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2


2014/9/4    热度:373   

XC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2

 

  (10月16日  中)

  依法行持》理念课要点(三十二)

  [课堂笔记之三十一]

  一、回顾上堂课的内容

  1、通过我们的待人接物,可以看到我们内心的现行是什么?

  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修行就是要让我们的理想变成现实。

  我们想走大乘道,但实际上我们因为认识不足和习气的原因,在走的过程中,迈向的往往不是大乘道,修行就是要让我们真的走上大乘道。

  2、业果是事物运行的潜在规则,是极隐晦法。如何证明业果是真实存在的?举个例子:就像如何证明天下乌鸦不全是黑的,只要找到一只白乌鸦就可以了。如何证明业果的真实存在,只要能找到一个看到业果的人就可以了。

  我们凡夫心念变化太快,禅定和智慧都不够,所以看不到因果的存在。但佛陀彻见了因果,历代祖师大德也看到了。我们相信佛是实语者,所以我们也相信因果。

  3、我们看到一粒种子种下去,发芽、生长、结果,这是外在的因果;内在心念的生起灭,亦复如是。

  4、一般人不容易接受因果的概念,因为我们太习惯没有因果概念的生活了。

  现在虽然知道了因果的存在,也不容易照着因果规律做人、行事。大家可以勉强接受,但还需要在生活中观察思惟,直到内心产生笃定的力量,否则就只是对因果有认识,而不是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后,我们就能以以因果法则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二、缘起的当下即是空,依缘起而修行

  (一)佛法的缘起见

  1、佛法的缘起见,即是任何事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因为万法都是依缘而生起,所以没有一个常恒住、不变异的事物存在,秉持这样的见解生活修行,就是缘起见。

  (1)《增一阿含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一个个事物的生起导致另外一个事物的生起,例如一本书需要用线装订而成,装订是一个缘起,此生故彼生;若把线拆掉,书就成了一页页的纸,此灭故彼灭。

  2、缘起是相互观待、相互依靠、相互依存的。

  (1)每个人彼此间也是相互观待、相互依靠、相互依存的。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就知道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不会忽视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会生起贡高我慢的心,因为我的成就也是大家的成就,是众缘和合的成就。一个人的认识到了这个程度,其心胸就会很豁达,其智慧就会非常深广。

  (2)我们之所以不能心胸开阔地生活,就是因为我们观待的缘起太少了,只看到了很小的一点,事情的的一面,所以很难接纳与自己不相应的人和事,就很容易生烦恼,痛苦自然就会很多。

  (二)佛法的空

  1、任何一个事物的当体就是无常、苦、空,任何一个缘起就蕴含了苦、空、无常,在人身上就是无我。

  (1)例如这只录音笔,是众缘和合而成的。这只笔是存在的,在缘起上有这个物体存在,但这只笔在它生成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坏灭了。这就是无常。

  (2)一个人也是一样,从入胎结生的第一刹那起就开始逐渐进入老死的状态。

  (3)一个事物在众缘和合生起的那刻起就开始逐渐进入坏灭的状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是缘起空。

  2、缘起的当下就是空,彻底通达了缘起就不会再有烦恼和痛苦。

  (1)又如一个东西由多种种元素组成,比如这个mp3,有芯片、显示屏、外壳等等组成,但每个元素都不是mp3,mp3是众缘和合而成的,没有一个独立自主、恒常不变的mp3存在。

  (2)所以,任何一个事物的当下就具备了缘起性空的两面。这样思维就开阔了自己内心的境界,因为我们从此以佛陀的智慧在观察世间了,痛苦就会逐渐减少。

  (三)如何依缘起来修行

  1、在圣者的眼中看我们和世界是有还是没有?为什么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又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呢?我们要从中体会修行的内涵。

  2、高僧大德对世俗谛缘起的观照是很清楚的。端茶、倒水、扫地这样的事都能做到恰如其分。我们修行一定要很认真地去学习世俗谛的缘起。

  举例:有人给法师倒了一杯水,是放在桌子的左边、中间,还是右边?这就要去观察缘起,他可能左手拿麦克、也可能右手拿麦克,中间可能放书,这杯水放在哪边就要依观察到的缘起而定。

  所以我们想要修行以增长智慧,就要学会观察广大缘起。

  3、观察缘起的同时不要忘记缘起的另一面即是空,世俗胜义是一体不二的,《摩诃般若经》中说:“世谛、第一义谛无异也,何以故?世谛如及时第一义诸如。”

  例如有一个殊胜的忏悔方法叫作“无生忏”。本来无生、何罪之有?就是从内心体会到业障本空,业障也是因缘和合而成的,造业的人尚且没有,哪里来的业障呢?

  三、业的四个原理,第一、业决定一切、第二、业增长广大

  (一)文章中业决定一切这部份内容

  1、文章内容:“第一个原理:业决定一切。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快乐和痛苦的果报,都是相应的善因和恶因所感得的,善因会得到快乐的果报,恶因则得到痛苦的果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有的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却非常地聪;有些人看起来四肢非常发达,可头脑却很简单,这些差别都跟业有关系。……别别造业,感别别果,……如《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说:‘若诸有情,所作之业,善恶相参,杂受其报。’……”

  “《贤愚经》中就记载了一个长相丑陋、声音悦耳的比丘的因缘:时波斯匿王大合兵众,……”

  这个比丘在造业时的心情是:“其人怀怨,但白王言:此塔太大,当何时成!”这是一个因,感得后世长相丑陋;后来他又发愿:“令我所生,声音极好,一切众生,莫不乐闻,将来有佛,号释迦牟尼,使我得见,度脱生死。”他发的这两个愿后来都实现了。

  2、文章内容:“知道了业决定一切的道理之后,在当下种因时就要很注意了,因为种什么因,以后就感什么果。……”

  这段内容是对前面的一个小总结,知道了业决定一切,就要重视种因。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3、文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的时候,造善业还是造恶业跟动机有很大的关系,……动机要正确,要善良,到最后的时候,回向也要如法,也要善良,……因此,对于最初的动机和最后的回身都要把握好,尤其以最后的为准,因为最后的回向决定了造业的方向。”

  (1)这段话讲造业的关键是动机,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最初的动机和最后的回向都非常关键,确定了造业的方向。

  (2)从中可以看到业果的一个特点。造业的时候很容易,只是不小心对佛塔埋怨了一句,结果感得五百生相貌丑陋;对佛塔发愿,即感得五百生声音妙好,还得遇佛陀,证得阿罗汉果。这就是说造因很容易很简单,感果的时候却莫明其妙,超出想象,不可思议。

  4、为什么说感果时莫明其妙?

  (1)广论p95页:“热逼雪纷亦炎热,寒迫虽火亦令寒,猛业成熟所愚蒙,于此种种皆颠倒。”这是讲恶鬼道众生感苦果时,就是莫明其妙,明明是下雪却感到炎热,虽然在烤火但却感到寒冷的逼迫。

  (2)所以大德说: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觉悟后的大千世界都是幻化的。我们每个人无一不是在十二缘起里转,在颠倒中流转。我们感知到的一切的都是业力所感,业力的幻化。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度众生,他不是业力来的,他是愿力来的,乘愿再来!他发什么愿?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凡夫是业力在作主,佛菩萨是愿力作主。为什么我们的愿力作不了主?我们有业,业力大过愿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