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西归直指?疑问指南(第二节课)


2014/9/4    热度:245   

益西彭措堪布:西归直指•疑问指南(第二节课)

 

  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未断,一毫福德未修,若西方净土,已是超出三界,过于天帝天仙百千万亿恒河沙倍。凡夫念佛,安能遂生其国?】

  “具缚凡夫”就是还系缚在生死流转中不得解脱的凡夫。“恶业厚重”是指身、口、意的恶业还很厚重。“一切烦恼未断”指贪、嗔、痴、慢、疑、邪见等三界所摄的烦恼,丝毫没有断除。“一毫福德未修”指所修的福德微少,即使修了一些,也夹杂着烦恼和不善业。而西方净土远远超出了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论是身体的相好,色、声、香、味、触的受用,还是天眼、天耳等的神通,或者智慧、辩才,都超过天帝、天仙百千万亿恒河沙数倍。具缚的凡夫念念佛,怎么能生到如此殊胜的净土?

  这种情形就像一个农夫,原先一字不识、贫穷困苦,光着脚在泥水里劳作,黝黑丑陋、被人轻贱。后来一夜之间,直步青云,在京城的金鸾殿里成了皇帝身边的大臣,锦衣玉食、身相庄严、文韬武略、万众景仰,远远超过了那些知县、知府、巡抚,真是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答:此仗阿弥陀佛之力,非藉自己之力也。譬之跛人行路,终日不能数里,若乘转轮王之象宝,一朝能历四大天下。】

  这是依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神力,不是单凭自己微薄的力量。就像跛脚的人一瘸一拐地走路,一整天走不出几里路。如果他乘上转轮王飞行神速的大象宝,一上午就能走遍东、南、西、北四大部洲。

  这是比喻单凭自己的力量,修道的速度缓慢,进程有限,但依仗佛的力量,就能迅速成就道果。

  【又如寒士,欲亲近帝王,倘从州县小试,以望登科甲,位通显,则难而未稳。】

  又比如出身贫寒的读书人,想在帝王身边做官,如果他企望从基层州县的小考试开始,一级一级地通过乡试、会试,登上科第,之后再一级一级地升迁,直至做到显赫的大臣地位,这条路是困难而不稳当的。(“困难”是指从低层爬到高层,每一步都要过关;“不稳”是指只要一步不过关,就掉下来、上不去。)

  “一级一级通过考试和升迁”,比喻单凭自己的力量在资粮道和加行道中渐次升进,伏、断从粗到细的一切三界烦恼。“难而未稳”,是指很多人通不过一级一级的修行考试,在修道中不能进步,甚至退堕下来,有些连人身都保不住,一下子掉进恶趣深渊,千万劫难以出头,所以这是难而不稳的路。

  【若能托胎而为王子,不过旬月之间,便与帝王同为一家。往生者之专仗佛力,亦犹是也。】

  如果他能投胎在帝王家,成为王子,不过十个月间,就生在王宫里,与帝王朝夕相处。往生者专门依仗阿弥陀佛的力量,专一求生佛国,也是如此。以修念佛,这一生就往生佛国,与佛朝夕相处。智慧、神通、相好、受用,样样都百千万亿恒河沙数倍超过天帝天仙。

  “投胎帝王家”,比喻托生在佛国的莲花中。“成为王子”,比喻成为佛国中的佛子。“十个月间”,比喻这一生快则几年、慢则几十年的时间。“王子落地,贵压群臣”,比喻从西方净土的莲花中一化生出来,就无数倍超过了天帝天仙。“王子毕竟作王”,比喻往生佛国就成为不退转菩萨,毕竟作佛。

  【修行人若不求生净土,仅在浊恶世界修持,则头出头没,不知经若干年劫,尚不能成一罗汉,何况至于菩萨地位!若修净土法门,只要精进修持,一心不乱,现世便可往生,竟从西方修行,永不退堕,直至成佛,最为捷径。】

  如果修行人不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只留在浊恶的世界里修行,他在六道中头出头没(在轮回的大海里,时而伸出头来,比喻生在善趣;时而被大浪一打,又没下头去,比喻又堕入恶趣),不知道经过多少年、多少劫,还不能修成一个阿罗汉果,何况到达圣者菩萨的地位。如果修持特别的净土法门,只要这一生精进修持,一心不乱,今生就能往生西方。从此在西方修行,永不退转、堕落,直至成佛。这是最快捷的路径。

  【譬如竹中之虫,向上欲出,必要咬穿无数竹节,不胜其苦。若识得从旁便可咬穿,则横出甚易。】

  就像竹子里的小虫,想往上竖着出来,就要一节一节咬穿,直到咬穿最上面一节才能出来,非常辛苦。如果它认识到从旁边咬穿一个洞就能出来,那横着出来就很容易了。

  这是比喻超出三界有两种方式,一是单凭自己的力量,从粗到细一分分地断除三界烦恼而超出,这是竖出的方式,有很大难度;二是修持净业,具足信愿行,临终蒙佛加持,往生净土而超出,这是横出的方式,不必断尽烦恼,相比前者容易多了。

  【所以修净业者,谓之横出三界,而何疑凡夫之不能遂生也?】

  所以修净业叫做横出三界,何必怀疑具缚凡夫不能往生呢?

  第六疑

  【问:九品之中,下三品,多是恶人,止因临终念佛,所以往生。万一既生彼国,仍有邪见三毒,奈何?】

  问:往生净土的人从低到高分为九品,九品中的下三品多是平生造恶的人,只因临终念佛,而得以往生,万一他们生到极乐世界之后,还有邪见和贪嗔痴,那时该怎么办?

  【答:只愁不生,不愁生后复恶。】

  答:只愁不能往生,不愁往生后仍旧造恶。

  【其中盖有五因缘: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持故;二者所愿如意,无所贪求故;三者宝树花鸟,咸宣妙法故;四者纯以菩萨为良友,恶缘永断故;五者寿命长远,历劫修持故。所以一生西方,直至成佛,永不退转,良有以也。】

  这里有五种因缘保证往生之后就不再造恶。第一、在极乐世界,时时都为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摄持,能让往生者不起恶念;第二、在极乐世界,所愿如意,思衣得衣、念食得食,想听什么法自然听到,想见什么事自然见到,不会因为得不到而贪恋、追求、嫉妒、竞争,造很多恶业;第三,极乐世界中,宝树、莲花、禽鸟等的一切事物都在宣演妙法,闻法之后恶念不起;第四、往来、相处的都是菩萨良友,永远没有恶缘;第五、寿命无有限量,持续不断地修行。正因为因缘是这样殊胜,所以一生到西方,直到成佛之间,永不退转。确实是有这样的事。

  总之,在西方极乐世界,接触的境缘都是清净的,没有丝毫造恶的助缘,因此永远没有起烦恼、生恶念的机会。就像三只脚的香炉,缺一只脚就立不起来,缺少造恶的因缘,就永远不造恶。(这就是“孤因不生果”的道理,只有种子,没有水、土、阳光提供养分、能量是不会结果的;只有烦恼种子,没有促使它发起的助缘,也不会起烦恼、造恶业。)

  第七疑

  【问:继释迦而成佛者,即弥勒菩萨,今现在兜率天宫说法,人能修上品十善,便生其处。何不往生兜率天宫,亲侍弥勒,将来下生成佛之时,随之而下乎?】

  问:未来继承释迦佛成佛的教主,就是弥勒菩萨。他现在住在兜率内院说法。只要能修持上品十善业,就能生在弥勒菩萨座前,为什么不往生兜率承侍弥勒,将来在弥勒下生示现成佛时,一起下到人间来呢?

  【答:上品十善,固得生天。但欲必生兜率,恐亦未稳。不观《弥勒上生经》乎?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试问修十善者能之乎?若阿弥陀佛,但得持名,无不摄受,较之广修十善者,其易数倍。】

  答:修持上品的十善业,固然能生天,但要做到决定往生兜率内院,恐怕也不是很稳当。你没见到《弥勒上生经》上说:“修持众多三昧、深入禅定,才能得生兜率内院”吗?试问:修持十善的人能做到深入正定吗?恐怕不容易。但阿弥陀佛,只要执持他的名号,就无不摄受,比起广修十善來,不是容易很多倍吗!

  (这是说往生西方净土的条件低,只需要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这是谁都能做得到的,而深入正定就难得多了。)

  【况兜率天宫,多欲界退位天子,天女之多,不可胜计,天人见之,往往耽染,何况凡夫?《萨遮尼乾子经》云:“诸天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较之西方,万不及一。】

  何况在兜率天宫,有很多欲界的退位天子,天女多得不可胜数,让天人增长爱著五欲的心,而且天女十分微妙,天人见到后,往往耽著爱染,沉迷不能自拔,发不起向道的心,何况一般的凡夫?《萨遮尼乾子经》说:诸天的大系缚,没有超过女色的。女人缠缚着天人的心,使他在天福享尽之后,直接堕入恶道。不像极乐净土,没有女人和小乘发心的人,纯一是大乘清净海会,而且无论是水鸟、树林、风声乐响,都宣演妙法,听到的人都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因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也就能毕竟到达无生忍的果位。这样比较,谁优谁劣是很明显的。所以说,兜率天宫比不上西方净土的万分之一。

  【又况纵见弥勒,未获圣果,一生净域,永不退转乎?】

  又何况纵然见到弥勒菩萨,也未必就得到圣者果位,像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众生见到佛而没有得圣果的大有人在,多如恒河沙,弥勒佛出世也是如此,大有不得圣果的。怎么能比得上一往生净土就毕竟得无生法忍永不退转呢?

  总之生兜率内院需要广修十善、深入禅定,有相当的难度,而生极乐世界,只需要持佛名号,简单易行;而且,生兜率有退转、堕落,生极乐永不退转,所以应选择求生极乐。

  第八疑

  【问:凡夫宿世今生,广造无量恶业,临终十念,云何遂得往生?】

  问:普通凡夫在过去世和今生造了数不清的恶业,怎么能凭临终短短的十念就得以往生呢?

  【答:今世造恶,临终十念往生者,必其宿世修行,今生不过一念之迷耳。不然临殁之时,恶缘必至矣,安能反遇善知识,教以念佛乎?即教以念佛,彼安得而听信乎?】

  答:今生造恶而能在临终凭十念往生,他前世一定有修行,今生只不过一念迷失走了错路。不然,临终时一定有恶缘降临,怎么能遇到善知识教导念佛呢?就算教导念佛,又怎么能听从、信受呢?

  万法从缘生,不会无缘无故就生起信心。从“他临终以十念往生”能推断他前世种过很深的善根,才能一听就相信、就奉行。

  【况彼念佛之时,必其幡然觉悟,痛悔前非,大怖切心,万缘齐放,止认西方一条路,更无别处可回头。如此念佛,虽然一句,可当千声,所以《十六观经》云:“念念中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果能办著此种精诚,又加以宿生福业,佛来接引,夫亦何疑?】

  何况他临终念佛的时候,一定幡然醒悟,对自己一生的过恶痛切追悔,生起大恐怖心。在这种决定升沉的严峻关头,没有别的依靠,只有阿弥陀佛能救自己,这时什么都放了,只认西方一条路,更无别处可回头!这样孤注一掷、全力以赴地念佛,念一句顶得上一千句。所以《十六观经》上说:念念中除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真能做到这种精诚,再加上宿世的福业,佛来接引他往生,又有什么可疑的呢?

  第九疑

  【问:极乐国土,去此娑婆世界,尚有十万亿佛土。如此辽远,凡夫岂能即到?又闻女人根缺,及二乘人皆不得往生,信乎?】(“根缺”就是六根有缺陋,如眼瞎、耳聋等等。“二乘”就是声闻乘和缘觉乘。)

  这里有两问,第一问: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的距离,这么遥远,凡夫怎么能随念就到呢?意思是说,十万亿刹土是极遥远的距离,一念是极短暂的时间,现在在一念间就到达,凡夫怎么能做到?第二问:听说女人、根缺者和二乘人都不能往生,这可信吗?

  【答:道远难去者,形也;一念可往者,心也。念佛者生彼国土,只在此心,非挟此形骸以往也。】

  答:首先要分清往生是以身体去,还是以心去。所谓“路途远难以到达”指的是肉体的身躯。比如身体要去遥远的地方,一念是决定到不了的,不用说十万亿佛土之外,就连几米之外也到不了。所说的“一念可往生”指的是心。念佛的人生到极乐国土,只在他的心一念相应,就去了极乐世界,不是带着这个肉体去。

  【如人梦游他国,虽在千万里外,一呼便醒,岂因道近易觉,道远难觉耶?】

  比方人做梦到异国他乡去,虽然在千万里之外,但一叫就醒来,就显现出自己家里的情景,这不是一念之间跨越千万里的距离回到了自家吗?哪里会因为距离近就容易醒来,距离远就难以醒来呢?不管距离是远是近,只要一叫就都能立即醒来。

  同样,不论众生待在什么世界,离极乐世界有多遥远,在他念佛与佛相应时,只凭一念就生到了西方,不会因为距离远就难以到达。总之我们的心是周遍的,心和佛相应时,就是往生时。

  (下面回答第二问:女人、根缺者、二乘人是否不能往生?)

  【女人及根缺不生者,谓极乐国土,无有女人,及根缺之人也,非谓女人及根缺者不得往生也。】

  “女人和根缺者不生”,是说极乐世界不会有女人和根缺的人,不是说女人和根缺的人不能往生。

  所以“女人和根缺不生”这句话要倒过来说成:“不生女人和根缺”,就是说极乐世界化生的天人中没有女人和根缺者。

  【若女人不得往生,则韦提希与五百侍女,世尊何以授记其悉得往生乎?《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佛有一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称我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后,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

  再从反面论证:如果女人不能往生,佛为什么授记韦提希夫人和她的五百侍女都将往生呢?而且,《无量寿经》上讲四十八愿时,有一愿说:假使我成佛,十方世界中的一切女人,称念我的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后还受女身,我就不取正觉。可见,女人只要念佛的名号,命终舍报就转女成男,决定能往生。

  【女人如此,根缺可知。且鸲鹆鹦鹉,尚因念佛而往生。岂根缺者,反不如异类耶?】

  女人是这样,根缺的人也同理可知。像八哥、鹦鹉还由念佛而往生,何况根缺的人,难道反而不如异类的旁生吗?(“异类”就是非人类的意思。)

  在唐朝贞元年间,河东有个裴氏,养了一只鹦鹉。这只鹦鹉每天念佛,过午不食,临终念佛十声就断气了!火化后得到十多颗放光的舍利,这是旁生念佛往生的例子。女人和根缺者胜过旁生万万倍,岂有不往生的道理?

  【至于二乘,乃果位中人,凡夫尚得往生,岂有反摈二乘之理?《阿弥陀经》云:“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将谓独非二乘耶?】

  至于声闻、缘觉阿罗汉是证得圣果的圣人,凡夫都能往生,哪里有反而摈弃二乘的道理呢?《阿弥陀经》上讲: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都是阿罗汉。这不是二乘能往生的证明吗?

  【故谓生彼国者,无二乘之执心,则可谓二乘不生;生彼国者,即无二乘,则不可。】

  所以从“往生极乐国的人没有二乘的执著心”可以说“二乘不生”,但如果说在往生极乐国的人当中没有回小向大的二乘,那就不对了。

  所以“二乘不生”要倒过来说成“不生二乘”,就是说极乐世界化生的天人中,没有二乘人。

  第十疑

  【问:今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功行,何等发心,得生彼国?又世俗之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YIN欲,得生彼国否?】

  有人问:我现在已经决心求生极乐世界,不知道做哪些修行、发哪种心才能生到极乐世界?其次,世俗的人都有妻子,不知道不断YIN欲能否往生净土?

  【答:欲决定生西方者,持名之外,当具二种念力,必得往生。一者当生厌离浊世之念,二者当生欣慕乐邦之念,又当发菩提心,随力作善以回向之,未有不往生者。】

  答:要想今生决定往生西方,除了持念佛的名号之外,还应当具足两种念力,这就决定往生。一是要生起厌离浊世的心,二是要生起欣求净土的心;又要发起菩提心,平时随分随力地做善法回向往生,这样就没有不往生的!

  【至于妻子之缘,在俗亦所不碍,苟能使之共沾法味,断不因之而反种孽根。】

  至于妻子、儿女的缘,对在家居士来说,也并不妨碍修道。如果能让家人同修、互相策励,就不会因此种下生死业根。在家人和家里的妻子、儿女因缘很深,彼此以情爱牵缠,就是增长生死,使双方沉溺轮回。如果能组成佛化家庭,作菩提眷属,就互相成了修行的增上缘。

  比如来果禅师在十九岁的时候,父母逼他结婚。父母之命难以违抗,无法回避,他就事先和女方商量,结婚时叫做结缡,不染世缘,各行佛道。女方早被他劝化皈依三宝,吃斋念佛。这时她的道心更加贞切,早有不落红尘的志向,她反而劝导以终身修道作为所求。

  结婚后,两个人假装同房三天。男方坐在蒲团上,女方坐在椅子上陪母亲闲谈。母亲在房间里劝慰,一定要等他们睡下才出去。像这样有三天,母亲知道他们没有世俗的缘,就失望地离开了。两个人就各回各的佛堂,修性念佛。他还劝化自己的父母、兄弟、妯娌,都回头归向佛道,吃斋念佛。每天晚上在佛堂带着大家修行。除了父亲不能盘腿,其他人都多年不倒单。

  这就是榜样。在家居士要按这样努力去做。纵然一时还不能断掉贪爱,也要渐渐生起厌离。

  【所谓厌离浊世者,浊恶世中,动生荆棘。世人只为衣食二字困苦一生,为名利两途奔波一世,手忙脚乱,甘为妻子做家奴;昼思夜梦,总为色身寻烦恼。】

  “荆棘”代表苦和苦因。手脚碰到荆棘,就受刺伤。“动生荆棘”意思是说在浊恶世间,遇到任何境缘,都发生苦和苦因。《地藏经》上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谓厌离浊世,为什么要厌离?就因为在这个浊恶世中,不论做什么、碰到什么,都发生苦恼,不是苦苦、就是坏苦或者行苦。

  看看自己和身边的人怎么过人生?一生为的什么?就为了“衣”、“食”这两个字,劳苦一辈子。在“名”和“利”这两条路上奔波一世!这是活得毫无意义啊!但人呢,糊涂一辈子,为了这个衣食、名利,糊里糊涂地把一辈子都耗尽了,起早摸黑地读书、工作,整天操劳奔波,就为了身上的衣、嘴上的食、为了活得有脸面、有名誉、有地位。“手忙脚乱,甘为妻子做家奴”,就是自从成了家之后,就甘心为妻子、为儿女做他们的家奴。“昼思夜想,总为色身寻烦恼”: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心里想的只是身体怎么吃好、穿好、住好、用好、享受好,为着这个虚妄的色身自寻烦恼。“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色身只是充满臭秽物的行动厕所、虚假不实的泡沫,糊涂的人没事找事,成天像奴仆一样侍候它、养护它、装饰它,心甘情愿、不辞劳苦地赚钱养它、爱它,由此造无量的业、起无数的烦恼、受无数的生死,哪一样不是自找的呢?

  【自想七尺形躯,外面只因一片皮包,所以妄自尊大,若将天眼一观,中间不过满腹屎溺,及脓血恶露而已,所以《涅槃经》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何有智慧者,当乐此身,而谓不当厌离乎?】(“罗刹”就是吃人的鬼。)

  想想自己不过两米的躯体,只因有一层外皮包裹,就妄自尊大,自以为了不起。如果用天眼来透视,里面只不过是满肚子屎尿、脓血等的污秽之物。所以《涅槃经》上说:这个污秽的身体好比一座城市,里面住的全是愚痴罗刹(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有漏五蕴里,住的就是贪、嗔、痴、慢、嫉妒等八万四千烦恼。其中的每一个烦恼都能让人堕入生死,都是由愚痴引生,所以叫做愚痴罗刹。)。有哪个智者会喜爱这样的身,而不厌离呢?(就是对这样污秽、充满烦恼的身,有智慧的人不应当贪著,而要发起厌离,早日脱离这个万苦之源。)

  所谓“厌离浊世”,落到实处,就是厌离五取蕴。要观察五取蕴是不净的、苦恼的、无常的、无我的体性。看清了它的面目,就自然生厌离心。如果不观察五取蕴的本质,就会被自己身上这张皮欺骗,被外在虚伪的世界欺骗,而乐在其中、爱在其中,就发不起出离之心。所以,着重观察点就在五取蕴上,看到它是不净的、无常的、苦恼的、无我的,才知道这样的身没有一点值得贪恋。就像见到一堆粪便或者见到水泡、毒药时,不可能贪爱、追求一样。

  一般人生不起厌离娑婆的心,症结就在没有观察五取蕴的苦性,不懂得修厌离心的方法和要点。内在的贪执没有松动、瓦解,只是口头上重复一句:“厌离娑婆!”这样来修厌离心是不可能出效果的。所以要下功夫观察五取蕴的苦性。(以前在讲《广论·中士道》、《四法印》和《净心法要》时,详细讲过苦谛的法义和观察苦的方法,这里不再一一介绍。大家可以翻阅法本。)

  【所谓欣慕乐邦者,西方之乐,非天宫之可比,不可以言语形容。每日但将经中所言,一一静想,以为吾将来必定到此,则欣慕之念自生,净土之缘自熟。】

  所谓的欣慕极乐,是讲西方净土的乐不是天宫的乐所能比的,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每天把经上讲极乐世界的文字,一段一段静静地在内心里思维,就当作自己将来一定生到那里!这样做,欣慕的心就自然生起,往生净土的因缘就自然成熟。

  以世间一个比喻就能体会其中的要妙:

  一个乡下学生,有一天,得到一本介绍北京大学的书,里面有文字描述、还配有很多北大校园图片,他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从此每天都拿出来看,边看边想:北大是一流高等学府,培养出很多名人、学者;有一流的学术水平,有众多领域顶尖的院士、专家;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学术气氛浓厚,校园环境优美,我一定要去这里求学。

  他这样边看边想,在想象中自己已经成了北大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课。课后就到图书馆的书海里畅游,有时加入某个学术讲座热烈讨论,有时坐在湖畔树下静静读书。

  他常常这样遐想,对北大的学习生活充满憧憬。下定决心一定要进北大学习,这成了他人生的最大理想。从此他学习勤奋用功,每天早起背书,听课特别专心,大量做题。晚上同寝室的同学已经入睡,他还开灯看书、做题。总之,为了上北大,他全力以赴地读书。

  比喻中,介绍北大的书表示佛宣说极乐世界的经典。中学生每天翻开这本书看,想象自己已经在北大学习、生活,表示念佛人依照经文意想极乐世界,想到深处,就好像自己已经到了极乐世界礼佛、赞叹、闻法,修种种菩萨行。中学生常常这样遐想,对北大的生活就越来越憧憬向往,立志一定要上北大读书,表示念佛人常常意想极乐净土,就自然生起欣慕之心,誓愿求生。中学生以立志上北大而争分夺秒地用功苦读,成绩突飞猛进,最终如愿以偿,表示念佛人立志求生净土,争分夺秒地积资净障、执持名号,使得善根福德增上,往生净土的因缘成熟,临终如愿往生。

  现在我们不是去上世间最好的大学,而是去上法界最好的大学,是去无上的佛法导师——阿弥陀佛的座下求学,同学是无数清净大海众菩萨,环境中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我们天天阅读净土经典,按照佛经里的描述,常常思维,在心里作意:我一定要生到这个清净国土,我这一生命尽时就一定要去。有时间就这么想,吃饭时这么想,走路时这么想,睡觉前这么想。边想边生欢喜心,让心整个沉浸在里面,就会生起欣求的心。

  【何谓发菩提心?《往生论》云:“菩提心者,誓愿成佛之心也。誓愿成佛者,怜悯一切众生轮回六道,受苦无极,是以发心救度,使其超出三界,同至西方极乐国土而后已也。”】

  发菩提心是什么呢?《往生论》中说:所谓菩提心,就是誓愿成佛的心;誓愿成佛,就是怜悯一切众生在六道中轮回,无尽地受苦,由此就发心救度众生,把他们都度出三界,都度到西方极乐世界而后已。

  修好了欣厌两种心,再推己及人,就知道怎么发菩提心。我们认识了娑婆的苦和极乐的乐,再想一切众生也同样毫无安乐、倍受苦恼,因此就发起救度他们的心,这就是菩提心。

  【念佛之人,若能具此二种念力,又加以发菩提心,仰体如来度人之意,有不决定往生,蒙佛授记者,未之有也。】

  念佛人能具足欣、厌两种念力,再加上发起普度众生的菩提心,仰体如来救度众生的悲心(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的发心是普度一切众生往生他的净土,究竟离苦得乐,我也效仿佛发同样的心,把众生都度到极乐世界去,这叫做“仰体如来度生之心”。),这样做到了内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又发起了普度众生的菩提心,那就决定往生,蒙佛授记!

  (以上十疑论)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业障的根本,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什么?总不外乎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行为跟这些相应,麻烦就来了,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讲的“造恶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