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十六天
2014/9/4   热度:393
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十六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我们在修道中要见性必须要持戒,要见性必须要有禅定,要见性必须要有大般若大智慧。如果一位修道人口口声声要见性成佛,却脱离戒、定、慧三无漏学,说能见性成得了佛,这完全是外道。所以一位开悟圣僧研究三藏十二部教典,开悟证果以后说出了戒、定、慧,就是修道人要进入佛阶之必经阶段。他说: 「三学戒定慧,戒学为第一; 无戒修佛法,定慧何由生?」 我们佛门所称的三学就是戒、定、慧;就是持戒、禅定,然后得大智慧,这是所称的「三无漏学」。佛法三藏十二部教典就是阐述三学,这三学你要入手、得手,一定要从「戒律」先下功夫。所以有人修道学佛没有学戒持戒,直接学禅定是很危险。有些讲经的法师也好,开悟圣僧也好,有时很强调学禅定、智慧这是对的。站在果地来讲没有前后,但是对一位初发心的人,甚至修到果地的人也好,当初发心的时候,也是由戒律学起,这是要将佛法讲到了义圆满的状况下,方便的权说。学禅定、学见性甚至学大般若大智慧,他自己何尝未从戒律学起呢?同样有。所以才说「三学戒定慧,戒学为第一。」道理在此。无戒的话你想要学佛法,想要见性成佛,他告诉你「定慧何由生?」换一句话说,你没有戒的基础如何产生禅定,如何产生智慧呢?既然定慧都没有,哪来的破烦恼证菩提呢?这点很重要哦!我再运用【楞严经】佛陀又讲话了: 【楞严经】云:「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因慧破烦恼,是名三无漏学。」 已经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因为持戒才产生禅定。譬如:你坐在这里为何心安不下来?为何心静不下来?为何你的心在那里起伏不定?为何心常常动乱不安呢?为何在那边心猿意马、烦恼丛生呢?你不能不相信一个事实,你没有持戒。我们无量世以来就是没有持戒,所以心没办法清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般人说「事业」,你在社会上的工作做很多,你是好几家公司、企业的董事长,你的事业越多,烦恼就越多是不是?不错啊!同样的理由,被「业」困住、绑住了,你的心想清净都没办法。 以前有一位在家菩萨坐禅时,面貌显不出清朗,愁眉苦脸的,频频流露出苦恼相,一眼就被看出来了,为何如此?社会事太多了。有心学佛、坐禅、参悟本性,可是他的心就是不听话蠢蠢欲动,想着:公司要如何安排;工人要如何安顿;公司的制度要如何建立;如何让职员对他心服口服;要如何发薪水;福利要如何建立。想了一大堆问题,他外表看起来若无其事,可是坐着时,经常眉头深锁,面貌无时无刻都展现出烦恼相,何以如此?被事业束缚,想要清净一下,业力不能如他所愿,毕竟社会上的事情太多了。所想证成菩提要有禅定者,首先要减少烦恼事。同样的理由,如果一个修道人没有事业的束缚,一定要事情越少越清心,这是过度时期,等到你有定力、有功夫了,事情再多也不会感觉厌烦。 所以首先把事业放下、减少一点,这样坐禅参悟会比较轻松、舒服一点,所以持戒就是这个意思。佛陀教弟子不要经营事业,不要做非法或杀盗YIN妄,你的心自然而然就会清净下来,禅定就会生起。如果你昨夜去偷车;你倒了人家的会钱;你昨晚抢劫、强暴人家,想必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提心吊胆、惊慌失措心有所不安!不安就是没有禅定。看到外面风吹草动就以为刑事警察要抓人一样,所谓草木皆兵呀!为何如此?因为你没有持戒,犯了法做错了事于是心不安,禅定如何诞生呢?所以佛陀有先见之明,叫你要持戒后,心才有定力,道理在此又符合科学啊! 你有「禅定」以后,心静下来则光明的本性显露,要思考任何一件事情是轻而易举的。为何你无法产生智慧?因为你没有禅定。为何你没禅定?因为你没持戒!他们三者有一个次第,有一个立场,他们三者之间有息息不可分离的关系,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你有智慧以后,所有的烦恼自然就有办法将它降伏、净化,思考事情会相当敏捷也比较清心,做起任何一件事,你就轻轻松松快快活活了。 所以我们看十方三世诸佛的前例都是这样的,都依持戒来成就佛道。换一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陀,能远离持戒而成佛的,没有此事。尤其佛陀苦劝他出家的弟子,「出家众,你若出家以后,首先要五年专精学习戒律,戒律学通了以后,你才可以参禅研究教理,否则你若先学教理,参禅你没有基础,你心没有定力,因此容易犯戒,自己不知不觉。」你的个性棱棱角角磨不平,所以当你有烦恼时,你没有能力将它驱除,安顿它。所以很多初出家的人,话说得很圆满、庄严,可惜他自己做不到,他没有持戒甚至杀盗YIN妄都来,有这样的吗?有。所以我们一定要听佛陀的话就没错,我们初出家的人也好,在家居士也好,你不想学佛就没话说,若要学佛戒为第一,先学戒就对了,有戒的基础以后才有定力,了解佛教的规矩、威仪、礼节以后各人能自律,在团体里能遵守团体的生活规范,那这个人渐渐就入道了。 我们讲话有根据哦!在【律藏】里释迦佛陀这么说: 【律藏】云:「佛制比丘,初出家,先学五年戒律,戒律精通, 能办比丘法事,方可参禅学教。」 佛陀制此戒律,有男众、女众如果出家以后,是好事绝对正确,哪里出家不是好事或者不正确呢?他要转凡入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顿断六道、成就菩提当然是好事。好事是好事,你初出家的当下要先学戒律,戒律要摸清楚,对自己应该持的,应该断的你要清楚。「开、遮、持、犯」你无所不知已经精通了,戒律精通以后,你就可以办理比丘、比丘尼的事情,办佛教的事情,你渐渐的有了戒的基础,根基稳固了,就像树根盘踞在土壤里,根盘很宽很稳很壮,哪怕是风吹雨淋,都无法伤害这棵大树,因为根盘已经很稳固了。如果我们攀爬大树,或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鸟儿作巢,这树枝不会折断,哪怕是七级十级的台风也吹不倒这棵大树,为何如此?因为根盘已经巩固、牢固了。 修道也一样,戒律若牢固则自己能自律,自己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可以伏住自己的烦恼,顿断自己的烦恼,在团体里面好相处。你看很多出家人,他出家以后嫌戒律啰唆,嫌戒律绑手绑脚,嫌戒律碍手碍脚,有这种人吗?有。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出家没多久犯戒犯得歪七扭八,反过来又扭八歪七,到后来杀盗YIN妄都来了。常常出国旅游,常常办游览,结果自己不能自律,就世俗化流俗去了,到后来还俗回去,有这种人吗?非常多。我们有心发愿出家,绝对向你恭喜赞叹,但是不可因为不持戒而害了自己,当初发心是正确的、圆满了义的,如今的下场竟是无法收拾的残局。所以才说等你精通戒律以后,能办比丘的法事,才能参禅学教理,他说的很清楚。 我们举例:建十层大楼,你有办法盖空中楼阁吗?没有地基、地下室,你直接就要盖十楼九楼八楼七楼,颠倒过来建,目前的科技还没办法,未来也困难。所以一定要有地基的基础,打的基础牢固以后,再一楼二楼渐渐的往上盖,登高必自卑啊!卑就是低的地方,你要高一定要有低的基础,然后一层一层的叠上去,一楼一楼的登上去,这样十层楼是轻而易举很简单的事。所以说,没有空中楼阁,那是虚幻不实的。所以要有基础,基础是什么?学佛的人就是要有持戒的精神。所以佛陀才教你,说得非常清楚。再念一次: 【律藏】云:「佛制比丘,初出家,先学五年戒律,戒律精通, 能办比丘法事,方可参禅学教。」 说到此处,如本就有自己的见地,佛经也常说: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若错误会比破戒还严重。所以有一个名词叫做「破见和破戒」。破见的见,就是指思想观念。若思想知见错误、破了、歪了、脱轨了、出问题了,叫做「破见」;他的见解错误了,叫做「破见」。什么叫做「破戒」?是说你发好心,出家修行持戒也好;在家居士发心要成佛,因此发心要来受五戒,或在家菩萨戒,或八关斋戒,发好心值得向他恭喜,但是他一不注意,业障一搅动身不由己,遂犯了「破戒」。破见和破戒两个关系,哪一个比较严重呢?当然破见不好,破戒也不好,但若论其程度上的差别,破见比破戒严重,为何如此?破见以后绝对会破戒,因为他观念就以为是这样,认为没错。纵然堕地狱受完一切业报,翻身当人照常会再犯,因为他不认为这样是错的,叫做「破见」,破见一定会再犯。 世间人说一句话,想吃肉不肯承认,编一些小说,说一些组合句的话又有押韵,要吃肉喔!他就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有这一句话吗?有,说吃肉喝酒从我的肠肚经过,自在通过,佛在心中坐,我的佛性不动我能转境。喔!邪知邪见啊!十方三世所有的诸佛都没有这样主张,也不会这样说。要吃肉就说一声,说什么「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好象很潇洒、很解脱,其实他思想观念、行为破戒又破见了,但是世间人很喜欢听这种话呀!甚至被误导了。所以说破见的人有包含破戒,破戒的人不一定破见,为何如此?因为他知道,我受戒以后,我不能杀、盗、YIN、妄做坏事,但是在某一个场合,某一种因缘,某一个状况之下,他有时会身不由己控制不住,因此犯了戒,但是他知道,他这样是不对的,他知道要忏悔,纵然受果报以后他会发誓愿,他以后不敢再做了。因为他没有破见,他只是破戒而已。 所以「破戒」的人有救,他不包含「破见」,如果「破见」的人就无药可医了,不但无可救药,同时他还包含了破戒,这样诸位清楚吗?所以破见和破戒两项都不是好事情,但是比较轻重来说,破见比破戒还严重,我这么说相信我们全国人民百姓学佛的同仁都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了。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比丘尼破见又破戒,我说这个典故给大家听。原来这一位比丘尼学佛很精进,但是佛法就没什么听闻,自己的意见太重,观念太深,世间人叫做我行我素,她喜欢怎样就怎样,她认为怎样就怎样,没有引经据典,经典也不听闻,她和世俗男子做男女之事,犯了YIN戒,有人劝她,也有比丘劝她,她听不进去就是听不进去,告诉她:「我们已经出家了,还做那些男女之事,不行喔!」她就说话了:「我和某一位在家人做男女之事,我又没有偷,也没有抢,彼此高兴的呀!犯此YIN欲,又不是偷盗,又不是杀生,彼此得到快乐,彼此之间也是心甘情愿的呀!哪里有什么罪不罪的呢?」诸位啊!严重吗?破见了,观念错误了,见解错误,破见之人当然包含破戒,她犯戒后又累犯,到后来难逃业报。受到业力的感召,犯了破戒、破见,堕入无间地狱,不快活啊!所以我们听佛陀的话就没错,破戒还多少可以原谅,忏悔可以得救。破见之人不但不惭不愧还自以为是,这种人佛陀想要拉他一把,也没有能力救他啊!我才说破见之人无可救药,破见有包含破戒。破戒之人还有救,因为他没有破见。 我们学佛过程中之所以会说这种话,原因就是我们台湾宝岛当今佛教徒,很多都犯了这个毛病,尤其现在很多在家居士,发心在家学佛,绝对向他恭喜是好事,可是他并没有学戒律,视戒律为绑手绑脚很啰唆。其实这样不对,戒律、戒条,越持会越释放越解脱。像被绳子绑住解开了,就好比用刀将你身上的绳子切断,解困解开你的结,这样解释才对,若言绑手绑脚是解释错了。所以越持戒之人,他的心地就越清凉,越持戒之人越自在解脱,越持戒之人就越有禅定有智慧。他不持戒没关系却又犯了邪见、破见,认为戒律是束缚,因此不愿受五戒、菩萨戒,自己学禅学到最后「禅」得不到,只是口头上讲得很美,话很会讲很会说,避开了戒,学到最后杀、盗、YIN、妄,肉、荤腥都吃,骨头也啃,酒姑且喝之,如此也称为学禅定,让有正知正见之人、有知识之人、有深入佛法之人感到很纳闷,是遗憾之事。所以要先持戒才有禅定,有禅定之后,智慧自然流露能降伏烦恼、顿断三毒,最后成就菩提之人也是这个持戒之人。 接下来修道人要「见性成佛」,当然要持戒,要有禅定,要有智慧,绝对百分之百的正确。一个见性之人,绝对不会造恶业,他能断恶行善自净其意,不可能造一切恶业。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造作一切恶业落入因果,必然会感召沉沦三界内,看是造什么业就感召往生哪一法界。所以开悟圣僧说: 「罪业报生三恶趣, 福业报生人道及欲界天, 不动业报生色界无色界天。」 三句话就解决了。犯罪业之人也就是杀、盗、YIN、妄,甚至在国家社会犯科累累,罪恶贯满之人,当然造了业因会感召业果,最后果报在三恶趣,也就是地狱、畜牲、饿鬼不如意的处所,那就累了。或是你做了一些善事,做一些福业,帮忙需要帮忙、安慰、关心的人,救济需要救济的人,你做得到的,竭尽你的经济能力去支援人家,你的福业做那么多,自然在百岁命终时,感召来世再为人身,甚至可以感召出生在天上,做天女、天神或天子,叫做「福业报生人道,欲界天的天神、天女。」你在修道过程中,持戒学禅定达到一心不动,虽然无法顿断贪瞋痴烦恼的三毒,暂时将烦恼无明伏住,这样会感召色界天和无色界天,所以说不动业会感召出生在色界和无色界。开悟祖师用此三句话,就说尽了一个人在世间造业的状况,会感召到哪一道、哪一界去。再念一遍: 「罪业报生三恶趣, 福业报生人道及欲界天, 不动业报生色界无色界天。」 诸位,前两句容易听懂,后面这一句稍微解释一下,「不动业」是何意思?「不动业」表示一个人常常持戒坐禅,他的心当然就一念不生,有禅定不会随意起心动念,不会心猿意马,暂时得到清净之心,他尚未将善业和恶业超越还未净化。换一句话说,他的贪瞋痴三毒是暂时伏住、抑制住,这样就不简单了!他常常坐禅持戒,在百岁命终以后,会感召色界和无色界天,由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进入,往生到四空天,所以不动业会感召色界和无色界,道理在此。你若是常造福业,做善事做功德之人,对社会、国家很有贡献的人,甚至你劝人学佛修道,本身修道、弘法布教度众生,有这个福报在百岁命终自然会感召至善道去。如果念佛之人,可以往生到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去。你好好参禅悟道本身可以开悟证果。修行就看你如何调整方向,看你的动向如何,来决定你未来的去处。 做福业自然感召福报,感召人天。我们以梁武帝为例,梁朝梁武帝他能够感召做皇帝也有前因,我来讲这个前因给诸位听。原来梁武帝这位皇帝,在过去无量世以前,是一个樵夫,樵夫就是砍柴、卖柴维持生活的叫做樵夫。有一次上山砍柴时,在半山腰看到一间破漏的庙,庙里有一尊佛陀塑像坐在那里,佛陀塑像坐在里面很庄严,是很好的事,可是屋顶的瓦破了,雨水渗进来,太阳照进来,把佛像晒得快要损毁。此时樵夫心中生起了一念慈悲心,将他自己戴的斗笠,拿下来戴在佛像头上。佛像戴上了这斗笠那气质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觉得很奇怪,佛像戴斗笠。可是他一片好心好意,很诚心帮他戴斗笠,同时又发起一个心念,嗯!佛像在这里戴斗笠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将卖柴的那些钱,出资请工人来修补这间庙,结果庙让他整建完成,重修就对了,最后发心功德圆满。一来,他的好心好意,将自己的斗笠戴在佛像头上,给佛像遮风蔽日,第一桩功德让他做到了。第二桩功德出钱修护这破漏的庙,将屋瓦盖得好好的,加上平常乐善好施,喜欢布施三宝做功德。因此,他的第八阿赖耶识,全部是善的种子,念头一涌现全都是做慈善、功德的,帮忙需要帮忙的人,心里全都是善的种子、善的业识,因此感召来世做梁武帝呀!道理在此。 所以凡事有它的前因后果,你看梁武帝他的福报很大,过去生中知道要供养三宝、乐善好施,这是构成他以后做皇帝的前因。所以有时候看许多人欣羡一些人,但欣羡那些人,又何尝知道前因呢?都只看到果的时候,不知前因。与其欣羡别人的果那么庄严殊胜,那么如意,不妨你自己先做下清净的业因,乐善好施帮忙需要帮忙的人,布施帮忙如建佛寺、宣扬布教、讲经说法或是铺路造桥,能力够可以做这些事情,如此,你自然会感召来世非常如意。所以自己做善事、做功德、做好事,全都是为自己铺路,别人得不到啊!世间人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道理在此。 所以如本也要讲话了,做皇帝?我看没那么简单,做一个总统也一样啊!他平常就结很多很多的善缘,所以这些人自然自由意识,欢喜心选票就投给他,平常多结善缘加上他的理念正确,平常做人非常厚道很会关心人,在他身边就觉得很有安全感,他提出来的理论、治国之道,让人觉得有公理,符合人民百姓的需要,所以全国人民产生一股强而有力的主流,护持这位总统。同样的理由,他之所以能够做总统是得到人民百姓的肯定和认同,在此状况之下,人民百姓自然而然拥护,所以要当总统平常要结许多善缘。 学佛也一样,你想成就佛道要度化无量有情,同样平常要多结善缘,修一些福业,以后才会感召福报道理在此。其实,我们想要往生到天上做天神、天女或天子这是好事,怎么能说不好呢?绝对是好事。但是为何释迦佛陀说不可生天呢?因为天人虽然比人更加尊荣,比我们的福报更大也较享乐,但是为何佛陀教他的弟子不可生天呢?因为生天不究竟,生天还没达到了义,生天后,真的寿命是很绵长好几千岁,好几万岁,好几万亿年,但是你的寿命总是有尽的时候,福报若享尽照常堕落。所以在此不究竟的情形之下,佛陀才说「佛子不生天,生天非佛弟子。」道理在此。比方说,你的福报总是用得完,虽然你很会赚钱但是用久了,也有用尽的时候。同样的道理,天人的福报享尽,禅定若尽照常堕落。奉劝诸位在修道过程中,不可有生天的观念,所以在百岁命终时,有天神、天女、帝释天天王、梵天王要带你去的话,你千万不要去喔!因为去那边,我已讲过不究竟、不圆满,不是去那边不好,因为福享尽,禅定若尽照常堕落,道理在此。所以百岁命终时,比如说有妈祖、土地公、还是五府千岁或是天上的帝释天王要带你去,你千万不要去,与其往生天上的天堂天界,不如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智者大师说:「六欲天上现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要君修到非非想, 不如西方归去来。」 在欲界里,欲界六天有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叫做欲界有六天。六欲天的天神临命终时,会现五衰相,有预兆就对了。第一、花冠会萎谢,比如妈祖快要死了,花冠会萎谢、雕零。第二、身体会发臭。第三、不乐本座,天神的宝座就不会有欢喜心要坐,会厌离。接下来所有的天神眷属一个一个远离他。再来天神本身有毫光,毫光会消失。当气力衰尽一剎那间就堕落了,叫做「六欲天上现五衰」现五种衰相,象征这个天神要去「找他阿公吃咸粿︵即往生之意︶」了。所以佛陀说「佛子不生天,生天非佛弟子。」道理在此。为什么?因为天神的福报会尽、禅定会尽,尽的时候自然堕三恶道。 在佛陀时代,佛陀说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天神在「非想非非想处天」,在三界里最高的一天,也就是在无色界的最高天,他的福报享尽,死后直接堕入驴胎。所以佛的弟子没有生天的观念,如果有生天观念,就符合了佛门中的外道,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他说「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与其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个天界的天神,寿命是很长很长的,现在讲就是好几百万亿年,非常长的寿命,但是那么长的时间,也照样有尽的时候,有堕入三恶道的一天。所以说与其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不如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道理在此。因为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你须先了办你的生死,寿命无量啊!【阿弥陀经】说:「往生者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寿命和阿弥陀佛的寿命都是无量寿。」既然寿命无量,我们亲近阿弥陀佛,听他讲经说法不用多久,就会证成无上菩提,到时候我们的愿力自在,福报无量,智慧是无量无边。神通呢?六通具足,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样样具足,十方世界任你遨游来去自在,这样才会快活呀!你在极乐世界成佛或开悟证果以后,要来这世界度众生,就像桌上拿柑橘,动一个念头就到了,因为你的愿力自在。 凡夫受业力的束缚,当他要出生的时候不能不来;要死的时候不能不死,生死摆不平不自在。有愿力修到开悟证果之人,他要来则来,说走你留他不得,他生死能自在。所以我们为佛弟子要谨记,如果今生无法拚到开悟证果,不要灰心,还有一个法门很殊胜,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圣号,直往西方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证成无生法忍以后,福慧成就,你自然发大乘心行菩萨道,倒驾慈航来这娑婆世界度化无量有情,因此先往生再说了。
---------------------------------------------------------------------------------------------------------------- 更多如本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凡夫心里头念什么?念财色名食睡。佛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看看,世间人他不念佛,他念地狱,将来怎么会不到地狱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