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净土思想研究


2014/9/3    热度:362   

昙鸾净土思想研究
[ 作者:郭征宇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
【文献属性】武汉大学,宗教学专业,2005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昙鸾净土思想研究
【英文标题】Pure Land Buddhism Thought Study of Tan Luan
【文章作者】郭征宇
【指导教师】麻天祥

【中文关键词】昙鸾; 净土思想; 研究;

【英文关键词】Tan Luan; Pure Land Buddhism thought; Study;

【中文摘要】昙鸾(公元476-542年),北魏时期的佛教高僧,是中国净土理论的创建者,中国净土宗的真正始祖。日本人尊之为净土宗五祖之初祖,又尊为净土真宗七祖之第三祖。
净土思想渊源于印度部派佛教的后期,于后汉时传入中国,但一直影响不大。北魏时期,昙鸾根据中国的实际,把印度净土思想加以重新解释和发挥,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净土思想。隋唐时期的道绰、善导两位大师继承和发展了昙鸾的净土思想,并加以大力弘扬,才使净土信仰在中国形成佛教宗派。中国佛教在唐宋以后,可以说是禅宗与净土宗的天下。明清以来,净土信仰更是流传广泛,“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形成了佛门即净土,净土即佛门的局面。净土宗传入日本后,形成了日本净土宗、净土真宗等教派。
净土宗之所以能广泛流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昙鸾净土思想对其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昙鸾净土思想是个广博庞杂的体系,本论文约十六万九千字,共七章,将对这一思想进行系统的探索研究。
第一章:昙鸾净土思想的渊源,论述了它既有对印度部派佛教时期的念佛和升天观念、对大乘佛教龙树的净土思想和世亲的往生思想的吸收,也有对中国现实道教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借鉴,对当时中国关河净土思...

【英文摘要】Tanluan (AD 476-542), a Buddhist eminent monk of Beiwei Period, was the founder of Pure Land theory and the true first ancestor of Pure Land Sect of China. He was worshipped as the initial ancestor among the five ancestors of Pure Land Sect and also worshipped as the third ancestor among the seven ancestors of Pure Land True Sect by Japanese people.The Pure Land thought originated in the period of original Buddhism of India and was passed on to China in Late Han Dynasty, but always with small influence. In ...

--------------------------------------------------------------------------------


中文摘要 4-8
英文摘要 8-17
引言 17-21
第一章 昙鸾净土思想的理论渊源 21-49
第一节 对古印度净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1-34
一、佛陀时代的念佛生天净土思想 21-23
二、龙树的净土思想 23-30
三、世亲的净土《往生论》 30-34
第二节 对中国社会思潮的吸收与扬弃 34-49
一、与道家成仙思想的融合 34-39
二、对关河净土思想吸收与借鉴 39-45
三、对慧远的净土思想的扬弃 45-49
第二章 昙鸾净土思想的形成 49-65
第一节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化趋向 49-61
一、动乱世时 49-51
二、儒学信仰动摇 51-53
三、仙道勃兴 53-55
四、佛教倡盛 55-61
第二节 昙莺净土思想形成 61-65
第三章 超越论 65-88
第一节 业力本体论 65-70
第二节 昙鸾秽、净二土相对的思维方式 70-84
一、世俗世界——秽土 71-76
二、西方极乐世界——净土 76-84
第三节 昙鸾净土思想的超越性体现 84-88
第四章 往生论 88-131
第一节 他力论 88-96
一、二道二力说 88-94
二、净土宗判教说 94-96
第二节 持名念佛论 96-123
一、持名念佛说 98-107
二、观想念佛说 107-113
三、实相念佛说 113-123
第三节 信愿论 123-131
一、信心说 123-128
二、愿力说 128-131
第五章 成佛回向论 131-157
第一节 九品往生成佛论 131-140
一、九品往生成佛说 131-135
二、无生之生说 135-140
第二节 必定成佛论 140-150
一、带业往生成佛说 140-144
二、必定成佛说 144-150
第三节 双向回向论 150-157
一、双向回向说 150-151
二、离菩提障 151-152
三、发菩提心 152-155
四、利他思想——昙鸾净土理论的精髓 155-157
第六章 昙鸾思想对净土宗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57-182
第一节 对中国净土宗的影响 157-166
一、净土宗的形成与发展 157-159
二、“净土三流”实为一流 159-160
三、对历代净土大师的影响 160-162
四、中国净土宗的开山者 162-166
第二节 对日本净土教的影响 166-172
一、日本净土宗 166-170
二、日本净土真宗 170-172
第三节 对朝鲜半岛净土教的影响 172-182
一、中国佛教传入朝鲜半岛的早期阶段 172-176
二、新罗统一王朝时期的净土教 176-178
三、昙鸾对新罗高僧元晓的影响 178-182
第七章 昙鸾圣迹在国内外的影响 182-194
第一节 玄中寺对国内的影响 183-191
一、玄中祖庭 183-186
二、对道绰、善导两位大师的影响 186-191
第二节 日本净土教的祖庭 191-194
结束语 194-197
主要参考文献 197-201
后记 201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经上常常教给我们“为人演说”,演就是表演,为别人表演,就是这么个意思,这才能够度化众生。一切时、一切处,我们要历事练心,练到心里头确确实实不动心,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在生活里头练,对自己确实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对别人要演得很逼真。没有这个本事,怎么能成就自己?怎么能够帮助别人?我们真正修行人,外面要随缘,恒顺众生,里面要如如不动。外面见到人家欢喜,我们也欢喜,恭喜人家,我们自己心清净的,所以外面随缘,佛法是圆融的。遇到不好的事情,偶然也可以发个脾气,生一下气,那是表面的,里面没有,里面是清净的。所以说个老实话,学佛的人要像在戏台上表演一样,咱们表演依据剧本来表演,不是自己,自己根本没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