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离自心是真念佛
2014/9/3   热度:329
即心即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一个学佛者,念念不离自心,才是真念佛人。可惜当今许多学佛者,都以念佛的法号为念佛,此大违佛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根在六尘里面统统放下,不起心不动念,一切随缘而不攀缘,这就对了。真正的供养是放下,不但世法如此,佛法也不例外。放下妄想、放下执着、放下忧虑、放下牵挂、放下烦恼,这样修供养,才叫真正供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佛性是先天、一真、不二的存在,其无形无相,无声无嗅,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所以凡有形相、有言语、有来去、有生灭者,皆属后天,皆属有为,皆属二法。学佛者执著于声闻,落于后天,是无法返本还原的。
持诵佛号是觉悟自心的一种法门。因此说,持诵佛号的方法没错,但是念佛者若不能从口到心,从眼到心,从耳到心,念佛无益。五祖弘忍禅师在《坛经》中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难道是在说妄语,欺骗众生吗?!
菩提达摩大师在《破相论》中说:“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
仓颉造字蕴含天理。念字上为今,下为心。一切皆从心上生,一切皆从心中有。今念从心发,无心一切无。因此,念念不离自心方为念,离心就不叫念啦。此谓“在口曰诵,在心曰念。”听吾偈曰:
仓颉造字作明鉴
念念不离自心田
人我皆从心上起
无心无物亦无念
人心惟危存一点
折返内寻见心源
人心道心本一心
二人同心可回天
东方阳熹
写于:2007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