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9


2014/9/4    热度:227   

XC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9

 

  (9月17日  中)

  课堂笔记之二十

  (二)什么是真正的抉择?我们要抉择什么?

  1、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大家认识我们的抉择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同行善友,我们的抉择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

  ----大家刚说这个学校好,我就报考这个学校,像这样的算抉择吗?还是随业流转?这其实都是我们的增上果、我们的业感。

  2、我们有没有说要找一个心灵导师教我们学佛?

  ----从小父母告诉我们要读书、找好工作,世间人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好的,我们就受这样的影响,读书为了找工作、工作为了结婚、结婚为了生子、生子又为了读书,周而复始。

  ----真正的抉择一定是智慧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果报。

  3、智慧有世间慧和出世间慧。大家刚才讲的都是世间慧,是有染污的,佛法智慧就不同。

  ----但我们学了佛后是否就有智慧抉择了呢?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情绪,我们无时不在受别人言论的影响。

  ----抉择就是下决定,恶不能行、善要努力行,决定了就会产生力量。

  4、我们要抉择的就是依师来下决定,广论中讲道之根本是亲近善知识。

  这个善知识要能带我们走大乘佛道,一步一步怎样走要很清楚,这要我们宿生累积很大的福报和善根,才有可能遇到这样的善知识。

  5、师父是怎样带我们抉择的呢?善知识的抉择与我们的抉择有什么不同?

  (1)有个同学说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将师父的话记下来,至于师父话里的内涵却不能很好地把握。其实听师父的话,听的不单单是他的话,更重要的是听懂师父的心,听懂师父内心的道次第。

  (2)有个法师对学习教理很相应,对做事方面相对欠缺,就问师父能否让他多做些事情。师父说你不用做很多事,你在教理上深入就好,团体中有做事能力很强的人可以补足你的不足。这就是师父的抉择,师父常常站在一个团体发展的角度上看待问题,而我们则习惯于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3)自己也曾请教师父说想学禅定、学论,师父想了想说:我们的学习一定要看团体需要我们学什么?团体需要我们做什么?

  (4)师父抉择的重点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师父是过来人,跟师父一步一步走来能看到师父的抉择是正确的。我们不是学师父的话,而是学师父内心的道次第。

  6、体会善知识的心、学习善知识内心的道次第。

  (1)有人说听不懂师父的话,只是把师父的话记下来,如果我们能懂师父的心,那么师父的话就能听得懂,才不会是理论上喊一喊与师父同心同愿。

  (2)怎样体会善知识的心呢?

  ----并不是要离开师父的话、语言,而是要想师父透过这些话语要告诉我们什么?师父的为人风貌、志趣神韵是什么?

  ----师父在广化寺佛学院毕业典礼上讲怎样判断一个人修行的好与坏,有没有人知道?点同学回答,没有人看过博文。善知识的为人风貌是不会变的,我们要经常通过善知识在不同场合下的开示来体会。因为外在因缘不同,善知识的引导可能会变,但主旨却不会变。师父讲修行的好与坏体现在做人与做事上。

  四、做人与做事怎样体现修行好坏呢?文章内容:“世间上的事情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当所有的事情纠葛在一起,就不容易看清楚,于是造成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怎么放弃。这是外在因素的影响。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自心,要解决问题必须回归到自心。……”

  (一)、要用心做人、做事,学习传统文化中讲的“诚”

  1、如何做人、做事?就是要用心。把心用进去了才能做好事、做好人,才能把修行修上去,也就是依师依上去、抉择抉择上去。我们要依师抉择,我们自己是很难抉择清楚的。

  2、论语中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千乘之国,过去是诸侯国,国家的大小以能拉出多少兵车来看,千乘就是兵车很多。孔子讲治理这样一个大国方法就是“敬事”,内心非常恭敬地对待每一件事情,认认真真地去做,这样久了,就会产生一个结果:“信”,周围的人对你就会非常的信任。这就是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回归内心,在内心上下功夫。

  3、我们做事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之心?

  ----提一壶水、扫一个地,是什么心?诚心恭敬做每一件事,久而久之就能让大众对你产生信心。

  ----观察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做事有原则,周围的人就会觉得这个人很有信用。

  ----单是一个“诚”就足够我们学了,诚敬是非常高的境界。

  4、至诚恭敬的行持是一个人应行的道。

  ----古人祭祀神明时如同神明在眼前一样,这就是一种诚。

  ----而我们呢?佛就在这里,说你们的所作所为我悉知悉见,你却说我才不信呢;我们常常说天知地知,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样怎么能有诚心呢?

  5、一个诚敬做事的人是什么状态?庄重沉稳、内心有善法的力量。

  ----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诚”的特质,我们很肤浅、浮泛。

  ----比如扫地时有没有把心用进去?我们经常的状态是:这里是我的卫生区,到打扫的时间就扫一下,不是打扫的时间就不扫,这个地方不是我的清洁区,脏了不由我负责、不用我扫。

  ----古人的诚心可惊天动地,我们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佛菩萨身上。我们要长期培养敬事的风格,一定能得到大众的信任。

  (二)、至诚恭敬的心要从真诚的孝心中培养

  1、孝悌是仁德的根本,这是做人最基本的伦理。

  为人儿女就应孝、为人父母就要慈爱、兄对弟就应照顾,但现在的人不管这一套,儿子成了老子、兄弟不像兄弟,父母不知如何做父母、儿女不知如何做儿女。

  2、我们至诚去做一件事时要能用进心,否则造的业就很肤浅,如蜻蜓点水。我们为何得不到师父摄授?就是因为诚心不够。

  ----我们要学习怎样向人提建议,不然就是直通通的说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一定要至诚恭敬、委曲求全。

  ----米拉日巴尊者被上师呵斥打骂,从来不会说你为什么打我,而是一直忏悔自责自己,这就是诚啊。

  3、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叫薛包的人,母亲过世后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母,父亲受后妈的影响要把他赶出家门,他哭泣哀求,父亲还是把他赶走了。他没有抱怨,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搭了一个小茅棚,每天早晚去父亲的房间请安、打扫庭院,父亲看到他还是呵责。这样过了一年,他一直问安打扫不缀,终于感动了父母,叫他回了家。父母去世后,家里分家产,与弟弟分父母的财产,佣人他挑年老有病的,说与他们相处久了对他们比较熟悉;器皿他挑破旧的,说平时吃饭都用这些,对它们比较习惯了;田地他挑荒的,说他从小都在种这些地,对它们有感情了,一点也不假造作。后来弟弟家境破败,他又接济。他对父母、兄弟就是这样一种真诚的心。后来他到朝廷做官,八十多岁往生。

  所以,诚之者,人之道也。这是我们应该用功的地方,与之前引导的坐凳子的动作轻声、柔软语等都不相违。

  4、至诚恭敬并不是说不灵活,而是一种态度,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练习,久了一个人就会不一样,我们对事物认识不清的情况就能避免。所以“诚”,师父的法名,“学诚”是我们一直要去学习实践的法门。

  这样去用心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就会改变,大家可以去实践,把别人的每一句话都当成真的,就是内心真诚的表现。

  5、我们的言行和内心要一致。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人真诚的特点,非常赞叹,一个信众和师父谈事情,讲了两个小时,师父的每句话他都能听到心里去,讲到高兴处就很欢喜、忧伤处就几欲哭泣,她修行的境界就比一般人高。

  而我们讲话常常与内心不一致,行为与内心脱节,久了我们的思想与说出来的话差得太多了。像上面讲的这样的真诚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五、课后作业

  要预习文章,预习广论中业果的部份,八因三缘,把业果的内容反复看一看。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的相貌会随我们修行的功夫转变。你真正有修行,修个三、五年之后,你拿没有修行之前照片对照一下,不一样!你功夫愈深,相貌也愈好。你这修行功夫骗不了人,一看就知道。相的确是随心转,心清净,身就清净,相就清净;心慈悲,相就慈悲,你举止言语统统都慈悲。我们身体的庄严、相貌的端好都操纵在自己手上,就看我们怎么修。真正修行人,时间愈久,他确实显出来跟我们一般人完全不一样。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