乐生 或有众生,用离生喜乐,灌洒其身,谓初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一乐生。 「或」者「有」的「众生」,他是这个「第一乐生」的众生是什麽乐呢?不是欲界的欲乐,是色界天上的三昧乐。这三昧乐,三昧里面有喜乐,这个是属于「离生喜乐」的,离开了欲界的欲,升到色界初禅得到的喜乐,这个喜乐就像是在水里面,这个水「灌洒其身」那样全身得到水的滋润,那麽样的普遍的快乐。「谓初静虑地」的「诸天」,那三层天都是这样子,「是名第一乐生」。 寅二、第二乐生 或有众生,由定生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二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二乐生。 「或有众生,由定生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二静虑地诸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淨光天。极淨光天旧的翻译叫光音天,旧的翻译叫光音天,这句话也是很妙。光音天这个「光」,应该是放出光明来,在光明里面有声音就说话了,有这样事情。但是我们现在人的世界,也有一种事情,就在光明里面有字,有文字也等于是说话了,也可以说是光音,但那样我们还是自己从身体里面发出声音说话,这是「是名第二乐生」。 寅三、第三乐生 或有众生,以离喜乐,谓第三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三乐生。 「或有众生,以离喜乐」。「第二乐生」,「用定生」的「喜乐」就是高过了「第一乐生」。现在说「或有众生,以离喜乐,灌洒其身」,「离」开了「喜」而有乐,就是离喜妙乐地,这样的乐在三界里面是最殊胜,「灌溉其身」这是「第三静虑地」的「诸天」,「是名第三乐生」。这可见欲界诸天和色界诸天的乐,果报若和人间比,人间的就是差很多。人间辛辛苦苦的享受欲乐,诸天是自然的果报,这是太微妙了。所以人的确是应该要努力,我们人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要再努力,再努力升到欲界天、升到色界天上好的多。人间这个身体容易有老、有病,这一下子所有的事情都打折扣了,天上的没有老、病,但是有死亡的事情,「是名第三乐生」。 癸二、明建立(分二科) 子一、问 问:何故建立三种欲生、三种乐生耶? 这底下前边是辨「三种欲生、三种乐生」的差别。现在第二科「明」这样的「建立」的原因。先「问」。是什麽原因要「建立三种欲生、三种乐生」呢?而这个三恶道就不在内,三恶道因为太苦了,所以不建立,这是乐的这个差别。为什麽要这样安立呢? 子二、答(分二科) 丑一、标列三求 答:由三种求故。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 「答:由三种求故」,这个原因在这里说出来。这个「三种求」底下就回答,分二科。第一科「标列三求」。因为有「三种」的希「求」,所以有这样的安立,有这样的差别。那三种求呢?一、是「欲求」,就是欢喜色、声、香、味、触的五欲,就是希求有欲乐的享受,有「欲」乐享受的希「求」,这是一类的众生是这样子。 二、是「有求」,就是要求禅定。禅定有胜妙,超过了欲,更胜妙的禅定乐、三昧乐这样,希求这件事。第三种求呢?是「梵行求」,超过了前边的欲乐、三昧乐,更有殊胜的就是涅槃。「梵」者,涅槃也。这个「梵行求」,这个涅槃不是自然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上生出来,是要你要修梵行,修这个八正道才能得到涅槃的。这种人他不希求欲,也不希求三味,希求涅槃,希望成就涅槃的乐。 这个一切众生都是有所求的,没有一个人是无所求,那麽这麽多的人,这麽多的众生有所求,一共就是有这麽三类。一个是希求欲,一个是希求三昧,一个是希求涅槃,有这三种求。这三种求里面能得到欲乐,也是乐,能在人间、天上享受欲乐、三味乐;最可怜的就是三恶道了,三恶道是不在这三求之内的,那三恶道的人勉强的说就是属于「欲求」。「欲求」不讲道理就跑到三恶道里去了。讲道理的希求欲乐是能成功的,不要伤害别人,那麽我再去受持三皈、五戒、修学十善,就能得到人间的乐和天上的乐;若不讲道理去希求欲乐就糟糕了,就跑到三恶道去了。那麽这是佛菩萨的大智慧,观察一切众生的求,有这三类的差别。这是「标」。底下「配释」他们的不同,先配属「三种欲生」。 丑二、配释差别(分二科) 寅一、正配属(分二科) 卯一、三种欲生 谓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欲求者;一切皆为三种欲生,更无增过。 「谓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欲求者」:说是若是在人间有出家的「沙门」,就是外道里面有出家的称为「沙门」;在家的称「婆罗门」。「堕欲求者」,他们内心的思想,是属于「欲求」这一类的。「一切皆为三种欲生」,那麽所有的这些人,都是为了「三种欲生」,那就是前面第一种「三种欲生」。「更无增过」,更没有超过这三种的,没有了,想要希求欲乐的就是包括在三种之内,「三种欲生」。 卯二、三种乐生 谓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有求者;多分求乐,由贪乐故,一切皆为三种乐生。 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就是这麽多,求三昧乐的就到此为止了。 寅二、简建立(分二科) 卯一、明寂静处 由诸世间,为不苦不乐,寂静生处;起追求者,极为珒少。故此以上,不立为生。 「由诸世间,为不苦不乐,寂静生处;起追求者,极为甚少」,那麽超过了三禅之上,到第四禅以上的时候,就是他们不高兴这个乐,他们欢喜那个「不苦不乐」的「寂静」的境界。也没有苦、也没有乐,而内心里面没有欲,还没有寻、伺、喜、乐的这些扰乱、动乱的境界,所以叫做「寂静」,「寂静生处」。「起追求者」,欢喜「追求」这样寂静乐的人。「极为珒少」,特别的少,特别少。若这样说是第四禅以上,那天人就少了,应该是少数的。「故此以上,不立为生」,所以从第四禅以上,就不建立为乐生了。那麽「三种欲生、三种乐生」都在这以下,就是这样子安立。 卯二、辨梵行求(分二科) 辰一、正梵行求 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梵行求者;一切皆为求无漏界。 「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梵行求者」,这个前面「欲求、有求」解释完了。这底下解释第三种「梵行求」。这个第三种的「梵行求」是什麽意思呢?这底下解释,「辨梵行求」分两科。一、「正梵行求」,二、「邪梵行求」。先说这个「正梵行求」。「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梵行求者」,属于「梵行求」的人,就是他们感觉到「欲求」也并不理想,也是多诸苦恼。「有求」虽然这个三昧乐也是不错,但是有无常的问题,到时候又结束了,又回到轮迴里面受苦,所以也是不圆满,不圆满所以发心希求涅槃,所以叫做「堕梵行求」。「一切皆为求无漏界」,这一类的众生,他们所希求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求「无漏界」,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清淨世界。当然主要是无我,能够有无我的智慧,达到了无漏的世界,这就是一切圣人的世界,这一切「无漏界」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佛都在这里,这样子,那麽这一部分那就是佛法了。 辰二、邪梵行求(分二科) 巳一、显有上 或复有一堕邪梵行求者:为求不动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起邪分别,谓为解脱。当知此是,有上梵行求。 「或复有一堕邪梵行求者」,这是第二科。前面是「正梵行求」就是佛法。可是还有一个「堕邪梵行求」,就是不是正梵行求,是错误了。「为求不动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起邪分别,谓为解脱」:这是说这个「邪梵行求」。「或复有一堕邪梵行求」的人,那麽这样的人他们也是不高兴这个欲,也不高兴三昧乐。不高兴欲乐、也不高兴三昧乐,那麽就「求」这个「不动」。 「求」这「不动」这个《披寻记》的解释,把这个「不动」,是解释「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名之为「不动」。要那样解释就把第四禅丢弃、丢掉了;前边三禅以下那是乐生,那麽第四禅天是属于就不在内了,就没有了,所以把这个「不动」这个字,就是指这第四禅说。 若是对这欲界,欲界因为向外攀缘都是动乱的境界,这样说初禅、二禅、三禅也可以说是「不动」。但是要对第四禅说,前三禅也是动,有寻、伺、喜、乐的扰乱,所以也是动;唯独第四禅来没有寻、伺、喜、乐的扰乱了,所以也可以名之为「不动」。那麽这个无色界的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那也是「不动」,也没有寻、伺、喜、乐的扰乱,也是「不动」。那麽这个「堕邪梵行求」的人,他们就是求什麽呢?求这个第四禅的寂静,「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的寂静」,他们为什麽这个样子求呢?他们「起」了「邪分别」,不正确的想法。「谓为解脱」,认为这就是涅槃了,这个沙门、婆罗门有这样的错误的想法,那麽那是「邪梵行求」。「当知此是,有上梵行求」。 巳二、指无上 无上梵行求者:谓求无漏界。 这底下加以简别。说知道他们对「邪梵行求」的人,他就是成功了,他那个梵行求不究竟,在他们以上,还有更高的、更美满的涅槃的境界,这是「邪梵行求」。「无上梵行求者:谓求无漏界」,那就是大涅槃的境界,可以说是「无上」,这是最殊胜、最圆满的,是「无上」。所以菩萨发了无上菩提心度化众生,『我皆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因为这是最圆满的。前面的「欲求、有求」都是不满,所以菩萨不愿意给你一个不圆满的乐,给你一个圆满的乐,皆以无馀涅槃而灭度。这是发无上菩提心的人是有这样的简别。如果说这个佛教里发无上菩提心的人,他自己「求无漏界」,「无上梵行求」,给别人,给你一个欲界的乐,给你一个色、无色界天上的乐,这个「无上梵行、无漏界」不给,这个菩萨这个菩提心是这样子吗? 壬七、自体建立(分二科) 癸一、总标 复次,自体建立者:谓于三界中,所有众生,有四种得自体差别。 这是第七科。第七科「自体建立」。这个「自体建立」这一科,这里面分二科。第一科,是「总标」。第二科,是「别释」。这个前边第四卷初,有个「界建立」,「界建立」里面第一科是「数建立」。第二科「处建立」。第三,是「有情量建立」。第四,是「有情寿建立」。第五「有情受用建立」。第六,是「生建立」。现在是第七科「自体建立」。这个还有个第八「因缘果建立」,这是下边。现在是自体建立。 「自体建立」是什麽呢?下边解释「谓于三界中,所有的众生,有四种得自体的差别」:这个「自体」,就是身体,你自己生命的果报,这个生命体「有四种」差别,这是「标」出来。底下「别释」分四科。第一科「唯由自害」,先「标」出「来」它的「差别」。 癸二、别释(分四科) 子一、唯由自害(分二科)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由自所害,不由他害。 「或有所得自体,由自所害」,或者有的众生,他所得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由自所害,不由他害」。这个生命体都是有寿命的,这个寿命或者活几百岁、几千岁、几万岁,或者怎麽样,但是也有会中夭的,寿命没到就死掉了,而这个死掉是怎麽死的呢?「由自所害」,由于他自己没有智慧,愚痴害死了自己。「不由他害」,并不是别的人伤害他,这是「标」出来。底下就解释,「列出种类」。 丑二、列种类(分二科) 寅一、戏忘天 谓有欲界天,名游戏忘念。彼诸天众,或时耽着种种戏乐,久相续住、由久住故,忘失忆念。由失念故,从彼处没。 「谓有欲界天」,这是欲界天。「名游戏忘念」,这个叫做这个「戏忘天」,他「游戏忘念」,这个天的名字叫做「游戏忘念」。他怎麽叫做「游戏忘念」呢?「彼诸天众,或时耽着种种戏乐」,他们就是染着种种的游戏、种种的娱乐。「久相续住」,他不知道休息,一直的耽着这个戏乐的事情,一直相续的在戏乐里面耽着。「由久住故,忘失忆念」,使令他的身体的功能被伤害了,就是失念,失掉了忆念了。「由失念故,从彼处没」,就死掉了。这「忆念」,是第六意识的功能,那麽若我们人间的人的语言,就是脑。这个脑你常常的染着戏乐,这个脑的功能受伤害了,就失掉了忆念,那麽就「从彼处没」,就死掉了,所以叫做「游戏忘念」,或者就叫做「戏忘天」。这个「戏忘天」就这样自害,这叫做「由自所害,不由他害」,他的死亡是这样子,这个中夭的原因是这样子。 寅二、意愤天 或复有天,名曰意愤。彼诸天众,有时展转,捔眼相视。由相视故,意愤转增,意愤增故;从彼处没。 「或复有天,名曰意愤」,叫做「意愤天」。这个名字叫「愤」,这个「愤」,就是「愤」者,怒也;愤怒的愤叫「意愤天」。「彼诸天众,有时展转,捔眼相视,由相视故,意愤转增,意愤增故;从彼处没」原来也是这样的。「或有天」的名字叫做「意愤」。「彼诸天众」,有的时候「展转」,就是彼此「展转」,我是瞪你一眼、你瞪我一眼,或者就是这样意思。这麽样「由相视故」,这个「相视」,是不正常的「相视」,所以是互相瞪、瞪眼睛。 这个「意愤转增」,他内心里边的这个相瞪就有点儿不友好,那麽「相视」这样一「相视」,使令内心的愤怒就展转的增长了。「意愤增故」呢?「从彼处没」,就是从那里就死掉了。所以这叫做「唯由自害」,唯独由自己伤害了自己。这两层天有的地方把它排在四王天以下,就须弥山下面,由下面有四层极,我们以前讲过,其中就是有这个名字。但是在其它的《阿毘达磨论》上面,就是排到这个夜摩天、兜率天也是也有这种天,也有这种「戏忘天、意愤天」的事情。 那麽我们唐朝的像窥基大师那个同一时代大德的解释,就说这个「意愤天」和「戏忘天」,如果是「自害」这里面有点问题。有什麽问题呢?这个欲界天,这个地居天,若是把它排在四天王天以下,那麽说他「自害」,「唯由自害」这个话不合道理。因为他们若和阿修罗作战,有可能被阿修罗杀死了,那麽不能说「唯由自害」,也应该有他害在内的。而现在这里说「唯由自害」呢?就是通于空居天了。通于空居天,因为空居天不和阿修罗作战的,所以没有他杀的问题。这样说所以是通于就是通于欲界六天,通于欲界六天。但是在四王天以下的「戏忘天,意愤天」,应该是俱害,也是自害、也是他害,应该是俱害。若是空居天唯有自害,应该是有这样分别。这是说「唯由自害」的这一类,这底下「唯由他害」。 子二、唯由他害(分二科)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由他所害,不由自害。 他自己不伤害自己,不伤害自己,「唯由他害」。这是「标差别」。底下第二科「列」出来「种类」。 丑二、列种类 谓:处羯罗蓝、遏部昙、闭尸、键南位,及在母腹中,所有众生。 「谓:处羯罗蓝、遏部昙、闭尸,键南位」,这一类的众生,这在母腹里面。「及在母腹中,所有」的「众生」,这一类的众生他们不自害。「不是自害,唯由他害」,那麽就是所谓堕胎,就是把他害了;或者是有人、有别的人来使令他堕胎,怎麽怎麽的这些事情,是「不由自害」,「唯由他」所「害」这一类众生。。 子三、由自他害(分二科)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亦由自体,亦由他害。 这是第三种。 丑二、列种类 谓即彼众生,处已生位。诸根圆满、诸根成熟。 这第三种,「谓即彼众生,处已生位」,不是在胎里面,已经出生了,在这个阶段里面。「诸根圆满」了,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成熟」了。「诸根成熟」了,有知识了,知识成熟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众生可能他自己要自杀、要自害,也可能为他人所杀害,所以这是属于第三句,「由自他害」。下面是第四句,「非自他害」。 子四、非自他害(分二科)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亦非自害、亦非他害。 这样的众生,这是谁呢? 丑二、列种类 谓色、无色界诸天,一切那落迦,似那落迦鬼,如来使者;住最后身。慈定、灭定、若无诤定、若处中有,如是等类。 「谓色、无色界的诸天」,「诸天」是没有这种事情,也不自害、也不他害。「一切那落迦」的众生,和「似那落迦」的「鬼」众生,还有「如来」的「使者」。「如来」的「使者」,没有人能杀害他了,他也不自害,没有人能杀害他。 这个地方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一讲也好,讲一讲这故事。这个故事在《大毘婆沙论》上也有,《大般涅槃经》上也是有,有这个故事。就是有一个大富长者,佛在世的时候大富长者,大富长者当然他的太太没生孩子,没生孩子一直的希望有孩子,可是一直是没有。没有,那麽就到这个外道那里去问,问这个大老师我会不会有儿子?我的太太能不能怀孕?能不能生孩子?外道说给他算一算没有,你是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没有,就回到家里去,心里很不高兴,但是他太太和比丘尼有点来往。有一天这比丘尼来了,正看见他的先生在那里愁眉苦脸的,不高兴。那麽就问他太太说:你先生为什麽这样子?如此如此一说。这不应该这样子,外道懂得什麽呢!去问佛嘛,佛是一切智人,你去问佛。他太太说:好!就告诉他先生说去,他先生说:好!好!好!就说看看有没有希望,那麽就是到佛那儿问。佛说:你有儿子!有儿子的。他心里很欢喜,那麽就回到家里。 隔了多久,他太太真是怀孕,怀孕了心里又有顾虑,是男孩子?是女孩呢?希望是男孩子,不要是女孩子,人心里是这样的,重男轻女有这种想法。那麽又到外道那里去问,说是我太太怀孕了,是男孩子?是女孩子?一算是女孩子,不是男孩子。那麽他心里还是不高兴,那麽但是这一回,自动会有这种分别心,去问佛去。佛说:你是男孩,不是女孩,而且你这个儿子非常的有福报,福报非常的大。他心里面非常欢喜,请佛吃饭。这一天吃饭,请佛吃完饭了,就佛和大众僧就离开了。那麽外道就听说了,说瞿昙说他是男孩,得大欢喜,这一下子他去信佛了,不相信我们了,那麽心里面说怎麽办呢?就打主意。 这一天,这个长者就遇见外道,你说错了,瞿昙佛是说我的太太怀的是男孩,将来还有大福报;你们说是女孩,不对!那麽这外道也是很有名气的,尼犍子外道会算的。我们看这个三藏唐玄藏《三藏法师传》,到了印度好多年以后,也是到了尼犍子,算一算,看《玄藏法师传》有这一段。那麽尼犍子说:我算的很灵的。我算一算你瞿昙说是男孩,这男孩不吉祥,将来会败你的家产的,你不要那麽得意。这一说他就又是愁眉苦脸的不高兴;说是你不要愁眉苦脸,我有办法,给你吃药会好转。可见这个长者是没有头脑,这个人智慧差,他就给她吃这堕胎的药,这长者也就相信他的话,就给他太太吃,一下子把他的太太毒死了,还没有降生就死了。 这个长者苦恼的很,就办后事,把她抬到郊外去用火烧。当然这件事很快的佛就知道了,大众僧知道了,佛就告诉阿难通知,准备我要去,要到这个火葬这个地方去。有些相信佛的这些在家居士,就对佛说:已经死了,佛不要去了,何必还去参加这件事。佛说:『我自知时,如来者:言无虚妄是谓如来』,我说他会得儿子,就是会得儿子的,我说的话是真实不虚,你顾虑什麽呢?这时候就去了。 到那儿去了,那麽这个长者就看佛来了,就是不高兴。你说我太太会生个男孩,还生什麽男孩都死掉了,还生男孩,生个儿子,还有福报的。佛说:『我是如来,言无虚妄,名为如来』,我说你能得儿子,就是能得儿子。那麽这时候这个火已经燃烧起来了,火烧得很勐,就看着这个他的太太腹部裂开了,就出来了一个男孩,坐在火里面,就像一个鹦鹉鸟坐在莲花上似的。那麽一看见了,心里欢喜,欢喜啊!但是在勐火里面,谁敢动?这时候佛就叫这个耆婆,耆婆是个医生,佛在世的时候是个大医生,说:你去!你去把这个把这个小孩把他捧出来。这个耆婆当然是信佛的人,佛说去,他也就完全做。外道说:你不可以去,这火烧死你。耆婆说:我信佛,佛叫我去没有事。那麽他就到那去,像入清凉池似的,到勐火裡面像清凉池,然后把这小孩就捧出来了。 捧出来了,那麽这底下的说法又不一样,我们就说这一种。这个长者很欢喜,真是能得到儿,欢喜就问佛,请佛给取个名字吧。佛说:他在勐火里面生,就名为苏提,苏提,中国话就是火,苏提。 这里面说「如来使者」,这个耆婆是「如来使者」,如来派他去做这件事,就是佛的使者,所以不会死的,所以也不是「自害」,也不「他害」,这「如来使者」。这「住最后身」的菩萨也不会「自害、他害」,也没这件事。「慈定」,入了慈三昧的时候,四无量心,慈、悲、喜、捨这三昧。三昧是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里面,修这个慈三昧,修慈三昧的人也是不「自害」、不「他害」,有大功德。「灭尽定」的人,入了「灭尽定」也是不可以,也没有受害的这种事情。这个「若无诤定」,「无诤三昧」,须菩提尊者「无诤」三昧的意思。「若处中有」的时候,「如是等类」都是,你不可以,不可以害。 这是说得初果的人,得初果的人,他在中有的时候,处胎的时候到住中有的时候,都是不可以害的,也没有「自害、他害」这些事情,「如是等类」。这是说这众生有这麽多的类别,有「自害」、有「他害」,或者也「自害」、也「他害」,「非自害」、「非他害」,有这种四类众生的差别,这个四种的「自体建立」的差别。下面就是第八科「因缘果建立」。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人,存好心、做好事、修善行,不必要人知道,不必要人称赞。 我们尽心尽力,不求果报,果报不可思议;不求功德,功德无量无边。 我们行善不必要别人称赞,我们要希望别人称赞,就已经不善了。为什么?存心不善,心地污染不清净。 我们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这叫积阴德。我们做好事,不让人知道,这个福德愈积愈厚,将来果报就殊胜。如果你做好事,到处去宣扬,到处让人知道,你的善就报掉了。 我们造的罪业,希望大家都知道,这人批评我几句,那人指责几句,我们的罪业就报掉了。所以善,要积阴德,不要让人知道,我们的德就厚;恶,希望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恶就报掉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