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清:因果报应录 第三篇 孝顺善报类 05 道丕法师诚感父骨


2014/9/4    热度:381   

唐湘清:因果报应录 第三篇 孝顺善报类 05 道丕法师诚感父骨

 

  后周道丕法师,是陕西长安贵胄里人,自幼抱着出世的大志,七岁就出家做和尚。十九岁时,长安发生战事,带着母亲到华山避难,住在山洞中,那时因为兵灾的影响,米价很贵,没钱买米,只得饿着自己的肚子,乞食供母。母亲问他:“儿子吃饱饭了吗?”他虽饥肠辘辘,但为了避免母亲伤心,回答说:“我已经吃饱了。”他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在霍山的战役中阵亡,他母亲对他说:“你父亲在霍山战死,尸骨暴露在风霜中,你能把它寻回来安葬吗?”法师奉了母命,一路赶往霍山,寻取父亲的尸骨。可是他看到战场上东一堆西一堆的累累白骨,无法知道究竟哪一具是父亲的遗骨。他就日夜的诵经,向空中祈祷说:“古人精诚的感应,有滴血认骨的事,现在我要寻取父骨,祝愿群骨之中,如果有转动的,那就是我父亲的遗骨。”他专心一志的注视着一大堆白骨,精诚祈祷,过了几天,忽然有一具髑髅从骨堆中跳出,摇动了很久,他知道这绝对是父亲的遗骨,不禁高兴得跳起来,把那具髑髅抱在自己的怀中,带回家中见母亲。就在这天夜间,他母亲也梦见丈夫归家,第二天早晨,果然看到道丕法师带着父亲的遗体回来,随即安葬。当时的人,都认为道丕法师的寻得父骨,是至孝的精诚感应所致。后来法师在朝中讲道,常居首席的地位,颇获朝野人士敬重。像道丕法师的孝行,绝粒而饷母饥,诵经而获父骨,真是大孝兼乎存殁,至行超乎古今,可说是佛门中具有孝行的模范人物。(取材自高僧传)

  湘清按:蕅益大师有言:“世人病释氏无父,而释氏之孝其亲,反过于世人,传记所载,盖历有明徵。”从道丕法师孝行的故事,不仅可以证明至孝的感应,且足以破除世人“释氏无父”的误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中国古人教我们隐恶扬善,看到众生好的这一面,我们要赞叹他、鼓励他;见到他恶的那一面,不说他,让他自己去反省,自己去忏悔,这是养我们自己的厚道。“隐恶扬善”,扬就是赞扬,人家有好的地方要赞叹,见到人家有过失的地方一字不提。我们都能够这样去做,社会的风气必定慢慢会淳厚。作恶的人,有时候也会做一点好事!好事你就赞叹,恶事不提,到后来他会生惭愧心,“你看看这些人对我多好,我做了小小的好事就赞叹,我做那么多坏事,你看他们都不说”,他慢慢会反省,会改过自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