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宝·仲巴仁波切: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七、修学佛法三要点——见地、修证、行愿
2014/9/4   热度:304
东宝·仲巴仁波切: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七、修学佛法三要点——见地、修证、行愿 七、修学佛法三要点——见地、修证、行愿 如前所述,众生皆具佛性,你已经具备三个稀有难得的条件:人身宝、善知识及其口授,但你还没有成佛,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你还不具足成佛的福慧二资粮。怎么办呢?这需要在见地、修证、行愿三方面下苦功夫。 见地,即明白佛法的道理。初入佛道修学的行者,首先应该依止善知识(具格的导师),勤听善知识的开示,并在善知识的指导下阅读经典论著。对所得知识还要加以思考,真正获得正见,这是见地的功夫。 修证,即依照佛法修习获得证悟。获得正知正见后,还需要求得善知识的灌顶和口授,依法实证实修。就象画上的饼不能充饥一样,别人修证的结果,永远成不了自己的证悟。佛法的证解不是知识的积累,是心性的实际体悟。这是修证的功夫。 行愿,即做一切的善业,利益无量众生。成就菩提佛果是需要智慧与福德二资粮的圆满的。如果一个人只有福德,那么他只能轮回到较高的层界。如果只有智慧而没有福德,那么他即使瞥见了证悟,也不能获得正果。福德与智慧是互为前提条件的。既有福德资粮又有智慧资粮,才能导致解脱和成佛。其实,没有一定智慧的人,无法积聚到足够的福德资粮;没有足够福的人也无法真正开启智慧。见地的累积,是相对智慧,是究竟智慧的前导和基础;修证的达成,是究竟的智慧。福德资粮则要由行愿来累积。即见地与修证可圆满智慧资粮。 在金刚乘之殊胜法门中,广修供养可以积聚一生人行善积德所无法累积的福德资粮,这在《不共四加行》中有论述。 修“普贤七支行愿”,可圆成福慧二资粮: ⑴礼敬诸佛; ⑵广修供养;(以修曼达为胜) ⑶忏悔业障;(以金刚萨埵百字明咒修持为胜) ⑷随喜功德; ⑸请佛住世; ⑹请转*轮; ⑺普皆回向。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地狱里面的引业是什么?就是嫉妒嗔恨。这个很可怕,所以人在临终的时候,心里不高兴,发脾气,肯定堕地狱,这个业力引导他到地狱去投生。贪心堕饿鬼,活的时候对自己拥有的财物放不下,贪恋,临命终时有这个念头就到饿鬼道。如果临命终时糊里糊涂、迷惑颠倒,愚痴,邪正、是非、善恶都无知,都颠倒,搞错乱了,堕畜生道。临命终时还想到人伦道德,还想到仁义礼智信,这个引业引导你到人道来投生,你来生不失人身。入佛法界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道的引业。我们今天讲得圆满一点,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心引导你到佛法界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