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论宗略义
2014/9/3   热度:626
《华严经》十地品别出之本名《十地经》(或名《十住经》)。依之作释者,印度有坚慧、金刚军、世亲三大论师。元魏菩提留支尝取世亲释论译成十二卷,名曰《十地经论》》(也称《地论》),专明一乘佛性,以六相圆融之义为骨髓。六相者:总相、别相、同相(晋译无相)、异相(晋译有相)、成相、坏相也,两两对待。凡夫隔于蕴界入之粗迹,著总则碍别;著别则碍总;同异成坏亦然。会得一乘佛性,则总别融归体大;同异融归相大;成坏融归用大,交互圆融,不相妨碍。萧梁沙门光统诸师皆奉为专宗而演讲之,一乘学者颇感兴趣。至唐则归并于华严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中国古大德常讲“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就是布施的心。别人有善事、有善行,对社会大众有利益的,他在做,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全心全力去协助他、去成就他,这就是布施。布施是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是放下烦恼。怎样才能得到清净心?把悭贪布施掉,把恶业布施掉,把嗔恚布施掉。把烦恼习气布施掉,你才能得到清净心。布施的心量愈扩大,你的烦恼就愈轻,智慧就愈长。实在讲,布施的物多寡没有关系,要紧的是布施的心。你布施很少,你的心量广大,你以诚敬心来修这个布施,布施的物虽然很小,果报不可思议。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
地论宗之教理,虽属一乘,惟须经历三大阿僧祗劫乃能成佛,学者以为不若华严宗之一念成佛为捷径,故有归并之事。其实华严宗所谓一念成佛,充其量不过“观行即”,地论宗之三祗成佛乃“究竟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