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图文释义:《普门品》图文释义 23、现比丘、比丘尼
2014/9/4   热度:434
普门品图文释义:《普门品》图文释义 23、现比丘、比丘尼 〖 经文 〗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 释义 〗 应该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身得度的,观音菩萨就化身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他说法。《洱海丛谈》一书可以证实。 书中记载了观世音菩萨的七种化身:一、唐代永徽年间,化身为白须老人,头戴红莲瓣冠,身披袈裟,手持钵盂,到农家乞食。二、化身为梵僧,拿着钵盂在向送饭的农妇乞食。三、化身为梵僧坐在宝山的一块大磐石上。四、化身为一个僧人,持杖拿钵,牵着一条白犬,在开南郡乞食。五、化身为僧人,手持杨枝,足穿木屐行走,马也追赶不上,用箭射,箭全变为莲花,现在洱海东边还有“莲花菜”的名称。六、化身为游方僧人,忽然腾空示现观音大士像。七、化身为僧人,名叫菩提陀诃。以上乃是节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聪明人会为来世着想,把生死置之度外。有生,哪有没有死的道理?早死跟晚死,有什么差别?其实没有差别。这一世时间短促,来世的时间长。能够想到来世,起心动念为来世负责任,这个人就有智慧。佛在经里面常提醒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第二世,所以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为来世着想。佛告诉我们,死了以后,摆在我们面前是十法界,等于说是十条路,我们要走哪一条路?要到哪里去?这个很重要。对于来世要认真!来世,一个是三途,一个是三善道,一个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我们来世要到哪里去?我们现在要把全副的心力来办来世的事情。人不只是这一生,人有来世,觉悟的人,不会为这一世着想,他为来世着想!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