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未敢言管理,为修自心服务他
2014/9/4   热度:384
是故未敢言管理,为修自心服务他 (6月24日) 1、管理是一个以服务别人来提升自己的方便因缘。 师父曾说:“管理就是协调、服务、服从、平衡、帮助。在承担的过程中,不是说谁高谁低,而是说大家能够分工合作把事情做好。”这才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 也就是说大家在丙班承担班务,管理方方面面,搞管理搞到最后,会发现最需要管的是自己,真正该管的是自己的心,对着别人的境就是服务……。博文中有一篇的题目是《服务别人——对管理和领导最善巧的理解》,这个很重要。就是说主要还是服务别人,不管别人多么地差、多么地烂、多么地优秀,我们就是在服务别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于做班干部的来说,正好可以训练、扩大我们的心胸格局,也是培养慈悲心、忍辱、忍耐的最好的一个方便、一个因缘。 2、如理面对顽劣或优秀的同行,藉此发展内心的境界和证量。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种情况我们应该引起注意:当遇到比我们差的人,他老犯错误,我们就会不耐烦,就会观他的过,看不起他,易发瞋心、轻毁他。别人可能有许多问题和错误,实际上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我们总是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自己总是要充当不同的角色,这就是历境练心,就是自我成长。《入行论》云:“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瞋心,则同灭众敌。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这世上,顽劣的有情多得像虚空一样,怎可能全部制服他们呢?如果能止息内在所有的瞋心,不就等于消灭了外在的一切敌人吗?一个人何必取得足够的皮革遍盖大地,然后才出门行走呢?只要用一小片皮革垫在鞋底走路,不就等于盖住了所有的地面吗? 反过来,修行比我们优秀的人,能力比我们强的人,各方面常常进步的人,我们就会不自觉的作种种比较,就会嫉妒。别人优秀的时候怕别人超过自己,于是就受不了。这时就要培养训练我们不怕被别人超过的心态。有一次在广化寺师父为大家开示说:“我不怕别人超过自己,对方越进步越好,做为带头人有怕别人超过自己的心态,团队就不会壮大,实际上承担的人越多越好,团队就越有力量,教法复兴就有望。”听了师父的话,当时我内心就很佩服。比如世间搞管理的,有些人稍微有点领导性质的工作就常常压着别人,唯恐别人超过自己,怕员工的能力技术超过自己,否则自己就会坐卧不安了。 佛法恰恰相反,佛法是内明,根本不是靠外在的东西来维系、来发展,内心的境界越高,证量越高,无我利他之发心越来越强时,反而希望别人超过自己,对方能早日成佛那更好。反之,若是外在的东西超过了自己,我们要知道这些都是无常的,到最后死的时候谁也带不走,超过、超不过都不是最重要的,这时内心当中就会越来越祥和,越来越宁静。如果把每个人的修行比喻成一盏灯,也就是说,在黑暗的夜晚,灯越多越能驱除更多的黑暗,让世间更光明,这不是很好吗?绝对不是说,你的灯亮了,我的灯就会灭,或者光辉发不出来了,不会的。正如师父所说:“灯灯相摄,互相交融,彼此不会受到干扰。” 总之,一不小心的话,别人超过我们,我们会难受,不如我们也会难受,好坏都会难受,服务别人的心态就容易因此而放弃。 3、佛菩萨、师长和团队的功德是我们内心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前两种情况如果突破了,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会出现另一种障碍,比前两种还大。我们做为一个班干部,心量相对会比较大些,别人有一点过失,刚好不如自己,自己还是能够调整心态,能够容忍的。别人有一点好处、优点的时候,自己不如别人就是不如,比如,背书没别人快,记忆力没别人好,没别人谦虚等等。经过一次次观修,还是可以压伏一些烦恼现行的。 但是在管理大家、服务大家的过程中,会逐渐越觉得自己还是蛮有能力的,一不小心就会滋长慢心,平时不承担事情就容易滋长,何况承担后再加上管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容易滋长自我,就会觉得我还不错,别人还听,自己又能够包容,对别人的优点能够容纳,对别人的缺点还能够忍受。实际上这些能力的背后都是师长、祖师、佛菩萨的加持。 《般若经》中说:佛告阿难陀言:“今天帝释赞深般若波罗蜜多希有功德,当知皆是如来神力非自辩才。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希有功德,非人天等所能知故。”又说:世尊赞善现言:“善哉善哉!汝善能为菩萨摩诃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此皆如来威神之力。”《般若经》上天帝释、善现尊者对菩萨们宣说甚深空性,谁的功德?靠佛的威神力加持。这是最重要的,它牵涉到我们内心力量的来源,如果认为是自己的功德,就同佛菩萨这根总能量源切断了,那就完了,终究有一天会枯竭。 所以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要学会用心,去开显内心的智慧,而不是把外在的这一群人摆布好。好一点的情况,自己会说,我是为了承事师长,建立教法;坏一点的情况,自己会想‘太好了,我终于有机会了,好好把这一帮人摆布一下,我已经忍很久了,现在你们终于该听我的了,我终于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了。’我们还会联想自己偶尔说一下居士的时候,居士会很听话,自己的能力应该是没任何问题的,可能别人平常都没有发现我这个‘天才’。殊不知,居士会听我们的其根本的原因,不是我们有什么功德,居士是看着有师父和僧团在,才愿意降低自己的身份,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没有师父和僧团,你说一下居士试试,理都不理你,信不信?也就是说我们应看到背后真实力量的来源在哪里,而不是说自己在居士那说几句话,大家挺听话,就觉得是自己的功德,自己有什么管理能力,那完全是错误,人家听话不是因为我们,而是因为师父和僧团在,再往上就是祖师的功德、佛菩萨的功德。这是一例,承担其它的事情,管理、服务其它的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也就是说当我们会管理的时候,服务别人游刃有余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是师长佛菩萨僧团的功德,不是自己有什么能力。假如我们前两种情况突破了,第三种不一定突破,能够突破前两种情况已经了不起了,已经相当厉害了,一般的状态都是在前两个境界里转,不发心还没事,一发心处处都是障碍,看到的都是过失,感受到的都是痛苦,碰到的都是问题。这时就很容易抱怨,会想:我都这么发心了,还到处碰壁,一头雾水,甚至觉得别人都不配合我,第一种情况都很难突破,只有内心产生服务别人的心才能突破,虽然别人有过失我也要原谅。 4、“是故未敢言管理,为修自心服务他。” 这个定位首先要在内心相当清楚,我们做班干就做一个好干部,否则搞外在有形有相的管理,就会把自己仅存的一些能量掏空,因为不是以服务别人出发的,有形有相的东西迟早都会被耗尽,真正从内心里发出的慈悲和智慧是掏不空的,越掏越多,所以开发到最后佛性彰显,就成佛了。 从内心里发出的东西和外在的是不一样的,外在的最后就会枯竭,内心的不会枯竭,还会源远流长,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慈悲,越来越有体悟,这个方向才对。比如一个净人同学反映,如果让他当班长,他三天就会把班搞得有条不紊,我一听这种口气,就感觉到都是在说大话,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是一种想象,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幻想。要按这种心态,别说三天,就是三年也搞不好,并且越管自己越烦恼,最后就会前功尽弃。 关于管理还是服务,是外在的管理还是内心的管理,是外在的服务还是内心的服务,今天重新给大家做个交流,这些是生活中一直存在的,都要面对的,否则就会落入误区的漩涡之中,没办法了解,慈悲得不到增长,智慧得不到增长。管到最后自己好像与别人都格格不入了,不能与别人融合一起,那就说明我们已经出了问题;管理到最后,服务到最后,对佛菩萨对经典毫无感觉、几乎麻木,这就说明自己在管理的过程中已经偏离了方向,没有把握住根本,没有把握住中心。如果没有偏,越是碰到暴恶的人,不但不会抱怨还会反省自己的业,训练自己的包容心、忍辱的能力,反而会破自己的我执、法执,而不是放弃,干脆我不干了,好像一承担就有障碍,这个是要不得的。 《入行论》开篇讲得好:“此论未宣昔所无,诗韵吾亦不善巧;是故未敢言利他,为修自心撰此论。”也就是说这部论没有什么特殊的创见,诗文和声韵我也不很精通;因此,丝毫不敢存有著述利他的念头,撰写此论主要是为了净化并升华自心。寂天菩萨他为什么要造这部论?他的教证功德这么高,尚且还不敢说为了利益别人,这就给我们一个指导原则——我们在搞管理、当班干部的时候应该如何做?“是故未敢言管理,为修自心服务他”。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去见五祖,没说上几句话,五祖就派他到槽房里面去做苦工。他的工作是舂米破柴,八个月跟五祖没有见过面,你想想看,五祖传了他什么?我们看好像没传给他什么,事实上,惠能大师是真正得受用!那是教他什么?教他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教他把一切知见统统放下,恢复到心地清净,一念不生。心清净,心不动,也就是《金刚经》末后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修这个。他每天破柴、每天舂米,身在劳动,心里面没有一个妄念,他在黄梅是用这种功夫,完全在那里修清净心。“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他用这个功夫。这个功夫成就了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智慧就开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