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唐以前观音菩萨像以男儿形象出现


2014/9/3    热度:363   

  在现代影视书籍资料中,观音菩萨是一个慈眉善目、面带微笑的妇女。“其实在唐朝以前,观音菩萨像都还是以男性形象出现,是一个长得慈眉善目,修饰干净的男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教授说。

杨泓日前在湖南省博物馆对公元三世纪至八世纪我国各种佛陀造像作了精彩阐述。他说,佛像的造法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地域、时间等不同,往往呈现不同的特色。

杨泓教授说,北魏早期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造的佛像就有很大的不同。迁都后的佛像一般造的很漂亮,面相圆润,弯眉细目,鼻挺嘴小,乍一看很像是女性。比如,在河南洛阳出土的一些北魏后期的菩萨像,就有学者误认为是当时的女官。

“其实仔细看,可以看到这些佛像的脸上刻有短细的胡须。”杨泓说。这个时期之所以把佛像造成如此漂亮,也是受当时习俗的影响。北魏的男人都喜修饰,常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出门时还爱洒上香水,而以此为模本的佛像自然也造的漂亮。

“唐朝以后,受中国文化、礼俗变迁的影响,观音菩萨像慢慢演变成妇女形象,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杨泓说。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人讲功夫,什么叫功夫?你什么都懂,拿到《大藏经》,统统都会讲,讲得天花乱坠,算不算功夫?不算功夫。功夫是什么?一切境界里头如如不动,这是功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够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又能够了了分明,这是功夫。所以六根在六尘境界里是“定慧双修”,这就是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定慧等持”。大师无论接触什么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他一接触,都变成了定慧。他不生烦恼、他不动心。“不动心”,成就他的定;“了了分明”,成就他的慧,六尘境界,对他来说,没有障碍。无论什么法门,世出世间法,他都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他就是修这个。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