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日记:5月19日─皈依心态的差别


2014/9/4    热度:141   

福德日记:5月19日─皈依心态的差别

 

  我们皈依三宝,主要是寻求佛、法、僧的庇护,避免将来堕入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皈依是一切修行的开始,其发心至为重要。依照皈依的心态,可做出下列三种区别:

  第一个是下等的发心:

  不仅希望这一世健康、长寿、发财,而且也希望自己下辈子能得到人、天的安乐。他恐惧的不是整个轮回,只是轮回里的一部分,所以皈依三宝。

  第二个是中等的发心:

  有些人意识到,整个轮回──从地狱到无色界──都充满了痛苦,三界六道都没有可以躲避痛苦的地方,所以他厌离整个轮回,希望自己从中得到解脱,所以皈依三宝。

  第三个是上等的发心:

  菩萨与声闻共同之处,就是菩萨同样意识到轮回充满了痛苦,不同的是,小乘声闻努力修行使个人能得解脱,大乘菩萨则为了帮助其他众生解脱或成佛而努力修行,这是菩萨的皈依目的。

  即使是出于下等的发心,皈依三宝仍然是佛教入门的基础,仍能产生极大的利益;在明白皈依发心的差别之后,也必须时常思惟:如何修行才对自、他最有利益?是否该提升自己发心的层次?

  如果我们扩大对菩萨道的理解和认同,就不会对菩萨行有所恐惧!

  皈依是一种誓言,即对三宝发起了坚定的誓愿,宁舍生命也不舍三宝。发心是从内心深处发誓,愿一切如母众生成佛,为此自愿修六度万行。

  如果我们在修皈依戒时发菩提心,这就称做菩萨的皈依。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功夫不到家的时候,一定要守着一个老师!古人讲师承,世出世间法都要师承,都要有老师指导;没有老师指路,就是盲修瞎练。老师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要如何辨别哪些是善知识?这一点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他老人家入灭之前,教我们“四依法”,这个四依法就是辨别善知识的标准。四依法第一句,“依法不依人”,非常重要!经教是法,讲经说法的法师或居士,他的思想见解、行持、言论与经教相应不相应?如果他的思想见解、言论、行为与经教所讲的相应,这个人是善知识,这个人是真正佛弟子。如果他讲经说法一百句话里头,九十九句话都跟经教相应,只有一句不相应,跟佛相违背,这个人是魔,不是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