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丛书·佛陀:信仰的财富


2014/9/4    热度:241   

 佛教丛书·佛陀:信仰的财富

   修陀罗是舍卫国的大富长者,虔诚信仰佛道,发愿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一定恭请佛陀和比丘们到家里来接受供养,甚至临命终时,还一再叮咛子孙,一定要继续奉行他的遗言,不可废除。

  长者的儿子名叫比罗陀,果然遵照父亲的遗志,奉行不渝。但是后来家道渐渐中落,一贫如洗,到了腊月,还拿不出办法来准备供养,但想到父亲的遗言,不敢违背,于是就和妻子一同到舅父家,借了一百两黄金,再急忙赶回家中购买一切供僧的食物,终于一切准备妥当,如期恭请佛陀及比丘们到家中供养。

  虽然为了供养佛陀而借贷,但是比罗陀一点也不后悔,反而心中充满欢喜。就在供养佛陀的当天晚上,比罗陀家中原来存放财物的地方,那借来的一百两黄金依然完整的原封未动。

  比罗陀夫妇第二天早晨见到这些钱还在,心里又喜又怕,他们害怕官员来查问,从什么地方弄来这些金子。夫妇二人放心不下,于是一同到精舍去请问佛陀。

  佛陀告诉比罗陀:「你们安心花用吧!不要怀疑它,因为你的守信,不违父教,而且能严守戒律,终生不渝,对于『信、戒、惭、愧、闻、施、慧』等修道者的七种财富,你都具足了,这是你的福德所招感来的财富,不会为你带来灾祸的。」

  于是佛陀说了一首偈语:

  信财戒财,惭愧亦财,

  闻财施财,慧为七财。

  从信守戒,常净观法,

  慧而履行,奉教不忘。

  生有此财,不问男女,

  终已不贫,贤者识真。

  这首偈语的意思是说:信仰、持戒、惭耻、愧疚、闻法、布施、智慧为七种财富。一个人只要能奉行这七法,是不会永远贫困的。不过,唯有贤明的人才能相信它的真实性而奉行不渝。

  比罗陀听完佛陀的开示后,更加坚定信心,护持佛教,并且世代传承,成为最虔诚的佛化家庭。

  信、戒、惭、愧、闻、施、慧,为七圣财,世间的金钱财富为五家共有,不能长久保有,并且可能带来灾难烦恼。七圣财是清净的财富,佛弟子除了要有世间的财富,更要拥有出世的七圣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大乘佛法的原点在《十善业》。《十善业道经》不长,佛讲得很清楚,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乃至于人天法,统统是依这个为根本。佛比喻十善好比是大地,大地上所有一切的生物都依大地而生长;没有大地,一切万物都没有了。如果我们没有十善业,等于说没有土地,什么种子都不能生长。所以说,佛法建立在十善业的基础上,我们要从这里下功夫。十善业道的精华,是教我们“转恶为善”。这种修行法,在佛家称为“根本法”。我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离开十善业道,参禅不能离开十善业,念佛也不能离开十善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