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七 《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二)
2014/9/4   热度:679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七 《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二) (二)建立自宗——现象即佛 该论从头到尾,都是以问答、辩论的方式来证明的。首先,其中一方站在密法的角度提出辩论主题或者焦点,另一方提出反驳意见,这样以一来一去、层层推进的方式,让读者逐步打消疑团,从而接受“现象即佛”这一密宗核心见解。 1、提出见解 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佛的身、口、意之金刚坛城。这个坛城本来就是如此,不需要通过修法或其它方法,去让它变成佛的坛城。“世间”,是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出世间”,是指佛菩萨所证悟的境界。“金刚”的意思,就是无二无别——众生的身、口、意,与佛的身、口、意,在本质上无二无别。众生的身体即是佛身,众生的语言即是佛语,众生的心或意识即是佛智。 “一切显现都是佛的坛城”的观点,是佛教中层次很高的见解。从显宗的角度来说,这是第三转*轮的思想,已经超越了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的思想;从修行人的角度来说,这是八地菩萨的境界,虽然还不是佛的境界,但已经远远超越了凡夫和七地菩萨的境界。所以初学者不太容易理解。 但通过系统的学习——首先,根据第一转*轮的观点去看世界,就会产生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等观点。通过这些观点培养出离心,就能与轮回分道扬镳;第二,依靠第二转*轮的空性理念,打破人我执、法我执等一切执着,从而证悟空性、斩断烦恼以及烦恼所导致的各种痛苦;之后,再去理解第三转*轮所讲的如来藏、佛性等佛的境界,也会水到渠成。其实密法所讲的自然智慧也不过如此。 “一切显现即是佛的坛城”要从两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个层次,是佛的境界,也是至高无上、究竟终极的境界;第二个层次,是五方佛刹土的清净显现。比如说,中间是毗卢遮那佛,东方是不动佛等等。八地以上的菩萨看我们现在的世界,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污浊不堪,而是清净无垢、一尘不染的佛刹。内在有情都是佛菩萨,外在器世界是庄严圣洁的无量殿,一切都像极乐世界一般美好。但在佛的境界中,连这些有相的东西也不存在,一切都是光明和空性,也即密法所讲的心的本性,禅宗所讲的佛性。 当我们证悟了心的本性,也即宁玛巴的大圆满,或是禅宗的本来面目的那一瞬间,就可以基本上大概知道什么是清净、光明或空性等等。虽然相对来说很模糊的,但还是有一点概念。 佛教所讲的光明,不是光学里讲的可见光、不可见光等等。实际上光明根本不是光,而是非常清净的境界,只是用“光”字来形容而已。在我们的概念中,似乎空性比较容易理解——我们过去以为存在的世界,原来并不存在,就叫做空性。其实这只是对空性的初步了解,是我们自己创立的空性,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性。即便如此,这种观念也对我们有很大帮助——过去我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存在的,故而执着一切事物。比如,假如我们认为金钱是存在的东西,而且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就会挖空心思去挣钱。于其过程中,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再往上发展,就演变出轮回中的一切痛苦。换言之,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执着。 禅宗经常讲“放下”。要“放下”,必须证悟空性。虽然空性的理念不是真正的空性,离诸法的本来面目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却能推翻我们的执着。 理解空性之后,我们会认为,这个世界虽然不存在,如幻如梦,但从显现的角度来说,世界还是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一样不清净,从来不会认为,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以外,还有一个新的世界,这也是一种执着。 密法经常讲,一切显现不但是空性而且是清净的,并让我们去观想一切都是佛的坛城。像极乐世界一样,植物都是珊瑚、玛瑙、琉璃等珠宝,佛的宫殿也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房子高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但实际上佛刹与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同一个世界。 其实,这些也不是物质真正的本性或佛性,还没有到达佛的境界,只是在八地以上的菩萨面前所显现的景象,只不过比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真实多了。如来藏光明不可能有头、有手、有颜色、有形状,更不可能有建筑物、山水、植物及动物,它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感官界限。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佛刹也不是绝对真实的,那我们怎么还要去接受这样的观念呢?因为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就可以推翻我们对现有世界的错误见解——一口咬定世界就是自己现在看到的样子,不可能是另一番模样。而我们的所有烦恼,也都是由这种错误观念导致的,若能断除、推翻这种观念,则所有的痛苦、烦恼都可以一并消除,所以接受这样的观念是有必要的。 通达上述两个层次后,才能了知什么是真正的佛的坛城。也即是说,佛的坛城并不是一个建筑物。不少人去色达五明佛学院的时候见过坛城,认为佛的坛城就是那样。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佛的坛城,就是如来藏、光明、空性,这是最究竟的见解和境界。 2、具此见解之必要 因为密法有了这个独有观点,才使密法在与之相应的修行、行为等方面,都有一些不易为小乘佛教与大乘显宗所接受的、比较突出的特点。 比如说,从普通人、小乘行人与普通大乘显宗行人的角度来看,把自己观想为金刚萨埵或释迦牟尼佛是荒唐可笑的。因为凡夫根本就不是金刚萨埵或释迦牟尼佛,凡夫与佛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很多人喜欢修本尊法,但如果没有这些见解,修本尊法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所以,这个见解在密法里面很重要。 前面也提到过,显宗经典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其中的层次也是高低不均——深、浅、了义、不了义都含杂其间。此处所指的显宗,是一般意义上的显宗,而不包括《维摩诘经》之类的深奥、了义的显宗经典。 在学习这部论典的时候,我们不能认为这是显宗和密宗或密宗之间的两个宗派在辩论。其实,这都是我们自己现在的观点在与佛的智慧进行辩论。其中持怀疑态度、持反对意见的,就是我们自己。 因为除了学过密宗的人,对“现象即佛”兴许会有一些概念,知道自己所看到的,只是一种幻觉,是无明的产物,其本质并非如此以外,其他没有学过佛教的普通人都会认为:周边的世界,就是自己现在看到的不清净的样子,而不是佛的坛城。 首先,我们会认为,周边的世界都是实有的,而不是不存在、如幻如梦的。因为金钱很实在,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支柱,所以要拼命地挣钱。 但在学习中观以后,至少从理论上懂得并接受世界如幻如梦的真相,但仍然会认为这些如幻如梦的现象是不清净的——众生就是众生,烦恼就是烦恼。因为世界不清净,所以就有痛苦、有烦恼,因为有烦恼有痛苦,所以就要学佛,要成佛。这是学完中观以后仍会固守的错误观念。 密宗修行人,需要破除两个执着:一是“人我”和“法我”的实有执着,显宗的中观也能非常顺利地破除这个与空性相矛盾的执着;另外一个执着,即是不清净的执着。通过密宗的见解和修法,就能断除这个与八地菩萨的见解相冲突的执着。所以在显宗里面,这个认为世界是不清净的执着最终还是要破除。 就像学习中观一样,其方法与理论,不是为了破唯识、破小乘,而是为了破除我们自己的错误观念,因为我们自己自觉不自觉地也抱持着一些小乘或唯识的观点。学习此论的目的和任务,不是为了往外去观察、推翻、辩论,试图与显宗、唯识或中观一较高低,而是要推翻我们自身的不清净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断除痛苦的根源。
---------------------------------------------------------------------------------------------------------------- 更多慈诚罗珠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心量小的人很可怜,小小的事情斤斤计较,坚固执着,生活得很苦。他为什么这么苦?心量太小,太窄小了,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真的可怜悯!社会为什么这么动乱?就是大家的心量都很小,彼此之间不相容;不相容才有争执、才有斗争。每个人心量都很大、都能包容,这个社会就和谐,不会有争执了。如果每一个人都执着自己的成见,不能够合作,那社会就乱了。现代人迫切的需要,就是如何能够将各种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宗教思想圆融整合。我们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只要大家能消除歧视、消除误会,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互相包容,就能创造美好幸福的人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