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密法 真大供养
2014/9/4   热度:492
海云继梦法师:密法 真大供养 普贤文中之「法供养最」── 是指在「供养具供养」中将七菩提分法融入供养, 此供养才为最殊胜之谓也!……… 文殊菩萨之真供养─乃 能于一切心无憍慢, 于诸众生生平等心, 于诸如来修真供养。……… 修真供养与修法供养:在供养修法中,真供养与法供养,经论中并无明确的定义及分别。就《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之法供养与文殊菩萨之真供养是有明显的不同。 在文殊室利菩萨的《净妙国土章》中,善财童子请教──行何等法,当得圣者净妙国土!?文殊室利言:若诸菩萨,能于一切心无憍慢,于诸众生生平等心,于诸如来修真供养。 在第三节中明确指出──菩萨有十种法, 具足圆满则得成就修真供养一切如来,何等为十: 一者. 以法供养。 二者. 修行诸行。 三者. 平等利乐一切众生。 四者. 以慈悲心随顺摄取。 五者. 以如来力随顺一切。 六者. 不舍勤修一切善法。 七者. 不舍一切菩萨事业。 八者. 如说能行如行能说。 九者. 长时徧修心无厌足。 十者. 常不舍离大菩提心。 就后文演绎,有三重点: 其一,如来恭敬尊重法故 犹如孝子尊重父母 承顺颜色心无暂舍 若复有人敬其父母 其子倍复尊重是人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 若复众生供养法者 是真成就供养如来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 其二,如来从修行中来,若能修行──是则成就供养如来。 其三,诸佛出世,本为利益诸众生故,为以慈悲摄众生故,随顺利乐而为力故。 文末总结:善男子! 夫菩萨为欲利乐诸众生故,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正觉。 善男子!汝应如是解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 在普贤菩萨的《证法身章》中,十大愿王的广修供养提到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 利益众生供养、 摄受众生供养、 代众生苦供养、 勤修善根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 不离菩提心供养。 文殊的真供养与普贤的法供养,其实只是言广狭的差别而已。其中文殊文中之供养是以法供养为标的;故其真供养包含法供养,并及于修行供养及利乐众生供养;重点在供养的定义为培养、增长。 而普贤文中是「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并再加上「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此言多为后人误解,以为在供养具外,另有法供养。此文的意思是在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之同时应再加上法供养,此时,此供养具之供养才是最殊胜的。而此法供养乃七菩提分的扩大,即是普贤七支供养云法供养之条目。故「法供养最」不是单指此七条目,而是指在「供养具供养」中将七菩提分法融入供养,此供养才为最殊胜之谓也! 所以,文殊文中的供养,以法供养之法是指一切成佛所有法为标的。而普贤文中的供养,以法供养之法是指将七菩提分法融入(起观之谓)供养具中之供养,其中的差别不是很明显吗?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菩萨六度第三条就是忍辱,忍辱决定有好处。我们受了人家的欺负、侮辱,不必怨恨,冷静地去想想,他来害我,为什么不害别人?一定是我们过去生中有过节。他来害我,我心里明白,这是我受报,我们的帐正好到这里就结了。心开意解,这个结化解了,没有怨恨心,我来生也不报复他,他也不再找我麻烦,帐了了,这是真正有智慧的做法。如果受别人侮辱、陷害,心还不平,还怀恨在心,这就是恶的种子、恶的业因,将来遇到缘,就是遇到适当的机会,一定报复。这个报复绝对不会报复得恰到好处,总是过头,生生世世都过头一点,累积的时劫久了,那就不得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