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教义篇 观音登科,势至下第辩


2015/5/23    热度:337   

返回目录

慕印居士:净土教义篇 观音登科,势至下第辩

念佛法门乃一代时教中,即权即实,亦渐亦顿,非通途教网所能范围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实上圣下凡,共圆佛道,普度群生之妙法也。但通宗通教之士,尚不能无疑。或者疑曰:既然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之妙法,何以楞严会上,佛敕文殊,选择圆根,观音登科,势至下第耶!某曰:此有二故:一者,佛敕文殊择取圆根,其目的在于对阿难之机,以阿难多闻强记,耳根偏利,故选取耳根圆通。二者,音声乃此方真教体,释尊化导众生,主要亦仗说法之音。故观音耳圆通当其选耳。说观音登科,则无由置喙。若说势至下第,则为过矣。何则?楞严一经,七处征心,八还辩见,归重明悟藏性。悟心之后,则首楞严大定,方堪起修。而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尚在遥远,须仗不生不灭,圆,通。常之闻性,多劫闻熏,方能冀希也。而势至之根大圆通,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自他俱念之念佛法门。约念自性边说,则与二十四圣圆通大同;约念他佛边说,宛有生灭念相。此与体悟藏性,得证圆通,须要离念不无相违。换言之,以宛有念相之因,欲证离念圆通之果,不相符契,故文殊于根大圆通,拣之曰:“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但须知净土念佛法门,注重在于出离此土五浊恶世,仗弥陀弘誓摄引,往生西方,一登莲域,即阶不退,生死定了,而不注重于此土求开悟,明心见性也。永明禅师曰:“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夫若欲求开悟,明心见性,则修观音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诚为圆顿之法,惜唯仗自力,多劫乃成。若欲于即生不断惑业,顿脱三界樊笼,永阶不退,则势至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念佛法门,更契末法时代众生之机,孰敢曰:势至下第耶!印光大师云:“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高下,契机者妙。”旨哉,言也。

返回目录

更多慕印居士佛学内容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修行从哪里修起?从消除对立修起,从这里下手功夫真正会得力。我们从内心深处把跟人对立的念头化解,本来没有对立,哪有什么对立!因为你有执着才有对立,你有分别才对立,你没有分别执着哪来的对立!所以我们要知道,阿罗汉没对立。所以我们,于一切事没有对立,于一切物没对立,于一切人没有对立。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