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报轮回——佛教报应说的依据
2014/9/3   热度:547
业报轮回——佛教报应说的依据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善恶的标准,凡是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都想到自己,自己的利害,在佛法里面这叫做恶念。我们一切的造作,第一个想到本身、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恶业,这就是造作恶业。你想真正消业障,就要用真心待人接物。别人用假心对我,我还用真心待人。一定要觉悟,千万不能跟一般人一样的见解,如果你用假心待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那么再问,这些人以恶心待我、以恶意待我、以一切恶行加诸于我,我怎么办?正因为一切众生有恶心、恶意、恶行加诸于你,你以真诚心对待他,你无始劫以来的业障统统消除了。如果没有这些恶人、恶事,你的业障怎能消除?你的真心从哪里显示得出来?修行无过于历事练心,在境界、事相里面练你的清净心,练什么?练我以真心待人,就练这个,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念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有关“业”与轮回的学说,就伦理角度来说,即为佛教道德价值判断的依据;如从宗教实践的角度来看,那就是佛教因果报应说的基础了。关于“业”与轮回的学说,在古代印度,并非佛教所独有,而是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传统学说。在古代印度的“吠陀”和婆罗门教的经典《奥义书》中都曾说到有关“业”的思想。佛教吸收了这些传统思想,经过整理和发挥,将这些学说组织到自己的教义学说中,并逐步发展成为佛教教义的重要内容。
从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以及后来的大乘佛教,有关“业”和“因果”的思想,一直是整个佛教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因果报应和三世轮回说,又成了中国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也是中国佛教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伦理学说,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在下层民众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