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之涵义’为何


2014/9/3    热度:318   

‘三论之涵义’为何
所谓‘三论’者,系指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中论因申明大乘中道实相之理,故
名中论,为龙树菩萨所造;百论本来是二十品,因每品各有五偈,依其偈数,故名
百论,为龙树菩萨之弟子提婆菩萨所造;十二门论因申明十二个法门,故名十二门
论,亦为龙树菩萨所造。至于‘三论之涵义’为何?兹依《三论玄义》所开示,分
述之如下:
(一) 三论略有八义:(1)一一论各具三义,即破邪、显正、言教,以同具此三
义,故合名三论;(2)三论具合方备三义,即中论明所显之理,百论破于邪执,十
二门名为言教,以三义相成,故名为三论;(3)中论为广论,百论为次论,十二门
为略论。三部具上中下三品,故名三论;(4)一切经论凡有三种,即偈论(即是中
论)、长行论(所谓百论)、亦长行亦偈论(即十二门论),以三部互相开避而共
相成,故名三论;(5)此之三部同是大乘通论,故名三论;(6)此三部同显不二
实相,故名三论;(7)同是四依菩萨所造;(8)同是像末(像法、末法时代)所
作,但欲纲维大法也。
(二) 三论中自有三别即为三例:(1)百论为通论之广,中论为通论之次,十二
门为通论之略;(2)百论通破障世出世一切邪,通申世出世一切正,故名通论之广;
中论但破大小二迷,通申大小两教,不破世间迷申世间教,故为通论之次;十二门
但破执大之迷,申大乘之教,为通论之略;(3)外道邪兴,遍障世出世大小一切教,
故提婆遍破众邪,备申众教,是以论明,始自三归,终竟二谛,无教不申,无邪不
破;中论为对大小学人封执二教故,但破二迷但申二教,是以论文有大小二章之说;
十二门论辨观行之精要,明方等之宗本,故正破大迷,独申大教,是以论文命宗,
但说略解摩诃衍义。
由此观之,如是‘三论’,乃是‘三论宗’所依止之最重要论说,如同‘净土三经
一论’为‘净土宗’所依所止之最重要经论。换言之,即依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等而立宗,故名‘三论宗’。而其‘十二门论’虽备破众病,而正意为申大乘,故
论文前明略解大乘,而后则言末世众生薄福钝根,虽寻经文不能通了,即知寻大乘
失旨,但小乘外道障彼大乘,故十二门不但破大迷、申大教,而且欲令小乘、外道
同入大乘,故亦破之;又百论总申大小(大乘与小乘),然中论别申二教(顿教与
渐教);又百论为回邪入正,始行之人(初发心菩萨)故,始自三归终入方等(经
典),故从浅至深,中论示诸佛本末之义,大乘为本,小乘为末,故从深至浅也。

总而言之,依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而立宗,故名‘三论宗’,又名‘法性宗’、
‘性宗’、‘空宗’、‘般若宗’等。此宗破斥外道之邪见与迷执,说宇宙万事万
物都无固定之自性,是随因缘之关系而变动,所谓缘生缘灭,因之说自性本空,主
张理解佛理,使内心解脱流转,证入真空本性。在印度以文殊、马鸣、龙树等菩萨
为祖,在中国则以东晋之鸠摩罗什法师为始祖,此为吾等学佛修道者所应知。愿与
诸仁者共勉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 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业障是与生俱来的,人人皆有;如无业障,是佛菩萨再来。业障重可以忏悔,忏分事忏与理忏:事忏要发露忏悔。业造作之后一定有果报,发露的意思是使恶业作增上缘,不要藏在里面,发泄出来,使人知道,能早日了结。事忏力量薄,不能消灭恶业的种子。理忏要修定,是见性。见了性才能转业,转阿赖耶识成根本智。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