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宗文集:三论宗的三种“观”法(理净)


2014/9/4    热度:361   

 三论宗文集:三论宗的三种“观”法(理净)

   三论宗的三种“观”法

  中国佛学院   理净

  对于修“观”来说,是佛教每个宗派都必须具有的修行方法。因此,“观”对于一个佛教徒修行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三论宗也不例外,以修“观”而破邪显正,断烦恼证菩提。可是,各家各派对修“观”的选择和运用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主要是根据教理、教义而决定的。今所言“观”者,是观察义、明达义、观照义、即观察邪正,明达教相,观照真理,以光明的智慧明达真理,观察世界千变万化。明达诸佛所说的教相,将其真理真实的显现出来。这是一种澄心静虑的观想,而不是一般所说的观赏义。这种观法与知识上的理解不大相同,一般知识上所理解的“观”是在时空的形式条件下进行的,有着范畴的条件限制。而今言“观”者则是智慧的作用,心灵直下契入所观的对象与之冥合为一。这种观法没有能所或主体客体的分别,是一种智慧的本体显现。

  今三论宗所言“观”者,以观照为义。即以般若智慧照了诸法不生不灭,非空非有,毕竟空寂无所得,故名为“观”。三论宗的“观”法主要有三种观法。言三观者,三论宗在修观上有三种观法,即一是名字观、二是义相观、三是心行观。名字观者,即知一切诸法但有名字其体性空寂。即是诸法性空,但有假名,观此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即观此名字无所有不可得,而从此名字悟入诸法实相,是为名字观。诸法之假名各不相同,其意义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以名而表义、因名而识观。如小乘名生灭观,大乘名无生灭观,虽然同是观法,因为观名不同,观义即异,故名为名字观。

  义相观者,即是说有其名,必有其义,因其名而悟其义。如真俗是名,非真非俗是义。真以实为义,俗以虚为义,以真俗之名悟入非真非俗之义,名为义相观。这里的“义相”就是教理教相之义,教理是修行的依据,如修二谛观,必先明了二谛的意义,对于二谛的意义明白了,就是二谛义相观。对于中道的义相明白了,就是中道义相观。因此,义相观就是以所学之教理观所观之境,若无教理则无观。修观要依据教理而修行,离开了教理修行便是邪行。学而不修只是狂慧,修观不依教理便是盲修。所以,要教观并重,不可偏废。如古德云:“观非教则不正,教非观则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心行观者,如理而作,如说而行,即依照所观之义而去修观,就是心行观。此心行观主要是指言说与行为是否相符合,如只有言说而没有实践那如同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如果没有理论和言教的修行那如同大海中的航船失去了方向。因此,只有思想和行为一致,才能教行并用心行相同。如此心如此行、行此如心,名为心行观。如“中观论”三字,       中即是义相观,观即是心行观,论即是名字观。又如三种般若亦是三观,实相般若即是义相观,观照般若即是心行观,文字般若即是名字观。此三观又是三慧,名字观即是闻慧,义相观即是思慧,心行观即是修慧。故吉藏大师说:“如说而行,行则行我所说。如行而说,说则说我所行。故所行如所说,所说如所行。故说行不二,谛智平等。”如此说行不二,由说而行,因行而说,即是义相观。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 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生需要一些苦难,才能激发自己抵御逆境的潜力。对坚强的人来讲,苦难可以转为前进的动力,可以成为成功的助缘。否则,没有丝毫苦难、整天放逸无度的话,这种人生就像大海上没有载货的“空船”,往往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便会轻易把它打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