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七 《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三)
2014/9/4   热度:672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七 《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三) (三)辩答 1、综述 当一方提出辩论主题后,立即有人站起来反对道: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现象怎么可能是佛的坛城呢?不可能!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幻觉啊,怎么可能是佛的现象呢?这是反对方提出的第一句问难。 本论对此回答说:我们并不否认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众生的幻觉,但除了众生的幻觉以外,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佛的坛城。 这个问题在《悟性论》中也说得很清楚,众生与佛,相当于水和冰的关系。当温度降到零下的时候,水就会结冰;温度上升到零上以后,冰就融化为水。除了冰以外没有水;除了水以外,也没有冰。虽然冰是固体,不是液态的水,但除了固体的冰以外,并没有液态的水。冰融化以后,就变成水,冰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冰与水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同样,在众生的眼里,佛的坛城就成了不清净的世界;而在佛的眼里,众生看到的不清净世界就是清净的坛城。除了众生的幻觉以外,没有一个清净的坛城。无论谁想否定这一点都办不到! 首先,外道认为,有一个常住不灭的自我或造物主;小乘佛教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唯识宗认为,外面的物质不存在,只有内在的精神存在,物质是幻觉,精神才是实有的;中观宗认为,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无论是物质也好,精神也好,都不存在;而密宗却认为 “二谛无别”。所谓二谛,是指胜义谛与世俗谛。其中的“胜义谛”,是指佛的境界——如来藏、光明、空性;其中的“世俗谛”,是指普通人的五种感官所接触到的世界。因主张二谛无二无别,故密宗也称为金刚乘。 虽然从外道到密宗,有着层层递进的一系列不同观点,任何一个物体,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有成千上万的观点。但所谓的不同,其实只是主观上的差异而已。就客观而言,所有存在的东西,无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真正实实在在存在的本质或对境只有一个。 尽管有些人认为这是佛的坛城,有些人认为这是不清净的,有些人认为可以转化为清净的,但实际上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以外,没有一个独立的、清净的佛的坛城存在。 密法认为:一切法都是佛的坛城,烦恼即是菩提,众生即是佛。除了众生以外,没有独立存在的佛的法身。除了我们的阿赖耶识以外,不存在另一个独立的如来藏。 有人会不明白:阿赖耶识是无常、不清净的,而如来藏却是常有、清净的,两个矛盾的东西,怎么会是一体呢? 此处说的,是二者的本质,就像前面讲的水和冰的例子一样,无论显宗密宗,很多论典都不约而同地用了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下面进一步证明这一点: 前面讲了,佛是指心的本性如来藏,而众生则是我们的意识、阿赖耶识等等。 按照常人的观点,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因与果的关系——凡夫众生经过多生累劫的修习,在圆满二种资粮,断除所有烦恼之后,才可以成佛。其实,这种因果关系只是一种幻觉,就像梦里梦见春天种地、秋天丰收,因果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实际上梦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因果,一切都是幻觉一样。众生与佛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2、提出疑问 此时,论中的反对方又提出疑问:第一,值得怀疑的是,如果你按照《中论》的观点,从空性的角度去说,众生、佛、世界都是空性,所以无二无别,这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从现象的角度去说,就说不通了,因为那样一来,就等于烦恼和轮回根本就不存在了。假如轮回、烦恼都不存在,我们又何必学佛?况且轮回不存在一说,也分明违背了我们的感受,我们明明感觉得到轮回、烦恼的存在啊?第二,我知道佛经中有“众生即是佛”,“烦恼即是菩提”的说法,但这些说法究竟是了义还是不了义的呢?第三,你凭什么说“一切现象是佛的坛城”,你有什么逻辑、理论或证据能证明呢? 我们不能以为这只是显宗的观点,扪心自问,我们自己肯定也是这样认为:众生与佛怎么会是一体呢?如果佛就是众生,那不是成了佛也在轮回、佛也有烦恼、佛也会堕地狱、做畜生了?如果众生就是佛,那众生为什么还要学佛,还要积累资粮呢?
---------------------------------------------------------------------------------------------------------------- 更多慈诚罗珠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在从前那个时代,佛的那些常随弟子多半都在那边打坐修定,他心清静。他三衣一钵,他什么都放下了,他心清静,持过中不食是有道理的。但我们现在的人烦恼太多,妄想太多,你要是修日中一食,非生病不可!这个身体实在讲是一部机器,机器之所以能够运作,它得补充能量;补充不足,这个机器就要损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