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学佛如何能有感应?


2015/5/23    热度:838   

我们学佛,为什么学了多年没感应?有些人,很少数、很少数,学佛不久他就有感应,这什么原因?第一个,善根福德不相同,宿世的;第二个,这一生当中经教的薰闻不相同。

我的善根福德并不殊胜,你们诸位了解我过去的历史你就明白了。如果善根深厚的人,一接触他就真信。我遇到是大善知识是没错,我常说我的信心只有两成,把它算作十分,我只有两分,算成一百分,我只有二十分,不多。所以,老师劝我学净宗,我差不多到二十多年才接受,不是人家一说我就接受,这就是善根福德不足。真的是得上天保佑,寿命延长了,如果当年我真的是四十五岁就走了,我知道的不多。对于这些大道理我也都读过,我心里头有疑惑,我能信又不是真信,有疑。经过六十年这么长时期的薰习,才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我感谢佛菩萨,感谢寿命的延长,知道一个中等根性的人,没有长时间的薰修他不能成就。上上根人毕竟是少数又少数,不多见。

尤其是古人那种做学问、修行的心态,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他们的心态是定的,不是浮动,他们的心思专一,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很厉害。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他很容易得三昧、很容易开悟。

我们今天就缺乏这一点,其实我们很清楚,今人跟古人没有什么差别,古人能做到的,今人肯定能做到,就是不肯做。自以为是,也就是傲慢这个习气比古人深。古人这个习气浅,他很容易克服,我们自以为是、自以为能,那麻烦大了。

孔夫子,后世称为大圣,人家能够做到「述而不作」,说明自己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什么根性?中等根性。说明了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传给后世的,全是古人东西,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对古人东西诚信,一点怀疑没有,完全接受。

好,好里面有欢喜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佛法讲他有法喜,我们得不到法喜。大乘教里面常讲法喜充满,那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十七集)2011/10/17 档名:02-037-0017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力的加持一定是平等慈悲的,可为什么有人得到加持,有人得不到加持?这是因为佛力加持是有条件的,如果你有障碍,佛力加持不上你。那这个障碍是什么呢?就是烦恼习气。烦恼里面包括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如果我们自己肯断烦恼,远离烦恼,自己的智慧慢慢开了,就能够觉察到佛菩萨在保佑我们、加持我们;不但智慧德能得到佛力的加持,我们这个身体也同样得到加持。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知恩加持”。我们要如何报恩? 就是:爱护自己就是报佛恩。自爱自重,就是报恩;糟蹋自己,不爱惜自己,这是违背了佛恩。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