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去瞋心得喜乐
2014/9/4   热度:173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去瞋心得喜乐 清扫要有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慈悲、忍辱”,能慈悲爱人就能接纳别人的缺点,不会动辄沈不住气;能忍辱顾全大局,就有韧性在人际中做一瓶“妙用润滑剂”,使人我关系和乐美好。 假如有人问你:“你快乐吗?”多少人的回答会是“我很快乐”? 不是常说“人类是万物之灵”,身处如此优越的地位,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不能安定快乐呢?这个问题似乎是千古之谜,世代以来也引起中外哲人无限的遐思与议论。 在佛经中,释提婆那问佛:“何物杀安乐,何物杀无忧,何物毒之根,吞灭一切善?” 什么东西破坏了人心的平安快乐?为什么世间人会有这么多忧愁?到底什么是世间“最毒”的根源?又是何者吞灭了人的善性? 佛陀一针见血地回答:“杀瞋即安乐,杀瞋即无忧!”瞋就是爱发脾气,容易发怒的烦恼。瞋与“怒、恨”二字常伴随而生,怒发冲冠、血脉贲张、瞋恨难消、杀之为快,一把心火发展至此,燎原之灾已难挽回。 可知“瞋是毒之根,吞灭一切善”,瞋恨是烦恼争斗的根源,若能看清这个人我两害的根源,痛下决心将它连根拔除,人心才能回复安乐无忧,生活中的人际互动也才能畅顺平和。 显而易见的,爱发脾气的人防卫心总是很强,对人对事经常看不顺眼,对于别人无心的言语举动而疑神疑鬼,将层层的疑惑与不满重重地压在自己心上。 看看现今社会上的种种乱象,不正是起因于此。人心疏离,但是个人所需要的空间却很大,彼此缺乏友爱的关怀及良性的互动,稍微觉得自己的权益受损,并不能以诚恳理性的沟通来处理,动辄诉诸抗争,言语上更是语不伤人死不休。这么不安定的心境与环境,如何还有生活质量可言?哪还有太平世间可以安身立命? 这一切都起于一念“瞋”心,是不是很可怕却又很无谓呢?若能去除瞋恚心,用爱来代替猜疑与责难,什么事都可在彼此诚意交流下豁然开解。“有爱就有空间”,你退一步、我也退一步,内心反而缩短距离,大家和和气气,就不会到处树立敌人。 明白此理,即为欢喜的人生打通一条路,接着引入清泉,好好将乌烟瘴气的心灵清扫一番。清扫要有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慈悲、忍辱”,能慈悲爱人就能接纳别人的缺点,不会动辄沈不住气;能忍辱顾全大局,就有韧性在人际中做一瓶“妙用润滑剂”,使人我关系和乐美好。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心是平等的,佛心是清净的,所以他“无有疲厌”。凡夫的心不平等,凡夫他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会疲倦。我们一般人做事情,做了几个钟点,累了,疲倦了,需要休息。为什么会疲倦?不清净,心里有染污。愈是严重的染污,就愈容易疲倦;如果心地很清净,就不疲不厌。我们读《普贤行愿品》,你看普贤菩萨,愿愿都是“无有疲厌”。他为什么“无有疲厌”?他平等,他清净。所谓清净,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而无作”,他就不疲倦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总是想“我做了好多事,做了好多小时,应该疲倦”,那就疲倦了。佛菩萨“作而无作”,一天做到晚,没做,没事!他怎么会疲倦?他不会疲倦。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