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哪一种烦恼重,从重的先放下


2015/5/23    热度:509   

离烦恼叫寂,离苦患叫静,这是涅槃的道理,证得涅槃就叫做成佛,换句话说,成佛就是证得涅槃,涅槃就是寂静。本性是寂静的,真心是寂静的,妄心是动的,动就叫迷惑,所以叫我们远离分别、远离执着。凡是生灭法都是虚妄的,不生不灭是真实的,动是虚妄的,寂静是真实的。所以佛教导我们用心要静,愈寂静愈好,为什麽?愈寂静就愈接近真心,远离妄心。于一切法里头不必执着,为什麽?它是假的,它是生灭法,执着它干什麽。这些经文应该常常念念,或者写在纸条上,放在书桌上,常常看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这些都是佛教我们看破的。凡夫放下,你自己反省你哪一种烦恼重,从重的先放下。为什麽?重的放下了,轻的就很容易放下。跟治病一样,什麽病是要命的,这先治,这个治好了,再治些小毛病,这个方法好。如果我们贪心很重,就先放下贪心,从这里下手。贪里面的境界很多,如果贪财的重,就从贪财先放下,对于财不贪了。为什麽?财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贪色,就先从色先放下;贪名的,从名放下;贪利的,从利放下。你只看哪一个病最重、最深,从这个下手。总而言之,七情五欲一定要放下,不放下你出不了六道轮迴、你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恭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二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境随心转,“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我们境界是随心转的,我这个相貌、身体是境界,这个相貌、身体也可以随我们的心转。譬如相貌,俗话常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你们相貌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心不一样,你们对于一切事物想法、看法不一样,所以面貌不一样。而在西方极乐世界,经文上讲,相貌统统一样,为什么?他心一样,因为大家什么都不想。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去往生的人,相貌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即使凡夫去往生的还有想,他想什么?想阿弥陀佛!他不想别的,想阿弥陀佛就变阿弥陀佛,相貌是相同的。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总希望自己相貌能好一点、能美一点,那么你的心也好一点、美一点,相貌自然就美好。心地清净,自然就健康长寿。如果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自己想要健康长寿,想要自己美貌,那是不可能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