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父母和子女有四种因缘
2015/5/23   热度:2285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叹。况汝教养多年,费若干精神钱财,心中能不感伤乎。虽然,切不可以自己一向热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为怨尤。 须知吾人从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造恶业,无量无边。或我欠人之债,或人欠我之债,或我欠人之命,或人欠我之命,以彼此有负欠故,致所生儿女种种不一。有还债者,有讨债者,有报德者,有报怨者。 汝今生虽居心事事甚好,岂多劫多生,通通皆无罪业乎。故人当有不如意之境遇,只可发忏悔罪业心,不可生怨天尤人想。若能发忏悔心,不生怨尤,则所谓逆来顺受,则后来之福,实难测度。汝此子者,大约是讨债而来,债已讨足,故随即去世。汝于债主已去,不生解脱业累之想,反生怨天尤佛之心,则成颠倒矣。 ——辑自《印光法师文钞》•复德畅居士书 【注释】 印光大师说:“一个人生儿子(女儿),大概有四种原因:一种是报恩(德),一种是报怨,一种是还债,还有一种是讨债。” 报恩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恩惠,为着报恩,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服劳奉养,生事死葬,都称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贤孙,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报怨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亏负的地方,为着报怨,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怨恨小的,就忤父母;大的,甚至为非做歹,闯下大祸,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着的时候,不能得到儿子的奉养;等到死了,还因为儿子的不争气,带着羞耻到九泉去。这是报怨的一种。 还债是:因为儿子在过去世欠父母的资财,为着偿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倘若债欠得多的,父母就终身由他奉养;若是欠得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读书才得了些功名而丧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财利而身死的。 讨债是:因为父母在过去世欠儿子的资财,为着讨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小的债,不过损失些学费聘金;等到债还清了,父母虽想望他成事立业,而他忽然夭亡,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债,那做父母的损失,可就不止此数,必定要废业荡产,家破人亡才罢 【如何最圆满的对待这段因缘】 这种报恩报怨的因果关系,不独子女是这样,就是夫妻也是这样的。总之,眷属聚会,无非恩仇报复。假使能够互相感化,大家念佛修行,同归极乐净土;那么恩仇眷属化为菩提眷属,就完美到极点了。 (注释部分,辑自《可许则许》)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结果就叫做业。这个世间人受业力的支配,想做一桩好事不容易,所谓“好事多磨”,折磨很多!这些折磨从哪里来的?无始劫以来,我们造作的恶业所感。我们希望事事如意,我有没有给别人如意?我们希望别人能够关怀我,我有没有关怀别人?希望人家关怀我,这是果报。果报从哪里来?我要关怀别人。我只关怀几个喜欢的人,不喜欢的,我不关怀了!喜欢跟不喜欢的,大概对比是十比一,那你不如意事就常八九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