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
2014/9/4   热度:184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 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 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的公婆让她很烦恼。她说:“公婆都很老了。婆婆又患了老人痴呆症,很难伺候,一天到晚唠唠叨叨。整理好的东西,她总是又弄得乱七八糟,两老也经常呕气吵架。我想遵从师父的话,对长辈孝顺,可是像这种情形,我要怎么孝顺呢?”为此,她心里又烦又气。 这位老婆婆在年轻时就常常和媳妇挑剔、计较,媳妇也和她计较,所以她心里存有许多埋怨。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失去健康,脑筋也痴呆了,但是她潜意识里的心念,还是怨、恨、报复。所以媳妇整理好的东西,她又会把它弄乱,让人烦恼。 另外,有位李居士的母亲也患了老人痴呆症。虽然她的身体行动已不太自由,也不太会认人、记忆力衰退,但她总是笑口常开,口说好话。所以照顾她的人,也照顾得很欢喜,一点都不疲倦。 李太太说她婆婆从前待人,就是人人都好、事事都好,和左右邻居也都相处得很好。她心量很大,别人若对她有什么恩惠,她都谨记着要报恩。虽然她现在患了老人痴呆症,但是看到人总是说:“你好,你做人很好啊!”没有一句不好的话。因为她年轻时就把心念照顾得很好,所以习惯性的什么都好、什么都感恩。因此照顾她的人一点都不累,她的亲人也都喜欢她。 平时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顾好心念”。心念是我们“来去”的种子,不管现在生活在何种环境中,我们的心念若没有照顾好,那就很容易受环境所影响,于顺境中增加欲念,于逆境中则增加造业的机会。这都要视自己能否把周遭的环境,转变为修行的境界,进而藉境修心。当欲境现前时,要以戒、定、慧来控制物欲的陷阱。 心念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一点都不能疏忽!人来到世间,从幼年开始就受环境的熏陶及影响,而养成一些习气;习惯成自然,到老时就更由不得自己了。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知一切都出于心念。今生今世由这种种不同的潜意识,即可感受到“业力”的种子真的很可怕!这股力量竟然如此强烈,更何况是来生来世? 我们若带着怨、恨、恶的念头,将来又要过怎样的人生呢?如果我们抱持大爱、广结善缘,看到人就欢喜,做什么事都很甘愿,那么来生来世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的爱,也可以去爱很多人。 余习会跟着我们转到来生,您是选择令人敬爱,或是引人厌恶呢?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学,学什么?见怪不怪,我们的心就清净了。不要被环境所动摇,不要被环境所染污,在环境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这就对了。看到善人好事也好,恶人坏事也好,都把它看平等了,这叫真正修行。佛是应众生而有,我们修行也是应众生而修,没有众生,我们到哪里去修?没地方修。有情的众生分为两大类:善人、恶人。一切境界也分两大类:顺境、逆境,就是好环境与坏环境。在这两类里面修什么?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的慈悲心,这就叫菩提心。菩提心不能离开众生、不能离开社会,离开众生与社会,菩提心到哪里去生?生不起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