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松鸠
2014/9/4   热度:272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松鸠 松鸠各得趣, 相伴互补之; 入世应世法, 两两各得意。 --时在鸡足山中罗汉洞内 惭愧僧老朽者常悟 (惭愧僧的惭愧,是内心对回归度人的内疚。出世入世,是修行人对人类社会物象世界的生活方式,关键在于方便度人。不拘无束,与众生方便为方便。松为植物,鸠为动物,都有生命,都是出家人要度范围,有缘指个体的有缘,时机成熟的缘,就度得了。不论出世入世,是植物是禽类,仍然可以得度,万物皆有灵性,故而都自在得意。以上为和尚的意识,在小品中的内涵表现。) 紫藤 紫藤春雨急 晓晨见紫霞 莫负老僧画 得意春在家 --鸡足山僧常悟 (紫藤入画作诗为题材,古今都有。是人们家居生活的装饰爱好,紫代表紫气东来,紫藤紫花的内涵大概也在里面。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是人之常情,常情里能透出禅味,就在于人们的发现理解,这才是读诗画的妙趣,自然万物向人们留下的精神美餐。)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业障的根本,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什么?总不外乎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行为跟这些相应,麻烦就来了,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讲的“造恶业”。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消业障。 心一天比一天清净,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心一天比一天烦恼,就是业障增加。没有自己,把这个身体奉献给佛教,献给一切众生,这就是转业力为愿力,即佛家讲的“乘愿再来”。有占有、支配与控制的念头,就造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