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伦理思想概说
2014/9/3   热度:219
佛教伦理思想概说 作者:妙涵尼师 源远流长的佛教自东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凭借着来自西域的胡僧以及汉人中的佛教徒们的共同努力,最终成了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并深深的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佛教的理念和文化不仅支持着许多人的精神生活,而且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不同时期、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佛教伦理作为佛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是以佛教信仰为中心调节佛门僧人之间和僧俗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有关佛教道德的思想、观念、学说。因此,它发挥着世俗伦理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也承载着佛教对社会人生的现实作用。佛教伦理的信仰力量及其对世俗伦理生活的约束力是独特而有效的,可以说,佛教伦理是佛教思想、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佛教最容易被世间众生所接受,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和教化作用的部份。 中国佛教伦理的内涵是广大而又深邃的。它的义理、精神规范或方法,有共世间的成分,也有不共世间的特质。它的出现,使佛教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得以生根、发芽乃至硕果累累,使得佛教的中国化更加一帆风顺。 中国化的佛教伦理对中国传统伦理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包括伦理价值和道德实践、道德选择的理伦依据、平等原则、自利利他、慈悲救济、知恩报恩、明心见性的关怀等在内的佛教伦理观念,丰富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内容,强化了中国道德化的信仰力量,增强了对世俗伦理的约束力。中国特色的佛教伦理思想的形成,既受传统伦理的巨大影响,又影响世俗生活;既强化信仰,又扶世助化;既突破了印度佛教伦理的原始内涵,又扩大了整个传统伦理的范围。可见,中国化的佛教伦理是中国佛教发展不可或缺的布教之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第一、不要赞叹别人;第二、不要毁谤别人。赞叹害人,比毁谤伤害人还要厉害!毁谤会叫人生烦恼,赞叹同样也叫人生烦恼。赞叹不是容易事情,要真有智慧,真有德行,才可以赞叹人。一个智慧、定力不够的人,你对他一赞叹,他就不知天高地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贡高我慢统统生起来,他的道行就不能再前进,只有往后退。 什么人可以赞叹?八风吹不动的人,你可以赞叹他,你也可以毁谤他。你毁谤他,他不生气;你赞叹他,他也不以为然,他如如不动,这种人行!所以人家要害你,不是来赞叹你,就是来毁谤你。人家赞叹你,是要引发你的贪念;人家毁谤你,是要引发你的嗔恚,所以“赞”和“毁”,都是在引你堕落,你可不能上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