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之言:第二章:生死轮回 三个业根
2014/9/4   热度:243
佛陀之言:第二章:生死轮回 三个业根 「诸比丘,如果外道沙门如此问你们:『诸位贤友,有这三种素质:贪(ràga, lobha)、瞋与痴。诸位贤友,这三种素质有什么区别?它们有何意义及差别?』诸比丘,如果他们如此问你们,你们要如何向那些外道沙门解释?」 「世尊,对于我们来说,教法源自世尊。我们以世尊为导师与依处。世尊,如果世尊能亲自阐明其含义,那会很好。听完世尊的阐明后,诸比丘将谨记于心。」 「诸比丘,谛听。我要说法了。」 「是的,世尊。」诸比丘回答。世尊便说: 「如果那些外道沙门如此问你们(关于贪、瞋、痴这三种素质的区别、意义及差别)时,你们可以如此向他们解释: 『贪欲比较少受指责 ,可是难以去除 。瞋恨比较多受指责 ,可是比较容易去除 。痴最常受指责又难以去除 。 诸位贤友,是什么原因及理由导致未生起的贪欲生起,以及导致已生起的贪欲增长? 答案是「美好相」(subha-nimitta净相)。对于不如理作意那美好相的人,未生起的贪欲生起,已生起的贪欲则增长。 诸位贤友,是什么原因及理由导致未生起的瞋恨生起,以及导致已生起的瞋恨增长? 答案是「可厌相」(pañigha-nimitta)。对于不如理作意可厌相的人,未生起的瞋恨生起,已生起的瞋恨则增长。 诸位贤友,是什么原因及理由导致未生起的痴生起,以及导致已生起的痴增长? 答案是「不如理作意」。对于不如理作意的人,未生起的痴生起,已生起的痴则增长。 可是,诸位贤友,是什么原因及理由导致未生起的贪欲无法生起,以及导致已生起的贪欲得以去除? 答案是(身)「不净相」(asubha-nimitta)。对于如理作意(身)不净相的人,未生起的贪欲无法生起,已生起的贪欲则得以去除。 诸位贤友,是什么原因及理由导致未生起的瞋恨无法生起,以及导致已生起的瞋恨得以去除? 答案是「慈心解脱」(mettà cetovimutti)。对于如理作意慈心解脱的人,未生起的瞋恨无法生起,已生起的瞋恨则得以去除。 诸位贤友,是什么原因及理由导致未生起的痴无法生起,以及导致已生起的痴得以去除? 答案是「如理作意」。对于如理作意的人,未生起的痴无法生起,已生起的痴则得以去除。』」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结果就叫做业。这个世间人受业力的支配,想做一桩好事不容易,所谓“好事多磨”,折磨很多!这些折磨从哪里来的?无始劫以来,我们造作的恶业所感。我们希望事事如意,我有没有给别人如意?我们希望别人能够关怀我,我有没有关怀别人?希望人家关怀我,这是果报。果报从哪里来?我要关怀别人。我只关怀几个喜欢的人,不喜欢的,我不关怀了!喜欢跟不喜欢的,大概对比是十比一,那你不如意事就常八九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