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焕法师:学佛是学什么


2014/9/4    热度:378   

仁焕法师:学佛是学什么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1年农历七月念佛七法会

  (初六下午) 学佛是学什么

  佛教提倡爱国爱教。这个“爱”的理念,爱不是享受,爱是奉献。爱国就是对国家的奉献,爱教也是对教的奉献。很多人都没有理解到学佛是在做什么,学佛重点在做人和成人(成就别人),学佛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学佛是学做人的道理。

  为什么佛法里面还有灵感的说法呢?灵感并不是在外在,灵感在自己心中。烦恼心中就有障碍,心中有障碍,就处处有障碍;快乐心中就通达,心中能通达,就处处能通达。所以佛法根本不是神秘的东西,把心态改变了,就是灵感。相信这么回事吗?(众答:相信)。

  学佛是学做人的成功,成人的成功。做人成功是自利的成功,成人成功是利他的成功。我想问大家,你们愿望别人来照顾你们,还是愿望自己有能力去照顾别人?(众答:去照顾别人)为什么愿望自己能照顾别人?(众答:···)如果我们健康平安,一切无碍,去照顾别人,那不是大自在的人吗?愿望别人来照顾我们,说明我们有障碍了,不能自在了。所以要做一个奉献的人,不要做一个伸手的人。

  伸手的人和奉献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佛教经常讲有限和无限,伸手的人就是有限,奉献的人就是无限。所以,学佛就是学会做奉献的人,首先学会自利的功夫,第二学会利他的本领。是不是这样啊?(众答:是)

  我们不学佛就不能成为觉悟人。成为觉悟的人以后,才能懂得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完善生命,发挥生命,圆满生命。学佛才能有无上的智慧,才能认识本分,理解本分,完善本分,发挥本分,圆满本分。没有觉悟,没有智慧,会变成什么人呢?变成一家的讨债鬼,又成为社会和国家的灾难星。我讲的有没有道理啊?(众答:有)。

  学佛就是为了强化自己,也叫做改良自己。改良到什么为标准呢?自利无障碍,利他无障碍。能做到自利无障碍是罗汉道,利他无障碍是菩萨道。罗汉又叫做“自了汉”,自己照顾自己没问题,不用去麻烦别人,但是没有能力照顾别人。到了菩萨道,不但自利成功,也有本领利他成功。

  为什么我们要加强教育呢?教育就是传播,依佛教来讲是传播佛陀的慈悲心,传播佛陀的觉悟精神,传播佛陀的智慧精神。人有这三个精神,就是有三宝。

  智慧人,以平安为完善生命,所以信仰一切因果,尊重一切因果;理解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理解生命的规律,尊重生命的规律。觉悟人,就能够转变障碍,改良因果。相信吗?(众答:相信)。

  我认为你们真正学佛的话,应该有心得体会。心得是自利成功的感受,体会是利他成功的感受。如果没有往这个层次上去努力,我们的佛教就成为什么样的宗教?就成为婆婆妈妈的宗教,糊里糊涂迷信的宗教。来到寺庙上了两支香:“给我发财”,怎么个发财法呢?做人都做不对,财从哪里来啊?

  佛教提醒我们,一个是忏悔,二个是发心。忏悔是检讨自己的过错,发心是给自己良好的定位。有良好的定位,才有良好的发展。对不对?(众答:对)很多人对我讲:“哎呀,我们不敢发心啊,发心以后做不到就麻烦了。”那我在这里反问一下:“你的意思是怕成功了不好意思,宁可做一个永远失败的人,对不对?”宁可做失败的人,不想做成功的人,那你就是这个家的讨债鬼了。大家想成功还是想失败?(众答:成功)。想成功,那成功是你们的心愿,也是你们的愿望,对不对?(众答:对)有愿望,才有希望。

  一个人都没有一点愿望,那叫做无用的人。虽然有愿望,没有去落实,没有去完善,叫做无能的人。现在的社会,往往有什么人呢?画饼充饥,画一个很好看的饼挂在墙上,当我们肚子饿的时候,拿墙上画的饼来充饥,可不可以啊?那怎样能充饥呢?应该拿食物来做饭才能充饥。还有,昙花虽然好看,但是只是一现,开花不结果。学佛就是要改变这些方面。

  我们要爱国、爱教。因为我们是国家的公民,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奉献非常有关。如果不爱国,就违背我们做公民的本分;如果不爱教,我们就找不到依靠!

------------------------------------------------------------------------------------------------------------

更多仁焕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没有磨难,你就无法修忍辱; 不修忍辱,你的慈悲心就没有坚实的基础。 所以受人欺侮、伤害、干扰时,应视其为训练慈悲心的可贵助缘。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