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十七难:见性学道
2014/9/4   热度:199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十七难:见性学道 佛说人有二十难,见性学道十七难, 邯郸学步迷本性,薫习懈怠失道心, 人人本皆具佛性,恒持清净一念心, 把握当下勤精进,见性学道并不难。 静,静的环境真的很美。每日晨课间几分钟的静坐,让我们可以有短暂的时间自我调息,这样的境界的确很美。我们要向内找出本性、自然之美,这样的宁静之心才是真正的永恒。其实,若心头烦躁,尽管外面的境界很美很静,我们同样无法察觉,这些都要靠自己向内心探求。 佛陀说人有二十难,「见性学道十七难,邯郸学步迷本性,薫习懈怠失道心,人人本皆具佛性,恒持清净一念心,把握当下勤精进,见性学道并不难。」 学道,最重要的是追求「明心见性」,然而明心见性,是学道中最难达到的心境之一。因此在二十难中,「见性学道」是第十七难。我们要知道人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就是明亮、清净的佛性;只不过我们长期在六道中轮回,受到不同环境的薫习,本性虽存在,却早已受到污染。 财富与名利的贪染,使得失心变成一般凡夫的习惯,遮蔽了清净的本性,污染了光明的内心,最后就演变成学道的障碍。在贫富贵贱相对的观念中,人就会各有所偏,权位高、财富多,是人人所要争取的。人人都误以为有权有位就叫做尊贵,没有人希望自己是个平凡或是低贱的人,大家都想显耀自己的尊贵。 其实贵贱也只是相对的观念,但是人们常因此患得患失——想要得,就要争取;如果失去,就非常恐惧。有些人觉得生活孤单,于是就期待成家立业,有家属围绕身旁,认为这样叫做福,这其实也是一种相对的观念。若依循真理,就没什么好争取的;都是因为执迷于相对的认知,才会造成彼此的争夺。 如果可以了解这个道理——在相对的世间中有得必有失。那么人与人之间,何必争论「你对,我不对;我对,你不对」,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此就能在人群中,慢慢培养出那分无争无求的心念。 其实,有钱不一定就有贵,也不一定有福,只是有钱而已。钱赚得很多的人,还会觉得不够,因为他还要求「贵」,才叫做权贵。所以很多有钱人,还会不断地争夺。他们会觉得:钱我已经有了,现在只想要个成就,因此,人心永远都不会满足。 选贤与能凭实证 在百丈禅师时代,当时大家都欣羡禅师座下的弟子们能严守戒律,并且充满清高的意志。有一次,有个道场的方丈希望找一位承接衣钵的人,他想到禅师的弟子应该是最理想的人才,因此就请禅师在弟子中选派一位来传接他的衣钵。 百丈禅师于是召集所有弟子,在大家面前放了一个净瓶,问道:「谁可以回答我的问题?不称这个东西为净瓶,另外找一个名称代替。」此时,弟子华林就起身回答:「它不叫净瓶,也不叫木桶吧!」 百丈禅师静静地看看周围,其它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他就指名:「沩山,你的见解呢?这个东西还能叫做什么?」沩山站起来,走至净瓶前,一脚踢翻了它,然后走了出去。看到这个动作,百丈禅师微笑,回头就说:「华林,你输给了沩山。」 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心中没有执着,就不会受外在的形相所困。沩山他不把名利当名利,不对接衣钵、得到一个道场而在意,他将那座道场视为瓶子一般,即使踢掉了也没什么!本性清净无一物,丝毫没有名利的负担,见性之后,也就无挂碍、无负担。所以我们不要让名利污染了自心。 「邯郸学步迷本性,薫习懈怠失道心」。邯郸学步的故事是——有一个人他觉得赵国都城邯郸的文化很昌盛,当地人的仪表很好,他想去那里学习他们走路的步伐。结果他太在意别人的走路方式,过了几年之后,别人的步伐没学成,竟也忘了自己原先走路的方式,最后只好用爬的回去……。这个故事同样是比喻迷于外相的荒谬。 恒持清净一念心 我们现在的人,大多是太过安逸了、太好命了,所以就厌恶劳作,想追求清闲,什么职务都嫌辛苦,甚至不想承担职务,这种人修行会很痛苦。因为他们背离了修行的方向,这就是「薫习懈怠」。虽放弃在家的生活,然而出了家若不肯与人合群,无法承担职务,这种人绝对会失去道心。 「人人本皆具佛性,恒持清净一念心」,其实人人都具有佛性,只是无法恒持这念善心。因此我常常说「发心如初,成佛有余」。真正想为人群付出,就愿意放弃一切个人的享受,不怕辛苦,这念心如果能永远保持,就叫做菩萨心、清净心。 此外,我们也要「把握当下勤精进」,把握当初的发心,如此见性学道就不难。与佛同等的本性人人本具,还要去哪里求?只要我们了解这个道理,就会明白要往内自我探求。 假如我们背离本性,想要修行就难了,如同邯郸学步般迷失,或薫一习了懈怠,就容易退失道心。这些想法都只在一念间,请大家要把握当下,恒持初发那念心,那么见性学道就不困难。学佛只有一句话——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所谓是转烦恼为菩提,其实烦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迷了的时候,就是无量无边的烦恼;悟了的时候,是无量无边的智慧。烦恼跟菩提的本体是一个,贵在会变,你自己要会转: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