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禅寺景观:弥勒佛
2014/9/3   热度:345
踏进天王殿,迎面就是玻璃佛龛里的弥勒佛像,他袒胸露腹,箕踞而坐,笑容可掬,令人感到慈祥亲切,顿生欢快之情。
民间俗称弥勒为“笑佛”。弥勒译为慈氏,是弥勒佛的姓,名阿逸多,译为无能胜。弥勒菩萨修行所得慈心三昧,无有能胜者,是慈无能胜的意思。《弥勒上生经》载:弥勒菩萨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婆罗门家,出家于释迦牟尼讲座下,为菩萨大弟子之一。先佛“入 ”(逝世),上生兜率天院内,等待时机,继承释迦如来之佛位,为补处菩萨,所以称为“一生补处菩萨”。据经典记载:弥勒佛将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下生人间在龙华树下成佛,开三次大法会,说法度众生,所以又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传说在五代梁时,浙江奉化岳林寺,有一奇僧,法名契此的矮胖和尚,常用禅杖挑一布袋,搭在肩上,四出化缘,见物就乞。人家施舍给他的东西,都放进布袋,世称:“布袋和尚”。他出语无常,随处寝卧,形似疯颠。奇怪的是他给人言及祸福,很为灵验,由此名噪一时,他临终时口占一首《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从此人们就把他当作弥勒的化身而塑像供奉了。
佛龛前原有一副楹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嘲笑人间芸芸众生愚顽迷惘的写照。明代天宁寺的弥勒像为铜铸,因抗倭保国而销毁改铸兵器。当时的武进知县万民英的母亲笃信佛教,铜弥勒佛被毁改之后,她夜得一梦,依稀见一佛怅怅然无归宿之所,似有说不出的苦衷。万母把梦中情景告知儿子,母子二人揣摩再三,认为梦境与被毁的弥勒有关。于是万知县率先捐俸,又发动里人叶章等劝说善信之人,集资采铜重铸弥勒。时人认为此乃一大善举,即由邑人高凤(呜岐)撰文,刻成《重铸弥勒佛碑》,嵌于天王殿北山墙。现在的塑像,是泥身贴金,于1983年新塑的,佛身坐高2.1米,木雕佛龛高8.4米,座放在1.6米高的汉白玉神台上,总高10米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起的念头是因,阿赖耶识里结业习种子是果。世间人最大的业障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里面最严重的是贪心。从贪心里面贪得了,于是就吝啬;贪不到就生嗔恚、生嫉妒,由于嫉妒、嗔恚,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既然造作罪业,就不能没有果报。世出世间,真相说穿了,无非是因缘果报而已。所以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转变不空,这个转变是刹那在转变,念念不住;因果相续不空、因果循环不空。我们念头刹那不住,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所以佛劝我们修一切善,劝我们断一切恶。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