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四谛法的范围 小乘四谛不摄净土法


2014/9/4    热度:203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四谛法的范围 小乘四谛不摄净土法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一讲之 四谛法的范围 小乘四谛不摄净土法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25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四谛法的范围:小乘四谛不摄净土法

  依苦集灭道的方式证得阿罗汉的四个果位,这四个果位其实有着一些跟大乘的二谛道有关的问题。

  首先是灭谛,证得了灭谛以后,一个人是不是对于世间、对于欲界就真的彻底解脱呢?如果是依小乘人所指望的果位来说,确实是一种解脱,但对大乘来说还是不够圆满的。针对于大乘佛教,小乘的四谛果位并不能够摄尽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法。

  有人就说:四谛既然是真理,苦集灭道既然是真理,那么是不是可以应用在任何一个范围?对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用苦集灭道的方法去归纳?是不是苦集灭道的方式可以运用于一切处?

  还不能这么说,它还有摄不尽的法。比如这个灭法有个摄不尽的法——净土,我们的净土宗,或者说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净土叫做净名言、清净名言,这个问题无法用灭法来进行说明,灭法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使小乘根基的人暂时脱离轮回之苦,释迦牟尼佛用大悲心来说明这个苦集灭道的“化城”。

  “令荆棘丛中下足”,这是用了憨山大师的一句话“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说的是两个境界。一重境界是说的关于四谛证人无我空性的证悟,一重境界是关于大乘二谛法要的证悟。“月明帘下转身难”是关于大乘法无我空性的终极证悟,而“荆棘丛中下足易”说的是人无我空性的直接入手。为使小乘根基者暂时脱离轮回苦故以大悲现化城,就是以大悲心来示现一个化城,按轮回与涅槃的因与果来显示所取所舍,所以分成了四谛。四谛就是针对我们这个有轮回、有涅槃的世间的——苦和集是轮回的,灭和道是涅槃的,舍掉苦和集,取灭和道,就各有取舍。所以用这种方式释迦牟尼佛来示现化城,来让小乘人暂时住到化城的安乐中,就像一个人担着担子已经实在是走不动了,那就找一个安乐地方先歇一会儿,先休息一下。休息一下并不是你的目的地,但是这个休息能解决问题,能让你将要放弃的信心得以稳固,可以完全让小乘人根基的众生能够得到一个暂时的安乐处,再往后面去还有大乘的果实可以得。

  小乘法要当中佛说出“苦集灭道”的四谛实际上出于这个因缘,但是灭谛有不摄法。

  所谓的不摄法是什么呢?就是摄不尽的法、摄持不完的、摄持不了的、包含不圆满的这种法。四谛包含不圆满的主要是跟净土有关的,即所说的清净名言。

  比如说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和化身就像金刚一样往来人间,或者是安住在三千大千世界当中,这种因缘的法要于四谛中是不存在的。没有办法对小乘人说有个西方极乐世界,劝某位阿罗汉去往生,佛让他往生可以,我们让小乘阿罗汉往生就不可能。证悟阿罗汉或者修习阿罗汉法要的人会觉得,我们这是一个错误的舆论,会认为我们这是一个非佛说,因为他们的灭谛的法要当中接受不了清净名言。

  所谓清净名言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佛还经常来,还用化身在度人。

  阿罗汉会找一大堆的理由来反对你的说法:你说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他就说阿弥陀佛在经典里面都还没有;你说释迦牟尼佛显现化身,现在现身成为高僧大德来普度众生,他说释迦牟尼佛一灭永灭,只在历史上出现过一次,绝对不可能再出现第二次,一世间只能一“能仁”,如果你说现在仍然还有释迦牟尼佛、化生人间来度众生的现象,那你是属于邪见,等同魔说,一定要把你打倒。

  现在的南传佛教界,其实还有很多是因为这一件事情对于大乘佛法不理解,尤其是净土说、华严境界说、所谓的法华境界说等等的,包括天台智者大师所说的“楞严一会,俨然未散”,包括现在有很多人在证悟大乘根本定的时候就发现释迦牟尼佛仍然在说法,亲见了。一位阿罗汉对这件事进行判断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是一个魔境,肯定不可能这样的,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多年前既然已经圆寂了,他就不可能再来了,根据佛亲自的教诲,一个世间佛只会来一次。这是因为阿罗汉无法接受报身和化身的理论,他所接受的就是法身,就是自性身和空性身,而报身和化身恰巧就是清净名言,就是《如来藏经》里面所说的,每个人心目当中都有一个佛来放光,这个佛是成就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有人会这么理解:我承认有一个佛在放光,我们的自性都跟佛一样圆满,但是要说它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就不好理解,因为前面的跟自性是有关的,后面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是跟一位佛的圆满的功德有关的,我承认我将来会成佛,我心地也是清净的,本来清净,跟佛一样,但是说他有跟佛一样的功能我就不相信。

  清净名言的说法就是要确指我们现在的功能跟佛也是一样的,不光是说你将来要成佛,你现在的心、心地的本源跟佛一样的清净,而且是说佛通过三大阿僧祗劫才能修行得到的圆满的各种智慧、十八不共法、六种神通等等在你的自性当中就圆满具足了,它告诉你不需要修行。我们就得确定这一点,如果这一点没有确定,我们等于是没有相信清净名言的存在。所谓清净名言指的是什么呢,它特指就是那一部分让你接受不了的,让你放弃掉“我就是个凡夫”的想法,让你相信你一定就是一个已经成功的佛在这里,所以《法华经》里面的说法,“一念南无佛”,不是将来成佛道,也不是必定成佛道,而是“一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你在念“南无佛”这一句的时候,你这个人也是一个已经成佛的佛。

  清净名言所指的是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给一个阿罗汉去讲,他接受不了,“你这纯粹是一个外道”,他肯定马上反对你了。为什么呢?因为苦集灭道的这个四谛法要当中,说的很简单,要舍的就是苦和集,要取的就是灭和道。要取的道的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灭“受想”,还什么清净名言不清净名言,你还说心里头有一个五眼六通的佛,他才不管那些呢,魔也不要,佛也不要,“所谓五眼六通的佛,那个跟我没有关系,我的佛果就是灭定,灭定才是跟我的佛果有关的东西,这才是我要的”。

  所以四谛的法要对于净土、对于如来藏这些智慧都摄持不了,也根本就无法相互汇通。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当时进行四谛阐述的时候,他的目的不是让阿罗汉去圆满的理解究竟的菩提道和如来藏,不需要他们去圆满理解,就是给他以暂时的安住,示现叫做“化城”。在汉传佛教界“化城”的说法都是指的小乘——幻化的城堡就像海市蜃楼一样。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 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这个字,是梵文音译,是“智慧、觉悟”意思。佛也是人,不是神,觉行圆满就是佛,愚痴迷惑就是凡夫。但我们平日经常所说的佛,一般就是指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