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如化品 3
2014/9/4   热度:964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如化品 3 问:所谓的明心见性,悟个什么呢?唯识学家所谓的悟道,就是见到自证分…… 答:这句话呢,这句话我不同意,不同意这个说法。但是我可以退一步,思想自由,你可以表示你的意见,我可以表示我的意见。每一个人可以表示自己的意见。那么……所以说:「唯识学家所谓的悟道,就是见到自证分」,这是这一位……,我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那么就是表示他的思想。但是他没有说是他自己的思想,而是说「唯识学家」,是那个唯识学家这么说。那我现在就可以表示我的意见,我不同意!那么我不同意,我有什么资格反对这个说法呢?我本人是……,我可以这么说,我不是唯识学家,但是我是学过唯识的。学过唯识的,我们去学习《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是讲唯识的。我刚才说《楞伽经》是讲唯识的,《解深密经》讲唯识的,《摄大乘论》也讲唯识的,这些唯识的书,《成唯识论》也是讲唯识。讲唯识的,其中只是说到唯识为一切法分类,就是说三种:一个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一个是圆成实性,就是这样。那么他修唯识观的时候,他没有这么讲,就是「要见到自证分」,没有这句话。现在我说这个话可以不算数,你现在去读一读《摄大乘论》,看《摄大乘论》是不是这么讲的?那么看看《瑜伽师地论》是不是这么讲的?这书都在啊!书都在,这么讲。 那么它怎么说呢?它是说,你要见遍计所执相是毕竟空的,这叫做悟道,是这样讲,是这么讲的。见到遍计所执相,遍计所执相就是空;见到空,这叫做见道,就是得无生法忍。初得无生法忍,就是十地的初地,即初极喜地,就这样子。继续地向前修行呢,初地、二地,乃至第十地,到佛地,就是圆满了,是这样说的。不是说见到那个自证分。那自证分是有了,是有。 现在是说,是毕竟空,看到那个毕竟空。那个毕竟空是什么呢?妄想无性,就是你那个妄想,你那虚妄分别心所分别的境界是没有的,就是这个。说我现在看见高山,这个高山是毕竟空的。当然我刚才说,我还没有详细说。这个高山是大家都看见了,不是你一个人看花眼了,看见一个高山。大家都看见这个大海了,但是在唯识的道理说,我看见的这个大海,这个大海是毕竟空的。那就是……,你若能见到这个毕竟空,那就是见道了,就是这样意思。它没有说「要见到那个自证分」,不是!不是这个意思。 「自证分」那个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心的体性。我看见这里有个窗户,这个「见」是见分,这个见从那儿来的?从那个识的体出来的,那个识体发出来一个见的作用,那个识体本身就叫「自证分」,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意思。那明白一点说,那个就是「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就是这句话。就是那一念心是常住的,一直地是常住,常住不坏的,是这样意思。 问:所谓自证分就是能够检查、能够认识见分的作用…… 答:其实在来说呢,这句话若我……,我以前也是学习过这样的说法,但是我现在不同意这个说法。「能够认识见分的作用」,实在就是第六识它能够反缘自己,「我现在在思惟什么什么事?我思惟的对不对呢?」我再重新检查一下,这都是第六识,这是这样。 问:所以静坐的时候在那里打妄想,你好像还有一个觉知,能够察觉自己在打妄想,那个就是自证分的作用。我们每天都在用的, 答:是的。 问:我们八个识都有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证自证分的作用就是检查自证分,检查你悟得对不对, 答:这很重要。「检查你悟得对不对」,那就是智慧的作用,智慧才能够这样子,而不是自证分本身有这个作用。我们检查对不对,这件事是要继续不断地学习经论;经论是佛菩萨说的话,佛菩萨说到这个修行的境界。说到这里,你这样学习,慢慢地也就成就了一个智慧。这个智慧是最宝贵的,不是那个「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本来有的,本来就是这样子。本来这样,你本来你得道了吗?你得无生法忍了吗?不是的!是要经过修行的。 问:我们一般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开悟, 答:是的。 问:要去找我们的师父去印证一下,我们到底开悟了没有?可是我们了解唯识学之后,可以自己检查,检查自证分所悟是真的悟,还是耽误的误?那是证自证分的作用。 答:「证自证分」本身没有这个力量!我现在观一切法……,我看见这里有一个大海了,我看得对不对?证自证分说什么?证自证分什么也不会说!要需要学习佛菩萨的智慧才会说话,应该是这么样说。 问: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都称为见分。自证分检查见分,证自证分检查自证分,我们要认识见分的作用就是靠自证分。所以我们静坐时,你怎么知道自己在打妄想呢?你怎么知道你现在昏沈了?那就是自证分的作用。 答:这个自证分知道自己打妄想了,知道自己昏沈了,又怎么的呢?我看,它无可奈何,还是要打妄想,还是要昏沈。 问:证自证分就更微细了,没有得定的人不能够体察还有一个觉察力在看自证分,那个就是证知证分。证就是证知、证明;自证分证知我们自体上见分的作用,我们称为自证分。证知自证分的作用,我们就称为证自证分。(这下面提出个问题)见到自证分,就是唯识中所谓的悟道吗? 答:不是的,不是!我们读《金刚经》的时候,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自证分还存在吗?自证分是有真实性的吗?那个时候,证自证分还能检查你在昏沈吗?你是打妄想?它有这个作用吗?我们看见……,由读《金刚经》的时候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这就是开悟了,就是悟道了,就是得初欢喜地了,应该是这么说。没有说你见到自证分就是开悟了,没有这句话,没有这句话的。所以「见到自证分就是唯识中所谓的悟道吗?」不是,唯识也没有这么说。唯识说的是说:观察遍计所执性是毕竟空,那叫做「悟道」。也就是要这样修行,没有说见到自证分是悟道,没有这句话。 问:静坐中知道自己在打妄想,是正知觉察自己忘失所缘境的作用。 答:是的。 问:这个作用可以说是自证分的作用吗? 答:不是。是你的心的作用,就是自己反省自己的一个作用。也是你学习止观的书上告诉你这样是昏沈了,这样是打妄想了,这是散乱、这是掉举,这样告诉你。你要常常警觉自己,要正知,我现在是昏沈了、我现在是散乱了,这是止观的书告诉我们这样子。告诉这样,我们就这样子反省自己,还是你心的作用,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作用可以说是自证分的作用?」其实也不必这么讲。说是自证分作用也是可以,但是,不是这样就是悟道。 问:或应说是正法相应的善心所的作用? 答:也可以,这么说也可以。 问:因为其中还是不离相、见二分了;打妄想为所缘,觉知为能缘。 答:这还是二分虚妄分别境界,所以不能说那是开悟。 问:唯识学中,有悟字的定义是什么? 答:悟字的定义,就是知道是唯心所现,知道唯心所现是毕竟空,这是悟的意思。但是你又能转变自己,知道空的智慧逐渐增长,得到根本无分别智,那就是成道了,这样意思。 问:若是以禅宗所说的悟来配属,是不是应该指证得无分别智,契入真如理性而说的? 答:我们有一点误会,我们中国佛教的不幸,就误会,禅宗所说。我们应该说:佛所说!应该这么说。佛所说的,或者是观世音菩萨说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说的,这些圣人所说的。这是佛所印证的,他们是得圣道了,其他的人说什么话可以做根据吗?可以做根据吗?我认为六祖,我们说他开悟了,其实《六祖坛经》若我来看呢,都不能为凭的,不足为凭。我们只能够学习佛菩萨的经论,这我们可以学习,其他的人说话,我们看看可以。 说是六祖开悟了,这谁说的这句话?不是佛说的。都是那禅宗学者的笔录,他那笔记上写出来说六祖开悟了。其实这不是佛说的,我们只是听一听就算了,应该这么说。我这样说,好像我太狂妄了,怎么可以这样讲话呢?但是我这么讲话,可能会不犯错误。你完全去读一读六祖大师他说的那些话,西方净土、东方净土……,六祖坛经说那话?那看出来,看出来六祖大师读经很少,他读经很少。他就是明白了,是有一点……,我们说他算是开悟吧,这样子还可以。我们怎么可以拿他的话当佛的话来讲?和佛的话相等的看法,那都不大……,我看有问题啊!应该这么说。其他的算是禅宗的人,更不要说了。顶多就客气一点,可以看看,可以参考参考,就够了,这已经很好,已经很尊重他了。若说禅宗所说,这句话说得太过头了。我们应该说是《华严经》这么说、《法华经》这么说、《解深密经》这么说,这样说这句话有分量,因为这是佛说的,我们应该这样讲才对。 若以禅宗的话来说,其实这些话那是禅宗说的?这都是经论上说的话,这句话是经论上说的话。「证得无分别智,契入真如理性」而说的,这是经论上说的,不是禅宗说的。禅宗也是根据经论说,那句话还好一点。如果不根据经论说,我说的!你说的,就丢到垃圾桶去,应该这样讲。我说这话,你们欢喜不欢喜?可能就不欢喜了。有佛菩萨的圣言量,我们为什么不根据这个来学习佛法呢?说是你开悟了,是开悟、没开悟?究竟开悟、没开悟,还不一定啊!我们怎么能够根据他的话来决定事情呢? 问:问题四、定与见道二者不同,是应再详细分别。 答:对!「定」是通于凡圣的;通于凡夫,也通于圣人。就是有禅定的人,这个人只是有禅定,但是他还是凡夫,还有这个事情。「见道」,是有一点定,但同时他还要有智慧的;有见第一义谛的智慧,同时也有一点定,这个人是圣者了。「定与见道二者不同」,是有分别的。 问:分是界限的意思,(你现在打引磬了)分是界限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的作用有这四种,它是我们的心,作用的四种界限,相分的分,是分限的意思,见分的分,也是分限的意思,我们把心的作用分成这四分。心的作用有这四种分限,所以我们即它定义,所缘的境是相分,能缘的心是叫做见分。 答:其实这样的心,心有迷悟之别,有迷悟的分别。圣人的心是悟,凡夫的心就是迷,那么我们说见分,知道见分就是悟,就是凡夫觉悟了,就是这个意思。 问:能缘的心是见分,见分跟相分怎么来? 答:见分和相分怎么来?你问我这句话。 问:从自证分来,自证分有这样的功能,能变现出好像有一个内心、一个外境的差别。内心能缘的心,我们就叫做「我」,所缘的境,我们就叫做「法」,这就是我执、法执的起源。 答:其实不是这样说的。 问:可是实际上我们只要证到自证分的话,我们就知道实际上无法、也无我。 答:就这样解释啊?所缘的境,我们就叫做法;能缘的心,就叫做我,那样子啊? 问:唯是我们从自证分的功能,变现出来的种种的见分与相分,我们若不在见分与相分上执着,就是不起遍计所执性。知道它是因缘所生的作用,实际上没有内、外心境的差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破我执跟法执,就可以证到自证分,这就是圆成实性。 答:自证分就是圆成实性啊?这样子啊? 问:问题五:证到自证分的话,我们就知道实际上无法、也无我,这句话是对的吗? 答:这个……我们是这样子说,我们的心面对一切法的时候,心有了别的作用。我们不应该……这个了别的作用就是我,这是我执,我们不应该有了别,这样子啊?这样就是没有我了?那叫做没有我执吗?那么无我相的人,他不能了别一切法的啊?不能啊?恐怕不是这个意思。一切圣人他的眼、耳、鼻、舌、身、意,他也能了别色、声、香、味、触、法,了别一切法的,那他这样他还有我执啊?可以这么讲吗?说这个相分是空的,是可以;说相分是空,这么讲是可以,但是这个也说的还不够清楚。 问:所以我们就「证到自证分的话,我们就知道实际上无法、也无我」。 答:「无法」,我们有所见的一切法,那就是相分,相分就是法执;那若没有我执、没有法执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见分也没有相分啊?我们不见一切法啊?这个事怎么讲法呢?我看这样讲不是太妥当。 问:什么人可以证到证自证分?什么方法去证呢?在缘起诸法上,我们不起种种的遍计所执,遍计它有种种的我相、执着它有种种的法相。我们在依他起上面不起遍计所执,就可以证到圆成实,直接就看到它无非是我们自证分的作用而已。 答:那么你这是它的作用,那么我们若证悟我空、法空的时候,那么依他起就没有这个作用,没有这个作用啊?我们就不看见一切法了?是这样意思?那样子,佛有一切种智,得了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有一切种智是通达一切法的,那时候也没有一切法可通达了,那么说啊? 问:我们心性本体有这样的功能,这样我们要破我执跟法执就很快了,因为它本来不存在的,是我们心识的变现而已。我们知道种种的我相跟法相都是名言假说。 答:这个说也是可以。 问:我们知道种种的我相跟法相都是名言假说,不是真实存在的,包含了见分跟相分,都不是真实存在,它不过是我们自证分的变现而已。 答:这样子和一般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呢? 问:证自证分就是认识自证分的作用,对于自证分的作用,证自证分还要检查一下是对、还是错?所以我们说修定时,要怎样见我们的自性?修定时见我们的自性,我们要见本来面目怎么见呢?很简单的,我们知道唯识的道理,我们修定很快,就不要执着在见分跟相分上。若我们坐在那边,还有一个我生起种种念头的话,有一个我在那边起心动念。 答:这个意思,有一个我在那边起心动念,有个我,还有个心。这个我就是心?是我之外有个心?怎么讲呢? 问:那个念头是相分。有一个能起心种念的那个是见分。我们坐在那儿,见分、相分空不掉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得定;没有办法得定,就没有办法见到我们的自证分,所以怎么样见这个自证分? 答:这个事是那样,若是这样意思,有见分有相分就是没有得定,那么得定的人就是没有见分、没有相分。但是这外道,有的外道是得了四禅八定的,那么他们怎么样呢?他们是见了自证分了?那怎么讲呢?是得了四禅八定的人,生到色界天、生到无色界天,生到天上去寿命长,但是终究有一天结束了,又死掉了。死掉了也可能直接下地狱,到三恶道去,也可能再来人间,也和普通人都一样。他原来是得定了,没有见分、也没有相分了,现在又有相分、又有见分了吗?这个事怎么讲呢?不如说悟道是得到见到诸法实相的智慧,见到这个智慧不会再有这个问题,不是只是得定就能得道,应该这么说好一点。 问:不要着在能所,不要执在见分跟相分上,就很可能见到自证分。 答:我看你执着自证分也有问题。 问:因为自证分它是属于现量境。自证分属于现量境,所谓的现量境就是没有起相分、见分的分别。 答:其实你这个意思,就是自证分是无分别的;自证分是无分别,为什么它会生出来见分和相分呢?无分别能生出来见分和相分? 问:没有任何言说之前的心的状态叫做现量,所以我们修定的时候,把心安住在这样的状态,不开悟也很困难。 答:不开悟是困难,那就是开悟了,那就是开悟了。所以这个地方呢,……。 问:问题六、以唯识教理证无分别智,是否等于见我们的自性?或见本来面目? 答: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应该说就是阿赖耶识,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实在是怎么回事呢?阿赖耶识就是糊涂,阿赖耶识就是愚蠢、没有智慧。从无始劫以来,我们就是没有智慧。我们就是惑业苦流转,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无始劫以来就是这样子。你见到这个本性,这个本性就是这样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呢?是这样子。「以唯识教理证无分别智,是等于见我们的自性?或见本来面目?」不是见我们本来面目,是见到这一切分别境界都是毕竟空的,是这样意思。毕竟空了,这分别心也就不起了,是这样意思,这样子你无分别智就成就了。 问:静坐中空去种种念头,是否真能见自证分?或证自证分? 答:你空去种种念头,「空去种种念头能见自证分,能证自证分」,能见到这个啊?见到这个又怎么地呢?见到这个,我看也是……现在你自己坐在那里,也可以反省,这叫做相分,这是见分,这叫自证分、这叫证自证分,那就是见到了吗?其实…… 问: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要证空就很快了。因为一切法本来不是真实存在的,内心、外境都是自证分的变现。 答:这个自证分是个无分别境界,它怎么会变现呢?无分别而能变现的话,那你能变现见分和相分,这无分别能这样做的话,你成就了无分别,它还是能够变现见分、变现出来相分。那个无分别有什么可贵重的?我看不行,我看那个说法不太合道理。 问:所以也不用空它,因为它本来就没有,本来不存在,我们何必使尽了力量去空它? 答:这个事,这地方有点问题。是的,佛用佛法……,我们学习〈如化品〉,一切法本来都是自性空的。但是你若不修空观,它还是不能空。我们这个颠倒的虚妄分别不能灭。不能灭,你就还是个凡夫。你要常常地修奢摩他的定,同时也要修毗钵舍那的观,常常地观察这一切境界是因缘所有,是自性空的,是无所有的。常常这样分别,你这个空的智慧才成就,空的智慧成就了,你再不虚妄分别了,这样才能行。说它本来是空的,我就不要再去空它,那你不修止观,不修止、不修观,你的虚妄分别不能灭,你还是虚妄分别,那样你就不能得圣道,不能得圣道。 刚才那个文上,那个意思就是说,须菩提问:那么一切法都是空的,菩萨又何必去度众生呢?众生是空的嘛,何必度众生?佛说:众生是空的,但是他不知道诸法自性空。所以应该开示他一切法是自性空的。这样子你能够观察一切法空,才能解除你的虚妄分别,你就不会到三恶道去了,也不会在人天里流转生死,就得圣道了。你才能解决问题。是空的,但是你需要修。不然,它虽然是本性空,实在又是不空。你还是因缘有嘛,又会起惑。迷惑、颠倒、造业、受苦,还是这样子,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所以「不用空它」,这句话有点问题。 问:因为它本来就没有。 答:这句话说得对,本来不存在。 问:我们何必使尽了力气去空它? 答:这句话有问题。 问:了解了唯识的道理,我们才知道,它为什么本来不存在,它是我们心识的变现而已,所以就「不用空它」了。 答:还用空,还需要修奢摩他、修毗钵舍那,还要修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分,这是佛说的。佛说用这个方法可以得圣道,可以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那么修六波罗蜜,里面也还是有禅、还是有般若波罗蜜。这个三十七道品也通于小乘、也通于大乘;就是小乘这样修行、大乘也是这样修行,但是大乘的智慧高一点,不必修无常观;修一切法空观,这样修。这可见不用去空它,不用修行呢,这句话有问题。 问:我们何必使尽了力气去空它呢?了解了唯识的道理,我们才知道它为什么本来不存在,心识的变现而已,所以就不用空它了。 答:还是用的。 问:定是制心一境,窥基大师说:随心所欲能住于一境,名为定。不是住于无见相分别,这里应再详细分别。 答:对,这个地方也有点问题。在你没有修毗钵舍那观的时候,你是住于有所得的境界上,叫做心无分别,这是个凡夫境界。若是成就无所得的智慧了,就是般若波罗蜜,成就了般若波罗蜜的时候,所住的境界都是自性空的。无境界可住,无境界可取,这时候就是圣人了,是这样的意思。 我感觉是这样,还是刚才这句话,某一个人的思想,我们可以看一看,也可以参考,不必为准,不必做依据。依据的是要佛菩萨的法语,就是《金刚经》也可以,它也是圣言量,可以做准,我们以它为准,根据它来修学圣道。我们也可以根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可以、根据《大智度论》也可以,根据刚才说的《楞伽经》也可以、《解深密经》也可以、《瑜伽师地论》也可以,《法华经》、《华严经》都可以,就是依据圣言量为准,不依人。我们过去的祖师说的话,都放在一边,也可以参考,但是不必为准。要以佛菩萨的圣言量为准,要这样做。 《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说的。我以前,我看别人的书上,说弥勒菩萨是人间的学者,不是天上的弥勒。但是我现在学习了多少年了,我相信是天上的弥勒菩萨,不是人间的学者。刚才说这个就是……,或者唯识学者这么说,或者谁说的,不必为准。他说的对也好、说的不对也好,我们不为准;以佛菩萨的圣言量为准,这样稳正一点、稳妥一点。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的大众,每一位都是善根深厚,过去生中都亲近过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亲近那么多诸佛如来,现在还当凡夫,还是一塌糊涂!大众不能成就的原因在哪里?就是他不懂得消归自性,完全记言语、记文字,着了言说相、名字相,起心动念着了心缘相,没有离念,所以不能成就。今天把这个毛病真正明白了,痛改前非,这就叫改邪归正。邪是什么?有念!不觉而有其念,这是一切邪知见的大根大本。我们修行从根本修,治病从根本治,从这个地方下手。 成就与否、时间长短,完全在自己,不在别人,与人、与境都没关系,全在自己!佛法里面称为“无依道人”,真是名实相副,就看自己能不能把分别、执着、妄念舍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起心动念,阿弥陀佛!把那个妄念马上压下去,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念佛的名号就是修行,提醒你自己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顺境逆境都要觉而不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