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图文释义:《普门品》图文释义 23、现比丘、比丘尼
2014/9/4   热度:463
普门品图文释义:《普门品》图文释义 23、现比丘、比丘尼 〖 经文 〗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 释义 〗 应该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身得度的,观音菩萨就化身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他说法。《洱海丛谈》一书可以证实。 书中记载了观世音菩萨的七种化身:一、唐代永徽年间,化身为白须老人,头戴红莲瓣冠,身披袈裟,手持钵盂,到农家乞食。二、化身为梵僧,拿着钵盂在向送饭的农妇乞食。三、化身为梵僧坐在宝山的一块大磐石上。四、化身为一个僧人,持杖拿钵,牵着一条白犬,在开南郡乞食。五、化身为僧人,手持杨枝,足穿木屐行走,马也追赶不上,用箭射,箭全变为莲花,现在洱海东边还有“莲花菜”的名称。六、化身为游方僧人,忽然腾空示现观音大士像。七、化身为僧人,名叫菩提陀诃。以上乃是节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念经时,你念得懂的,很好!念得不懂的,也好。不懂,那是因为你有障碍;不要去想懂,因为你一想又落在妄念上,这打妄想了。如果你障碍没有了,一念自然明白,不要去想就明白,这叫悟。所以悟,天天都有悟处,你没想,这个事情明白了,这就是悟处。怎样才会开悟呢?心越清净越会开悟,越清净悟的范围就越广大。凡是不能开悟,都是妄念太多,烦恼太重了。烦恼跟妄想都是假的,真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真心是不生不灭,真心是本来清净,与妄想烦恼不相干。妄念与烦恼是从无明生起的,无明就是迷惑,从迷惑里面变现出来的。迷,本身就不是真的,就是虚妄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