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日记:7月5日─布施修行的基础


2014/9/4    热度:200   

福德日记:7月5日─布施修行的基础

 

  一般社会大众,常将「布施」视为一种公益活动,虽然这种世俗的看法,缺少了布施在佛教上的意义理解,但只要愿意躬行实践,总是一种善举。

  有些人虽然身为三宝弟子,对「布施」的意义亦无正确认知。他们有的急功近利,贪求名闻利养,总以为做好事,布施金钱,供养僧众、圣者,参加法会,就是学佛、就是修行;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捐了钱、做了善事就应该得到福报,保佑全家平安,事业顺利,不受因果报应。

  其实,布施乃「六念」、「四摄法」、「六波罗蜜」等重要法门的一支,是阿罗汉、菩萨等圣者必修的德目。「布施」在汉译佛典也翻作「舍」,希望人能去除执着,远离贪心,因此它虽然有招感善果、累积功德的「附加效果」,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能使人进德修业,趣菩提道。

  以下简要介绍布施的学习程序:

  我们一开始布施,或许心量不大,或者不是发自内心,或是略有不舍之心。布施之后,也没有欢喜的感觉。但在我们听闻佛法,知道布施的利益之后,便能逐步减弱那些苦恼、懊悔之心。

  随着不断的布施,慈悲心也会随之增长,对于贫穷苦难者或亟待救援的动物,能立即生起同情心;渐渐的,开始能作数量更大的施舍。此时,施者逐渐舍弃贪心,不再执着累积自身财富,反而愿意分享给一切有情。

  由于熏习佛法的智慧,施者将知道布施等善行须不求回报,不存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而朝向「平等心」、「无所求」而努力。执着于任何事物,都会障碍住心中的智慧。

  《龙树诫王颂》云:「如法行布施,能净除诸障,对治方便中,以布施最胜。」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这个世间人,心量很小,嫉妒心很重,容不得人,看到别人有好处,自己心里就很难过。你发心学佛,你周围的这些人,看到你想学好,心里很难受,想方法障碍你,想方法陷害你,这个事情很普遍,到处都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心里就嫉妒、难过,这个毛病是众生无量劫以来都有的,不要教的,与生俱来的。佛法教给我们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对治嫉妒,懂得随喜功德,懂得成人之美,就能把嫉妒的障碍打掉。随喜是什么?是成人之善,成人之美。看到人家做好事,我们生欢喜心,不但生欢喜心,我们还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这就是随喜。大家要晓知道,我有能力,我帮助他;我没有能力,我生欢喜心,他有多大功德,我得多大功德。他修那个功德好辛苦,我得来毫不费力,这个要有智慧!在世间人心量很小,我们要示现大心量;现在世间人都不能包容,我们要表现能包容,我们要做好样子给人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