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8
2014/9/4   热度:338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8 这里有一个小的故事,我讲一讲。有一个婆罗门,不相信有善恶果报这件事,但是他和很多人,那个经上说有五百人,和五百人合作到远的地方去做生意,那么中途经过一个大山,就是迷路了,那么带的这个食粮都吃光了,就没有饭吃了,连续饿了三天,大家都很苦。但是看见前面有树、有树林,认为那里可能是有人家吧,他们就是走到那里,到那里去。到那里去看,也没有人家,于是乎大家在那哭,没有饭吃,恐怕要饿死了。但是那个树,我们佛教是说有树神,这个树神看见这么多人来哭什么呢?就现出身相来,就问这些人,你们哭什么呢?他们也就如是如是地说:我们迷路了,没有饭吃,已经饿了三天了,我们本来认为这里有人家,看是没有人家,我们失望了,所以心里面感觉很恐怖!不要哭!不要哭!我给你们饭吃,那么这个树神手这么一扬,从手里面就出来饮食,出来很多的饭,我们现在说,有很多面包,很多的好东西吃,也有水,就出来,这五百人吃得很好,还有马,大家都吃饱了。 那么这个人就感觉到奇怪,我们没有看见这个人,怎么一伸手,这手能出来这么多东西呢?你怎么回事?你有这种本事呢?他就告诉他说:我呀!我以前是在迦叶佛时代,我是个贫穷的人,我在城市里边一个街角那里做小生意,我在那里做生意,有出家人从那边走过来要乞食,不知道这个情形嘛,我就这个手指指,说那个地方是个有钱的人,你到那去托钵乞食!他常做这件事,我今生这个手就是有这种功德,我一伸手要黄金就出来黄金,要面包就有面包,要水就有水,就是这样子。哦!这些人讲:前生的行为,后来有果报的!于是乎相信有善恶果报。 这地方说:自行檀那波罗蜜,教人行檀那波罗蜜,赞檀那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檀那波罗蜜者」,佛法上说不可以偷盗,但是佛又赞叹布施这件事,这看出来一件事是什么呢?贫苦的人,你要好好的去找一个职业,去谋生活;但是有财富的人要同情贫苦的人,应该要发慈悲心,救护这贫苦的人,贫苦的人呢,你自己不要放逸,释迦牟尼佛的思想是这样的。 「自行尸罗波罗蜜,教人行尸罗波罗蜜,赞尸罗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尸罗波罗蜜者」:这个「尸罗」翻到中国话是戒,就是对他人有损害的事情,都不要做;杀生、偷盗、邪YIN、妄语、饮酒,对他人有伤害,都不要做,那么就叫做戒;你若做这些恶事,那么就是犯戒了,这也分这么四种不同。 「自行羼提波罗蜜,教人行羼提波罗蜜,赞羼提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羼提波罗蜜者」:这个「羼提」翻到中国话就是忍辱,忍受羞辱,这个忍受羞辱这个事也是很难的,别人毁辱你,你心里面不动瞋心,这个很难,很不容易。 在这个经上说,说释提桓因这个人,欲界有六天,由下向上数,四天王天这是第一层,第二层就是忉利天,释提桓因就是忉利天的王,所以翻个天主。这个人是爱好和平的,但是说爱好和平这句话,也还是有问题。 须弥山这个地方原来是阿修罗在那住的。释提桓因这些天他们来了,也到须弥山这儿来,《大毗婆沙论》说这件事呢,这个天上的人,这个天人有大威德境界,就是大福德境界,阿修罗也是有福德,但是和天不能比,这个天上的人就说,手指这个阿修罗:汝非我类、汝非我类,那么阿修罗就是向后退,就把须弥山让给天人住,阿修罗跑到大海里住,然后天上的人和阿修罗说:我们爱好和平,不要有战争!这件事真是,我感觉到也是,这句话是好听的话,爱好和平,但是你把人家的地盘占领了以后,讲和平,你看这个事情。那么这件事就是有冲突嘛,所以阿修罗常常和诸天、和释提桓因作战,你讲和平是骗我们,他们有作战的。诸天呢,当然性格是比较和平一点的,但是这个阿修罗就是凶猛一点,就是和诸天作战,作战之前,见面就是骂,骂这个释提桓因,恶骂。骂的时候,释提桓因不骂,你骂我,我不骂你。 那么释提桓因还有周围有些为释提桓因做事的人,说是:你为什么这样子忍受他的毁辱呢?释提桓因说:我们不要和愚痴人一般见识,我们应该修这忍辱法。说是你说你忍辱,但是他不说你忍辱,他说你怕他呀!释提桓因说:愚痴的人就会说我怕他,但是有智慧的人就会赞叹我忍辱;愚痴人说我怕他,这愚痴人说我怕他,有智慧人说赞叹,这两件事,你取那一个呢?我宁可取智慧人赞叹我是真实的,愚痴人说话不能做准的。那么释提桓因拿出这么个理由,人是应该忍辱的。 佛教也是主张忍辱,主张忍辱就是,我头几天说过这件事,这些毁辱我们,容易使令我们愤怒的事情,我们佛教徒修忍辱,心里不愤怒,心里不要愤怒,心里面用智慧去解决彼此的冲突,你愤怒,不能解决问题的,佛法是这样说。并且修学般若波罗蜜的人观一切法空,当然心里面是不动心的,自然是能忍辱;若是我们不能观一切法空,那当然这件事很困难,我受他的气,这个事很难。佛法里面讲,行菩萨道的人是应该修忍辱波罗蜜的,也是分这么四种。 「自行毗梨耶波罗蜜,教人行毗梨耶波罗蜜,赞毗梨耶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毗梨耶波罗蜜者」:「毗梨耶」翻到中国话是精进,玄奘三藏翻个「勤」,精勤的勤,勤惰的勤,不懈怠,勤,就是一直地做功德而不懈怠,那么就叫做「勤」,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就像人做生意,一直地做,一直地赚钱,也是类似一样;所以我们做功德也是应该这样子,不要就是做一样功德就不做了,懈怠下来;譬如说修止观、坐禅,都是应该精进的。 「自行禅波罗蜜,教人行禅那波罗蜜,赞禅那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禅波罗蜜者」:这个「禅那波罗蜜」,翻到中国话是静虑,寂静的静,思虑的虑,静虑,在寂静中心里面有观察的智慧,那么叫做静虑。这个静虑在这里说,我们从两方面解释它,我们人间的人有欲乐,得到禅定的人有三昧乐,人是愿意离苦得乐,是对的,这个要求是对的。但是人间的欲乐不是太圆满,就是会引起很多苦恼的事情;若是得到三昧乐,就是得禅定以后,有三昧乐,有轻安乐,没有这些苦恼的事情,人间这一切的苦恼都没有;但是如果你没有学习佛法呢,他也会死亡,也还有结束的一天。 禅那波罗蜜里边是有乐,你成就了会有快乐,而得到禅定的人,当然是在人间的人,修学禅定,成功了以后,终究有一天,这个生命体结束了,就会生到天上去,生到色界天、或者是无色界天,到天上的时候,不老也不病,和任何人都是和平的,寿命还是特别长的,不像欲界天,寿命还没那么长。那么在天上享受三昧乐,好过人间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佛教徒若修学禅定,那是又一回事,和世间人、和非佛教徒修禅定又不同了。非佛教徒得到禅定,生到天上去,不老、不病,很快乐的,多少劫的寿命,到时候又死掉了,死掉了以后,可能来到色界天,也可能回到欲界,回到欲界天,也可能来到人间,可能从天上直接跑到地狱去了,也有这种事情的,所以那件事也不是一定圆满。 但是佛教徒若是修学禅定是怎么回事情呢?是为了成就般若波罗蜜,成就般若波罗蜜的。般若波罗蜜,从转凡成圣的态度来说呢,它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能见到诸法实相的真理,能见到真理;第二个作用,能断除烦恼。而这样的作用,要靠禅定才能发出来,你要得了禅定,在禅定里面观一切法空,这件事很容易成就,你若没得到禅定,不行。你心里面分别一切法空,那可以,但是它不能够断惑证真,办不到。 所以佛教徒为什么要修禅定呢?就是为了般若波罗蜜的关系,见到真理、能断烦恼,就成为圣人了。成为圣人以后,你就可以弘扬佛法、广度众生,可以做这件事;如果说是你没有见到真理,你没有断烦恼,你在凡夫的时候,弘扬佛法这件事很勉强;当然也可以做多少,但是很勉强,你不能和圣人相比的。因为得了圣道以后,见到真理、断了烦恼,得了圣道以后,就决定不到三恶道去,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若是你还是凡夫,你没有见到真理,没能成圣道,三恶道是随着你的,你还有可能跑到三恶道去,你说你弘扬佛法,有的时候你会做错事,还会跑到三恶道去,还有这个问题。 所以佛菩萨在经论里面,虽然是也赞叹凡夫学习佛法,也要弘扬佛法,但是就对这件事有点担心,还有顾虑;所以赞叹应该是赶快的修学圣道,得了无生法忍以后,安全了,安全第一,再不到三恶道去受苦了。而且行了菩萨道以后,修般若波罗蜜呢,有力量灭一切罪。你读这个《十六观经》那个下品,《十六观经》有九品往生,那个下品那个地方那个人,当然他可能是佛教徒,做了很多很多的恶事,罪恶多得很,那个三恶道就等着他去的;但是临命终的时候有善知识帮助他念佛,啊!他的正念提起来了,就往生阿弥陀佛国去了;到了阿弥陀佛国,他在娑婆世界做了很多的恶事怎么的呢?这笔帐怎么算法呢?他从莲花化生以后,观世音菩萨来为他说诸法实相来灭罪,这看出来学习般若波罗蜜能灭罪。我在这地方说一个故事。 有一人个欢喜打猎,到山里面打猎,其实就是杀生,也是罪过呀!这种事情。但是在树林子里面,遇见有一个包,这个纸包着一个包,打开一看呢,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当然这个人还是读书的人,哦!他得到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呢,就是捧回家去,天天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天天念,天天念。可能他念到两千多部,假设一天念一部,要念两千部,要念多少时间?他念了很久了。这一天有病了,家里人认为他要死了,好像就是不省人事了,看见他还是喘气,可是你和他说话,他完全都不知道了。过了多少天,他又苏醒过来了,说:你怎么回事情?他说:我就是离开家了,就是有两个人架着我走了,走了,走、走、走,就到地狱去了,到了阎罗王那里去了,到阎罗王那去了。那么就是排队,有十几个人排着队,他好像是在后边,那些人,当然是有罪,那个狱卒拿着红色的药丸,三粒丸,叫那个人张开嘴,那么这个药丸就投进去,投到嘴里面,一投进去,这个人就变成猛火了,就燃烧,烧了老半天呢,火也灭了,这个人还是个活人,这个人就过去了;第二个、第三个都是这样。最后挨到他的班了,挨他的班,人家看,阎王爷就是宣布他的罪状,你是杀了很多的生命,罪过无边,好!你把嘴张开!也是这个红色丸,投进去,投进去不起火,不起火,再投,再投也不起火,连着投三次不起火!阎王爷把他叫来,究竟你还有做什功德的事?说是:我念《金刚经》,天天念《金刚经》,念了三千多部,念了三千部,还是两千部,喔!原来你有这个功德,好!释放你,你还是回去了!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这个功德。但是我想各位居士不要误会,不要说《金刚经》能灭罪,我就光造罪,造了很多恶事,不可以这样子的。你又不造罪,你又能念《金刚经》,那么一点过失没有而有功德,不是更好吗? 所以般若波罗蜜能够灭罪,还能够断惑证真,使令你转凡成圣,所以应该学习般若波罗蜜,学习般若波罗蜜是很好。而般若波罗蜜呢,一定要禅波罗蜜的支持,一定是心里面寂静,寂静住,在寂静住里面观一切法空,要这样才可以;你若一点不学习禅,你是虚妄分别心、散乱心去思惟一切法空,不行!力量不够。所以应该学习禅,也应该学习般若波罗蜜。自行般若波罗蜜,教人行般若波罗蜜,赞般若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般若波罗蜜者。」 「自修内空,教人修内空,赞内空法,亦欢喜赞叹修内空者」:这个「内」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的生命体是内,于我们生命体相对的外边的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外」。那么学习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空,这太广泛了,你应该先从自己身体开始,观察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因缘所有的、是自性空的,应该这样观。这样观呢,就是你自修内空,也劝别人修内空,赞内空法,也欢喜赞叹修内空者。 「乃至自修无法有法空,教人修无法有法空,赞无法有法空法,亦欢喜赞叹修无法有法空者」,应该这样子,这样做。 我这么思惟这件事,我们凡夫,你不修学圣道,你不修这个四念处,四念处就是般若波罗蜜,你不修学四念处,当然这个贪瞋痴就是活动,贪瞋痴不会自己自动消失的,它就是要活动。那么你要学习般若波罗蜜,学习这个四念处呢,这个贪瞋痴就会逐渐逐渐地消失了。消失了的时候,你心里面太平,心里面就是没有土匪。心里面没有土匪了,心里面老是寂静的,你就看见了什么令人极欢喜的境界,你心里面还是寂静,心里面不动。如果你不修学四念处的时候,说有一条毒蛇来了,你心里面就是会动,老虎来了,心里也要动;你看见特别可爱的境界来,你心也是动,你就心随境转,表面上,不管你是什么人,事实上就是这样子,你不修学圣道,心里面老是动乱,老是动乱。若修学四念处呢,今天也修,明天也修,慢慢心里面就寂静住,心里面太平。 我昨天曾经说这个嫉妒的事情,其实凡夫都是这样子,嫉妒实在就是瞋心,遇见事情,心里面嫉妒,可能自己也知道不应该嫉妒,但是你做不得主,还是要嫉妒,你心里面也不舒服;若是修般若波罗蜜这个四念处处,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修的时候,心里面不嫉妒,心里面寂静,你看,很舒服嘛!很明显的,修学般若波罗蜜,是能够扫除内心的动乱,扫荡一切的动乱,使令你的内心的世界是太平的、是和平的,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所以应该这样学习。 「自入一切三昧中,教人入一切三昧中」,这个三昧也就是前面那个禅,但是这里特别说呢,应该是那个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这我们第一天曾经解释过,那就是圣道了。前面那个禅,那还是通于凡夫境界。自己入一切三昧中,教人入一切三昧中,「赞一切三昧法,亦欢喜赞叹入一切三昧者」。 「自得陀罗尼,教人得陀罗尼,赞陀罗尼法,亦欢喜赞叹得陀罗尼者」,这「陀罗尼」呢,我头几天讲过,就是记忆力,这个记忆力特别好。这个大福德人,他得到的果报比一般人强,虽然他不一定是信佛的,但是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他记住一件事,永久也不忘,转轮圣王也有陀罗尼,释提桓因也会有陀罗尼;当然这些得了圣道的人也有陀罗尼,得无生法忍的大菩萨那更不可思议,这是得了陀罗尼。当然我们现在的人有电子计算机,就会计算;但是佛教里面修行人,他不需要仰赖外面的东西,他本身有陀罗尼,一切一切都是不忘的,什么事情随时都会知道。 「自入初禅,教人入初禅,赞初禅法,亦欢喜赞叹入初禅者;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也是这样子。当然这些事情呢,你都是要其他的事情停下来,当然出家人是最合适,把其他的事情都停下来,专心地学习这个静坐的方法,然后专心地静坐,应该容易有成就,这件事,应该是这样子;但是你若不做,当然是不行。当然这件事,我看,真是很遗憾,很久很久这种事情也不做了。 「自入慈心,教人入慈心,赞入慈心法,亦欢喜赞叹入慈心者;悲喜舍心亦如是」,这是四无量心,我们曾经讲过了。 「自入无边空处,教人入无边空处,赞无边空处法,亦欢喜赞叹入无边空处者」,这是无色界的四空定。第一个就是空无边处定,这个空无边处定呢,天台智者大师说……。我是乡村的孩子,乡村里面有那个筛子,筛子是用铁丝横竖织成,有个小孔、一个小孔、一个小孔的,说我们这个身体周身有毛孔,你在色界四禅里边,你观想自己的身体这个毛孔扩大,一开始像那个筛子似的,渐渐扩大、渐渐扩大,完全是空了,这身体没有了;这是在色界四禅的人,不是我们现在这个人这样做,当然你若愿意这样修,也不妨试一试,他这样修成功了,得空无边处定。而后再修识无边处定,这个识就是你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过去有无量无边的识、未来也有无量无边的识、现在也有无量无边的识,如果观这个身体这空无边处定修成功了,再修识无边处定,修这个识无边处定,在八解脱、十遍处里边也提到这件事,这里边能得到更高深的神通境界的,这是不可思议境界,所以这个无色界的四空定,是圣人还要修习的。「无所有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亦如是」,也分这么四种。 「自修四念处,教人修四念处,赞四念处法,亦欢喜赞叹修四念处者」,前面这是色界四禅,四无量心,无色界的四空定,加起来,三四十二,这是十二门禅。下面四念处呢,这是出世间的圣道。「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亦如是」,也是分这么四种。 「自修空、无相、无作三昧,教人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赞空、无相、无作三昧法,亦欢喜赞叹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者」,这是三三昧。 「自入八背舍中,教人入八背舍,赞八背舍法,亦欢喜赞叹入八背舍者」:这个「八背舍」,这个「背舍」另有一个翻译,就是解脱,把这些不清净的事情都把他解除,就是解脱了。这「八背舍」呢,当然通于未到地定,可是正式来说呢,是得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非想处定,得了灭尽定,这样的人修八背舍,是圣人修的法门。圣人修的法门,就是更深刻的修不净观,就观察这个身体都是肿烂了,最后通通都剩了白骨了,头骨、颈骨、肩骨,乃至到脚趾骨,还剩白骨,然后观察这个眉间放光,放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的八色光明,这个光明初开始这样修的时候,还不是那么满意,还要继续地练,使令这个光明清净,譬如说黄色的光明就是特别的黄,青色的光明,特别的青;初开始修,你观黄,它偏是黑的,你观察它是青的,它偏是白的,自己弄得就不安定,成功了的时候,要是黄就是黄;要是青就是青。 我们说是这个,譬如说读《普门品》的时候,房子失火了,你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忽然间来一阵风,就把火灭了,这个风是怎么回事?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八背舍,观世音菩萨他这一动念,这风就来了,把火灭了,是这么回事。所以这些功德、这些神通,都是由修行来的,你不修,没有这回事情。初开始的时候,还有这个骨人,骨头人,那么由眉间就放出光明,但是后来把骨人灭了,只是光明,放出光明,无量无边的,那么这就是八背舍,我说个大意,不要详细说了。 「自入九次第定中」:「九次第定」,就是四禅八定加个灭受想定,就是由初禅入二禅、二禅入三禅,次第的,不超越,最后入了灭受想定;等到超越的时候,由初禅入三禅、超越了二禅,有的时候由初禅入了灭受想定,这是超,超越了。这些圣人他也是很忙的,要修这么多的功德;你若求他,他会现神通,那个神通都是由修行来的。 「自入九次第定中,教人入九次第定,赞九次第定法,亦欢喜赞叹入九次第定者」,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下文付与来日。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