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 宗在般若、行在净土的如来藏智慧
2014/9/4   热度:259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 宗在般若、行在净土的如来藏智慧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总第十四讲之:宗在般若、行在净土的如来藏智慧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宗在般若、行在净土的如来藏智慧 净土宗的立宗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比较有影响的慧远大师到南方来立宗。慧远大师到南方来的时候,北方还有一位大师在弘扬净土宗,叫昙鸾大师,他沿用世亲论师的往生论著,他的一生都带着人念佛,都想实现如来藏体系修行当中的“增上生”与“决定胜”。 他在赞阿弥陀佛的偈颂当中,同时至心地称赞龙树菩萨,他赞叹龙树菩萨说 : 本师龙树摩诃萨,诞形像始理颓纲; 关闭邪扇开正辙,是阎浮提一切眼。 伏承尊悟欢喜地,归阿弥陀生安乐。 就是说:我所尊重的本师龙树菩萨,您诞生到这个五浊恶世来,以龙树菩萨的形象来整理整个教法当中的散乱的纲领,关闭了这些邪恶的门扇而打开正确的道路,是阎浮提的一切智慧的眼目,所以我非常欢喜地来顶礼您,您证悟了欢喜地以后,时时刻刻在往生阿弥陀佛的安乐国中,您一定要来救度我。他在临命终的时候,半夜当中,见到一位梵僧,进入他的房间。在这个房间里面,梵僧对昙鸾大师就说:“我是龙树。”然后为他说了一首偈颂: 已落叶不可更附枝。未来粟不可仓中求。白驹过隙不可暂驻。 已去者不可返。未来未可追。 现在今何在?白驹难可回。 意思是说:已经落掉的叶子不可能再回到枝上去,未来的粟米不可能在现在的仓中来求。我们这里有个问题,在相对层次上理解,因果是否一定与时间演化方向对应,即,所谓的因,在时间上是否一定在所谓的果之前?这就是一个“未来粟仓中求”的问题。 这不是笑话,我们认真地来讨论这个。已经落下的叶子你不可能让它回到枝上去,未来的粟米你不可能在现在的仓中去求到。过去和未来这个时间概念实际上是我们业力的一种综合的体现,在这种业力体系当中它其实是非常严谨的,而不是轻易的就可以置换位置。 龙树菩萨虽然对于过去和未来用中观的方式来进行过清理,他说“所谓未来者,即是末后现实”,所谓未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以后的现实,“所谓过去者,既是过去现实”,“所谓现在者,过去不可得,未来未可追”,那么现在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得的。“白驹过隙不可暂驻”,这个时光过去了,想留也留不住。 “已去者不可返。未来未可追。现在今何在。白驹难可回。”就是跟《中观论颂》当中对于过去、未来、现在的这一个判断是一样的。 他毕生求证中观正见,昙鸾大师到临终之际感悟龙树说偈,感恩不已,半夜里就召集大众教诫:为了求证中观正见而在定外来修净业,这种相互引证、相互推动的修行方法不可不修。说完了这个话就圆寂了。 昙鸾大师引用四部论来作为他的中观见的立宗依据,也是早期在北方形成的净土宗的依据,就是《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这四部论成为净土宗最早的立宗依据。而慧远大师在南方条件要更好一些,他除了《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条件,因为他和鸠摩罗什大师的私交很好,鸠摩罗什大师进入内地的过程当中就把《摩诃般若经》翻译出来了,随着《摩诃般若经》之后,又有相应的般若方面的经典,翻译好了就寄往南方,南方的净土宗也逐渐的规模兴盛起来了。 从如来藏这个名词的出现一直到在中国形成净土宗的修行,这个过程了解一下对我们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于将来讨论到净土修行的这些存在和不存在佛性功德的问题,我们不至于产生过激的理解。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不见他人过?因为他只戒自己不戒别人。自己要守戒,不要求别人守戒,别人守戒也好,犯戒也好,与自己不相干。自己守戒,每个人自己都守戒,这就「戒和同修」,佛法是这样要求人的。『身和同住』,大家共住在一起。『口和无诤』,没有争论。『意和同悦』,每个人都欢欢喜喜,法喜充满。『利和同均』,衣食住行,大家是平等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