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因果思想与养生
2014/9/3   热度:352
佛教养生之道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贯穿着三世因果的观念。佛教基于这种观念,要求信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直至解脱生死,成就佛果。要想健康长寿,不完全在于吃得多好,保养、锻炼得多好,根本之道还在于有一颗平和仁慈之心,能广作善事。古来众多的高僧生活十分艰苦,衣食住行依戒规降到了极低的水平,而他们的寿命多数都能超过生活优裕的帝王、官绅,这值得世人深思。现代社会,人类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整体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社会竞争激烈、物欲横流、道德失范,以及核战争威胁、恐怖主义等,出现了艾滋病、癌症等许多过去少有的疾病,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亚健康状态及患心理疾病者日益增多,二战以来仅因各种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就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这一切是一般的养生之道所无法解决的。它表明,佛教的因果思想和养生之道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物要至诚恭敬,这就是“礼敬诸佛”。为什么要修礼敬?破“我慢”。傲慢是大烦恼,好胜好强,要超过别人,这种想法很不好。傲慢的人,因为有我见,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别人不如他,他不知道一切法是平等的,他在平等里面起了贡高我慢,平等心失掉了。如果不是平等心,决定不能见性!悟了的人,对于任何人,一定是平等心、恭敬心,而贡高我慢的人,自己贡高,轻慢别人,造作重大的恶业,一定不会开悟。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